APP下载

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机制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2021-10-24孙琦龙张长宏彭英杰

计算机时代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软件

孙琦龙 张长宏 彭英杰

摘要: 以构建基于多方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目的,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趋势,分析了新经济环境下软件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以动态适应社会需求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保障,将学科知识、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通过提升学科交叉、创新创业和多学科团队协同合作能力,形成以创新支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工科; 软件; 实践; 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1)10-119-03

Constructing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ith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Sun Qilong, Zhang Changhong, Peng Yingjie

(School of Computing, Qinghai Nationalities College, Xining, Qinghai 81000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uild a 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ith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tre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ed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software talents in the new economic environment. Taking dynamic adaptation to social needs as the driving force, student-centered, output-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s the guarantee, the subject knowledg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non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re affirmed as the core task of talent training. By improving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multidisciplinary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the mode of innovation suppor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ship driving employment is formed, and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re enhanced.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software; practice; integration

1 研究背景與目标

新工科建设要符合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已成共识。优秀的软件工程人才除了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外,还有跨专业、跨学科的背景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职业素养。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运行有赖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合作的长效机制[1]。青海民族大学结合实际,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多方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2 基于新工科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软件工程的教学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2]。结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转型原有的软件工程专业,构建软件人才培养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2.1 新经济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软件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新兴的基础产业之一,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是对软件人才的新标识。如何缩短学生与业界的距离, 实现就业从业到创新创业,是培养软件工程人才中遇到的新难题,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2.2 新经济下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

制定创新型、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以学科知识、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通过构建基于多方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探索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素质三位一体方式,形成以创新支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学生应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意识,系统地掌握学科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一定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并凸显出多学科交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工程伦理、创新创业和多学科团队协同合作能力。

2.3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以工程实践教育为主线的软件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学科知识、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相结合的原则。软件工程专业应着重培养学 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软件工程系统能力[3]。青海民族大学和相关企业合作,以动态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柔性设置培养方案。一方面削减总课时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加大工程实践类课时。通过多方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方式,构建面向新工科的“企业见习”、“课程设计”、“工程训练”、“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践”、以及“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完整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⑴ 企业见习

对于刚进入大学学习阶段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软件工程专业除了带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软件产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停留在对游戏、App、网站等一些应用软件感性的认识。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学生对软件的感性认识转换成对软件工程的学习兴趣。在工程实践体系中加入“企业见习”内容,通过学校学业导师、企业工程师的双重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应用领域、未来发展有系统地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问题”基础,同时形成初步的素质养成意识并树立学习和奋斗目标。

⑵ 课程设计

通过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选修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课程学习结束后,引入一些易于实现的项目进行学期课程设计,它不同于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验课。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对应到每一门课程当中,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是对课程设计好坏的检验。在课程中设置课程设计项目时,不应过分追求技术难度,要强调软件实现的可行性、应用创新性、作品原创性。随着学习递进和跨专业应用能力提高,逐步加大课程设计的复杂程度和专业融合能力。

⑶ 工程训练

工程训练是我校实施工程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平台,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一种新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手段的扩充,使学生的实践得以扩展和创新。

⑷ 综合实训

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综合实训主要检验学生对软件的综合分析、设计、开发、运行能力。在学生选修其他学科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多学科交叉,引进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或经论证的模拟项目,在企业工程师和校内专业老师的联合指导下,真实或模拟建立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团队,利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综合实训一般在第七学期完成,这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⑸ 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人才培养中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实践渗透到培养方案中,从入学开始就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特长和爱好修读创新创业课程,参加学科竞赛、科学研究、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等活动。

⑹ 企业实习+毕业设计

结合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结合专业应用和能力培养、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在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由校外指导教师即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教师联合指导完成。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不同于综合实训,一则通过实习可以实现就业,二则在企业所做的毕业设计大多是企业正在实施的项目,已经是一场“实战”。将学生融入到企业中,在企业文化、专业氛围、工程伦理、职业素养的熏陶下有充分的自信心进入职场。

2.4 师资保障

从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工作经历多维度考虑问题,经过多视觉整合、跨界建设一支双师型、双创型教师队伍,不仅拓展人文社科知识,强化工程学科基础,还要在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紧盯新技术、新产业。

3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3.1 改革教学方法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目标为导向,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推行专题探讨式教学、工程项目论证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等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工程项目与理论、讲授与讨论、个人与小组、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横向拓展学生的应用思维,纵向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学生不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看客,而是以主动的方式参与其中并促进自身成长的主体。

3.2 丰富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体现出综合化、模块化、多学科交融的特征。具体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理论讲授+项目讨论+实践训练。理论讲授不占据过多课时,其目的是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方法;项目讨论主要以企业成功的运行案例为蓝本,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拓展问题,探究理论和应用的结合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协同合作和创新能力。通过案例所提供的动手练习的训练锻炼编程技能,从而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4]。并且将企业真实软件开发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与高校实践实训 教学管理相融合,在实习、实训教学环境中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软件项目开发训练[5]。实践训练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完成一个项目,成员具备不同知识背景和个人能力,每一位成员担当一个角色。

3.3 提升学生参与度

我们充分利用学科实验室的优势反哺于教学,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科学研究素质,促进专业交叉融合[6]。通过成果展示、创新创意设计、研讨、答辩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动态监控、及时评价反馈评价等手段,督促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

3.4 引入多元化考核方法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坚持学习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完善形成性评价机制。在成绩认定中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通过平时成绩,研讨主动性、跨学科交融积极性、小组成员之间协同性等方面给出最终成绩。考试内容重点实现对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化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评价,将答辩和讨论做为一个主要的考核参数。

3.5 以学科竞赛带动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创新创业课程、参加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实践后获得学分,其中参加学科竞赛获取相应学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学分。两年来连续两届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一位藏族大学生带动乡亲脱贫创业之路”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IT实践社”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4 结束语

构建基于多方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的设置体现出综合化、模块化、多学科交融的特征。坚持学科知识、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形成以创新支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增强了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态适应能力,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全面均衡发展。最终通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保障达到继续提升学科交叉、知识复合、创新创业和多学科团队协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仝月荣,陈江平,张执南,熊夏青,李翠超.产教深度融合协同探索面向新工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1):194-198

[2] 齐苏敏,公冶小燕.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软件导刊,2020.19(12):113-116

[3] 何凯,宋英杰,楚旺,谢青松,徐猛.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0.11:165-169

[4] 劉坤,包琼.创新视角下“软件工程”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教学刊,2020.34:37-40

[5] 刘冰月.软件工程专业多元协同实训体系的建设研究[J].软件工程,2021.24(1):51-53

[6] 程凤梅,李海东,易洪雷新工科背景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点建设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2):134-137

猜你喜欢

新工科实践软件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