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基础音乐能力培养初探

2021-10-21朱笑秋

艺术评鉴 2021年18期
关键词:音乐学科义务教育审美能力

朱笑秋

摘要:基于当前全国范围内音乐已经平稳进中考的现状,对音乐教育对象、教师教学目标及培养学生音乐要素学习和表达的能力进行了分析,从教授音乐要素的音高、节奏、强弱的方式方法上提出不断促进审美能力提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义务教育  音乐学科  审美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146-03

近年来,面对全国各地为迎音乐中考在各级义务教育部们做大量的工作,已基本解决师资不足不均的问题,也在每一座学校都看到了音乐课教程正常有序开展。教材、教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普及,音乐教学就是要把这些隐性书面要求变成显性目标,要把显性目标变成可操作的教学活动设计。这些基本技能已包含在谱子中,需要我们音乐教师深入挖掘,要把这些隐性藏在谱子里的技能,变成显性,能让学生变成可操作的技能。

本文就义务教育阶段如何透彻理解课程标准及与现有教材教参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基础音乐能力培养作初步探究。

一、明晰受教育对象,了解学情,摆正方向

教与学是非对立面,相辅相成,作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这个群体的状态。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孩子,这些孩子们大部分没有机会跟音乐院校教授们学习专业音乐知识,大部分是广大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给有机会接触到正规专业音乐教育的特长生搭起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锻炼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传授给那些大部分普通的、没有任何专业音乐教育背景的学生们,使他们具备独立体验表达学习音乐的能力,也可以让他们通过我们音乐课的学习独立体验、展示、表达起来。

二、坚定教学总目标,围绕音乐核心素养高效教学

就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学科来说课时是非常有限的,小学一周两节音乐课,每学期最多32课时,初中一周一节音乐课,每学期最多16课时,在这么有限的课时里我们需要完成对孩子审美性、实践性、人文性的培养,所以教师肩头任务很重,但挑扁担也要有技巧,我們必须做到教最核心的内容,从核心由内向外辐射,音乐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提高审美能力才能产生相应层次的审美体验、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

三、培养音乐要素学习和表达的能力,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又形成了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音色、力度、速度、节奏、旋律、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这是一个按层次先后划分的结构,所以通过音乐要素的教学才能培养好学生“形式要素”的感知、记忆、再现、表现、创造的能力,而做好这些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才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核心任务。

(一)音高的教学地位

想记住一段旋律,首先需要注意和记住的一定是音准,这需要学生具有准确的音高感,音准是音色、旋律、和声、和弦、调式、织体的根本。如何培养孩子们准确的音高感,不仅要让学生会听,更重要的是会唱,这里的音准并不是学生模仿出音高就达到目的,而是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唱出所要求的唱名和音高。音高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音程,所以音高感是对音程的准确把握。音高,在首调唱名的基础上音程分别是大二、小二、三、六、七音程,纯一、四、五、八音程外再加增四、减五音程,这样共14个,我们课程体系需要将他们分布在九个年级进行教学和练习。

比如小学低年级可以解决小三度、纯四度、大二度等音程,我们在第一学期的组织教学中先从小三度开始渗透,通过SOL MI设计师生的相互问好,歌词设计成SOL MI SOL SOL MI,你好,同学好!(保持前一句音高)RE TI RE RE TI,你好,老师好!

第二学期就可以继续在相同音高的基础上转换歌词,成为FA RE FA FA RE,你好,同学好!(保持前一句音高)DO LA DO DO LA,你好,老师好!

