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常用体温测量工具测量结果的系统评价

2021-10-23孙静陈月治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体温计测温异质性

孙静 陈月治

由于传统水银体温计存在易破碎、有汞中毒危险、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等不安全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推行“全球医用汞消除计划”[1]倡议全球7年内淘汰水银体温计。目前我国尚没有全面禁止使用,水银体温计仍是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测温工具,并被公认为国内测温的“金标准”[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红外体温计等无汞体温计在医疗机构中正不断得到快速普及推广,苗逢雨等[3]调查表明大部分医疗机构对无汞体温计管理空白,对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仍待评估。体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患者的疾病判断及病情观察至关重要,本研究系统评价临床常用体温测量工具(额温计和耳温计)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期为医疗机构体温测量工具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系统评价,研究对象为需测体温的患者。试验组干预措施:测温工具为额温计或耳温计;对照组:参照测温工具为腋窝水银体温计,且体温测量方法规范(误差校正<0.1℃,常规消毒后,将水银甩至35℃以下使用;患者在测量前半小时内无剧烈活动,无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等待10 min以上再测量[4];擦拭腋下汗液后测量)。评价指标为体温测量值和体温测量时间。纳入文献的排除标准为皮肤病患者;无法获取全文或提取相关数据的文献;体温测量操作方法描述不具体者。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维普、万方、CBM,搜集临床上使用额温计和耳温计进行体温测量的RCT和系统评价,检索近10年的中英文文献。检索采用主题词联合自由词的方式,中文检索词:体温测量工具、额温计、耳温计、水银体温计、RCT等;英文检索 词: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hermometer、electronics tympanic thermometer、ear thermometer、forehead thermometer、mercury thermome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请第三方协助判读。资料提取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如所需资料不全,尽可能与原作者联系获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采用Cochrane手册5.1.0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结果。

1.5 统计分析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MD(均方差)为效应分析统计量,并提供其95%CI(confidence interval)。采用χ2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检验水准为α=0.1),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287篇,经NoteExpress去重后剩余文献114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与主题不符等文献,纳入50篇,通过阅读全文,排除非随机对照试验、无法得到完整结果以及无法获得全文37篇,最终纳入13个RCT。因英文文献对照组参照体温均为核心温度(肺动脉导管、膀胱、食道或直肠温度等),与本研究纳入标准不符,均予以排除。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表2。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体温测量值分析 如图1所示,本研究共纳入13个RCT[4-16],按照是否为发热患者及测量工具种类不同进行分析。(1)正常体温患者:共12项研究[4-15],5 087例患者。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耳温计和额温计与对照组腋温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D=0.07,95%CI(-0.16,0.30),P=0.53,I2=98%;MD=-0.14,95%CI(-0.40,0.13),P=0.31,I2=100% ]。(2)发热患者:试验组耳温计与对照组腋温计测量纳入研究3项[8-10],共40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02例,对照组402例,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MD=0.13,95%CI(-0.15,0.41),P=0.35,I2=94% ];试验组额温计与对照组腋温计测量纳入研究4项[13-16],共1 96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 965例,对照组1 765例,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额温计测量值低于腋温计[ MD=-0.32,95%CI(-0.56,-0.08),P=0.009,I2=98% ],纳入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敏感性分析后,异质性无改变。

图1 发热患者额温计和腋温计测量值的META分析结果

2.3.2 测量时间 1项研究[5]报告了不同体温测量工具的时间结果,显示耳温计测温时间明显低于腋温计(P=0.00)。

3 讨论

体温分为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最能代表人体温度的是体核温度,如肺动脉、食道、膀胱温度[17]等,国内临床上通常以腋温体表温度近似地代表体核温度。

3.1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

因国内外临床工作中体温监测所使用的参照标准不同,本研究纳入的13篇文献均为中文,为自身对照研究,其中4篇文献[4,5,13,16]为便利抽样,其他文献[6-12,14-15]均未描述具体的抽样方法,结局为体温测量值、时间等客观指标,测量偏倚、失访偏移和选择性报告偏移低。文献评价质量等级均为B级,文献质量总体一般,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证据强度一般。

3.2 不同体温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分析

3.2.1 耳温计和腋温计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现有证据耳温计和腋温计测量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且耳温计测温时间明显低于腋温计,谨慎给出建议:在国内临床工作中耳温计可以代替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提供安全、快速、可靠的读数。有研究[18]显示与体核温度最接近的是鼓室温度,且体温处于波动时,鼓室温度能更加迅速、敏感地反映体温状况。Dan Shi等[19]认为鼓室温度测量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儿童发热筛查的一种替代方法。

3.2.2 额温计与腋温计比较 本研究结果提示额温计不可代替腋温计使用,与Mogensen、王春雨等[20-21]等研究结果一致。额温计因其低成本、安全、方便,并能够提供简单和快速测量,对于人群的快速筛查占有一定优势。体温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检测正常温度范围之外的值,根据现有证据,受环境因素影响额温计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不令人满意,同时检测发热和体温过低的灵敏度低,不能准确、有效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可能会导致对患者体温的错误判断[20],不推荐额温计替代水银体温计在临床上应用。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1)纳入研究多数未明确描述随机方法、盲法和分配隐藏,存在偏倚风险较高;(2)各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测温工具的选择、测温方法等方面差异较大,存在临床异质性;(3)纳入文献均为中文文献,文献质量不高,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4)本研究纳入文献的参照体温为腋窝温度,与国际通用的的核心温度参照标准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当前证据表明,国内临床工作中以人体腋窝温度作为参照,耳温计可代替腋温计进行使用,额温计因其准确性和稳定性问题不可替代腋温计。同时,当前国际通用的体温测量黄金标准为体核温度,我们需进一步系统评价国内医疗机构使用腋窝温度作为体温测量参照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便快捷、安全精确无创测温工具的研发。

猜你喜欢

体温计测温异质性
水银体温计打碎了别慌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咬破了体温计怎么办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小小体温计 内藏大秘密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系统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
红外额式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临床使用中的效果观察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