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期补充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1-10-24杨婧王瑞琪

智慧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孕产妇产后新生儿

杨婧,王瑞琪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言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孕产妇妊娠过程中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在产后,部分孕产妇能自行恢复正常血糖水平,但未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有所提高[1]。在我国,近几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每年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2]。GDM 易导致妊娠不良结局,对母婴均会造成较大危害,容易引起新生儿巨大儿、早产、小产等,使孕妇剖宫产、产后感染、产后出血概率增加。因此,加强GDM 患者孕产期的血糖管理十分关键。受妊娠期特殊性的限制,产妇无法使用常规药物进行干预,因此,胰岛素注射成为控制血糖水平的有效措施,但是对于GDM 患者来时,何时进行胰岛素干预治疗一直未有明确的定论。为此,本次实验研究选取86 例GDM 患者,分别在不同孕期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6 例进行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研究对象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实验组孕产妇年龄21~35 岁,平均(25.61±3.01)岁,孕周时长38~42 周,平均(39.61±0.21)周,平均孕次为(1.75±0.55)次,平均产次为(1.25±0.20)次。对照组孕产妇年龄21~35 岁,平均(25.83±2.91)岁,孕周时长38~41 周,平均(39.41±0.52)周,平均孕次为(2.05±0.71)次,平均产次为(1.10±0.30)次。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实验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参照《美国糖尿病学会2013 年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标准》[3]中推荐的关于GDM 诊断的诊断标准,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研究对象:①患者系初产妇,年龄<35 岁;②妊娠前从未被诊断为糖尿病;③孕周24~28周时,空腹或75gOGTT 实验后1、2h 后检测血糖,任何一项血糖水平异常:空腹血糖≥5.1mmol/L(92mg/dl),服糖后1h ≥10.0mmol/L(180mg/dl),服糖后2h ≥8.5mmol/L(153 mg/dl);④了解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经产妇或多胎妊娠;②妊娠前已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③合并高血压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④合并甲亢等内分泌疾病;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⑥依从性不佳、不能配合研究或完成随访。

1.2 方法

两组GDM 患者均先接受适宜运动指导和合理膳食指导来控制血糖指标稳定。当血糖无法稳定控制时,需及时给予胰岛素注射治疗,通常选用维持诺和灵R短效胰岛素(丹麦 novonordisk A/S,国药准字 J20120026,规格:400IU:10mL)治疗,应用循循渐进的方式,初始以4~6IU 的剂量开始,每日遵循 4∶3 ∶2 ∶1的比例,于患者用餐前及睡前实施注射。为防止胰岛素过量导致患者低血糖,每天定时监测睡前血糖、餐后2h 血糖以及空腹血糖的变化情况。对照组给予注射胰岛素在患者孕周>32 周时进行,实验组给予注射胰岛素在患者孕周<32 周时进行。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指标

治疗前后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水平(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详细记录结果。

1.3.2 妊娠结局

记录分析两组妊娠并发症(剖宫产、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和新生儿并发症(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的不良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 21.0 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G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通过对2 组患者不同时期注射短期胰岛素,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BG、HbA1c 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G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表1 两组G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2.2 两组GDM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实验组产妇及新生儿方面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GDM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综合征,抑制人体吸收利用葡萄糖的功能,从而血糖粘度增加,进而组织缺氧,最终发展为组织器官病变。女性在妊娠期间激素代谢紊乱的概率增加,容易导致血糖升高[4]。分析妊娠期血糖升高的可能原因与糖皮质激素、胎盘催乳素和孕激素等多种激素水平增加引起胰岛素发生拮抗作用有关。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多种,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妊娠前肥胖或超重、自身糖代谢异常及孕期激素代谢紊乱等;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妊娠的高危因素之一,如患者病情及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可能对母婴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出现妊娠不良结局概率增加[5-6]。GDM 孕产妇体内血糖水平往往高于健康孕产妇,血糖水平的升高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增加血管阻力,引起血管压力增高,容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有文献报道,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常见的并发症为剖宫产、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先兆性子痫、羊水过多等,而新生儿并发症主要为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胎儿畸形、以及宫内窘迫等[7-8]。所以,对GDM 孕产妇采取科学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有助于孕产妇顺利分娩,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临床上首先采取运动和饮食指导,但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因此需联合降糖药物治疗。然而磺胺类降糖药物会对胎儿有一定致畸作用,胰岛素分子量较大,不会透过胎盘被胎儿吸收,因此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临床上多选取短效胰岛素注射治疗[9-10]。孕早期,胎盘会释放的溶解酶-胰岛素酶,而孕晚期分泌量减少,其降低了胰岛素的降解作用,胰岛素敏感性较高。因此,早期注射胰岛素治疗临床效果要优于晚期注射胰岛素。本次实验证实孕期<32 周时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母婴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在孕期>32 周后注射胰岛素的GDM 患者。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早期注射胰岛素临床效果优于晚期应用,且可以降低妊娠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血糖稳定,保证母婴生命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孕产妇产后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2014—2018年陕西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