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胆结石的可行性

2021-10-23林御文梁樱樱潘阳俊裴广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保胆石术胆结石

林御文 梁樱樱 潘阳俊 裴广华

胆结石的临床发生率较高,一旦发作,疼痛剧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要想根治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探寻更加有效的胆结石手术治疗方案,所采取的方法则是以分组对照的形式,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以往临床对手术治疗的选择一般为传统开腹去除术,近几年随着腹腔镜的广泛运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对胆结石患者进行保胆取石治疗,目前亦是临床所选择的一种常用治疗方式。因此,本次研究就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展开研究,以期能够帮助患者通过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方式实现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现就具体的研究方案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取自我院于2017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按照实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胆囊、胆管疾病确诊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治疗患者。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患者;排斥手术治疗患者;临床依从性差患者。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患者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37.6±5.5)岁;病程8 h~30 d,平均病程(19.2±3.1)d;其中胆管结石33例,胆囊结石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患者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36.3±7.4)岁;病程7 h~30 d,平均病程(20.3±4.6)d;其中胆管结石32例,胆囊结石18例。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比较研究。

1.2 治疗方法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具体操作为:首先对患者取手术位,抬高上体,给予全麻处理。于脐部处对患者进行穿刺后,建立起CO2气腹,然后将腹腔镜置入,通过腹腔镜对胆囊壁进行观察,若呈光滑无粘连状且大小正常、弹性良好,则可结合术前的检查行以保胆取石治疗。依据胆囊的位置,于右侧的肋缘下腹处进行切口,如口升序控制在2 cm左右,然后逐层的进入到腹腔处,直至胆囊底部充分暴露。在底部行1 cm左右的切口,以3针牵拉,令胆汁放出,后将胆道镜与网套结石置入。若结石较大或较多时,则先以结石钳将较大的结石取出,以钝匙将大部分的结石取出,再用网套将剩余结石取出,直至胆汁射入进胆囊之中。最后缓慢将胆道镜退出,缝合胆囊底部,做好防胆瘘处理。检查完毕后,将腹腔逐层关闭,手术结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具体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对患者创口感染、腹腔出血、结石残留术后并发症和各项胆囊功能情况进行比较[1-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治疗天数采用 (±s)表示,行t检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分析,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要久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95,P<0.05);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989,11.626,P均<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天数(d)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 50 113.52±11.6 41.94±3.85 5.03±1.2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 50 99.35±10.17 109.56±11.32 9.93±2.71 t值 - 6.495 39.989 11.626 P值 - <0.05 <0.05 <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共有9例出现不同症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0%;分别为创口感染3例(6.0%);腹腔出血4例(8.0%);结石残留2例(4.0%)。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共有1例出现腹腔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7.111)。

2.3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胆囊收缩功能分析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胆囊最大收缩率与胆囊剩余容积两项胆囊收缩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t=3.115,2.097);而空腹胆囊容积则无变化(P均>0.05,t=0.064,0.073)。详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胆囊收缩功能指标分析 (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胆囊收缩功能指标分析 ( ±s)

注:组内比较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前后 空腹胆囊容积(mL)胆囊最大收缩率(%) 胆囊最小剩余容积(mL)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 50 术前 24.19±4.23 41.56±10.31 10.35±6.02术后 26.23±5.16 56.78±10.72* 4.23±3.51*

3 讨论

受到现代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的影响,胆结石的发生率还在不断提高[3-4]。而胆结石一旦发作,所造成的剧烈疼痛感令患者难以忍受[5-6]。到院就医的患者为急性发作期,必须快速止痛后采取手术根治治疗,否则反复发作,给患者身心皆造成巨大的伤害[7-8]。在临床治疗方面,最为有效的根治方式依然首选手术去除治疗[9-10],传统非保胆取石切除术虽然可以达到去除胆结石的目的,但创口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慢,且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11-12]。

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治疗,是通过微小切口置入腹腔镜与胆道镜,完成保胆取石的治疗[13-14]。本次研究将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进行了分组比较,结果显示,行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所用时间方面要高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原因是因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耗时较长。另外行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1.94±3.85)mL,低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109.56±11.32)mL,充分证明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创口小、出血量少的特点,也因此,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更快,住院时间为(5.03±1.24)d,低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9.93±2.71)d。通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统计发现,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患者术后仅有1例出现腹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0%;相较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9例出现不同症状并发症,发生率1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证明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还具有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的特点。对比行不同手术治疗患者经治疗前的各项胆囊功能指标水平发现,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胆囊容积较治疗前未出现变化,而胆囊最大收缩率和胆囊最小剩余率则较治疗前有改善。此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5]。

综上所述,对于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治疗,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的特点,在保护患者健康胆囊的同时完成取石手术,且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有效性佳。

猜你喜欢

保胆石术胆结石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什么情况下才能做保胆取石手术?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保胆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比较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合并胆囊壁间结石保胆取石术后近期疗效评价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