以此类推,将所有小三度的音程唱完,让学生不知不觉在首调唱法中掌握小三度和纯一度的旋律感。

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教材歌曲教学,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一年级上册中曲的歌《你早》进行学习巩固,先学会歌曲,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歌唱歌谱唱名,学生只需歌唱其中第2、6、10小节SOL MI 部分,或者分组歌唱唱名,一个小组唱2、6、10小节的SOL,另一个小组唱2、6、10小节的MI,换着方法歌唱,增加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巩固小三度音程。

第二学年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加入新的音和音程,如加入MI LA 纯四度音程,还有个LA SOL 大二度音程。此时结合教材教学练习的音层就会更多,常此以往,各音程的关系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并且唱准所有音程关系,为以后的和弦、曲式、调式的体验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梁洪来老师的提议,最好小学可按照先大小,后纯音程的顺序先后完成12个音程的学习和掌握,初中继续解决增减两种音程,这样能够比较好地完成与高中音乐教学的接轨。根据笔者教学经验来看,由于前几年本市各小学音乐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得不在初一开始以每周一节音乐课的频率重新教授音准唱名,在每节课都坚持渗透的情况下到初二几乎每个班都能够唱出所有必唱歌曲的唱名,所以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年级教师和学生们都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这样的提议完全可以接受。

(二)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训练

众所周知,学生在集体歌唱时容易越唱越快,其中必定是大部分孩子心中没有稳定节拍的能力,所以节奏训练首先要培养的是恒拍能力:如何匀速打好恒拍,培养稳定的拍感是唱歌旋律的另一基础,我们培养孩子们单位拍的稳定时,选曲很重要,比如六年级下册弦乐器为主的乐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四季--春》等,就全曲风格来说它的节拍就是属于非常稳定的曲子,因为在那个历史时期,作曲要求必须拍子稳定。相反,同样是经典曲目的《二泉映月》,由于它节奏自由,所以不利于教授恒拍时使用。每首曲子都有每首曲子的教学侧重点,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点。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通过恒拍让学生明白速度与节奏之间的差异。这里我们可以以七年级上册课本第三单元茉莉芬芳为例,通过中国《茉莉花》和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通过同样中速的恒拍让学生感受这两首歌曲节奏的差异。

恒拍训练时必须在低年级就要让学生学会节拍稳定,所谓的“击”仅仅表示在一个“动作”的层面,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无声表达,因为拍手或跺脚的方式,学生容易激动,敲击声会掩盖音乐的美,跺脚学生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肢体,控制不住音乐的恒拍,同时学生也容易过于兴奋,不再关注音乐的美。我们可以减少手掌的接触面积,用手指相互击拍等方式,比较容易出现一个击拍“点”的感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围绕在音乐本身。如果学生有抢拍现象,可以为击拍设置障碍,夹杂有规律的打响指方式。如果班级里总有几个不能掌握节拍的孩子,如何提高他们感知节拍的能力呢?可以将这些孩子和先天节奏感较强的优异学生或者与老师进行搭配组合,互相击拍,我们可以设计各种丰富的活动,作为教学方法来完成一个多听的目标。

节奏型有X、XX、XXXX、X.  X、X X X等十种左右,这些节奏型可以通过恒拍、朗读、默写、思考、记忆等方式进行学习,比如结合教材二年级下册《乃吆乃》,第一步,我们可以有节奏地朗诵含有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歌词“2/4唱起歌儿|乃吆乃|乃吆嗬”,在教师引导和指挥下请学生拍出节奏,给学生一个一拍和半拍的体验;第二步,通过老师的提示或示范,请学生默写出“2/4 XX  XX | XX  X | XX  X”的节奏型;第三步巩固,有节奏地朗诵第二句歌词“2/4 跳起 舞来 | 真快 乐 | 乃吆 嗬”,学生默写会发觉节奏型相同“2/4 XX  XX | XX  X | XX  X”,明白了节奏在重复;第四步,老师唱出这两句唱名,学生听写乐谱,在听、默过程中学生做到了认真聆听、认真体验、认真思考音乐的本质;第五步,可以让学生加上十六分音符进行一个创新体验,“2/4 唱起 歌儿 |乃吆 乃 | 乃吆 嗬”改为“2/4 唱起 歌那么|乃吆喝 乃 | 乃吆喝 嗬”多了几个字,十六分音符结合着歌唱朗诵默写学习了起来。以此类推,在九年的学习中十种左右的基础节奏型学生一定能够扎实掌握,组合无穷无尽,在以后的乐曲中万变也不离其宗。

其实,基本节奏规律是有限的,作品却是无限的,一定要遵循新的知识是在旧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原则,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升音乐能力。

(三)音乐强弱

强弱这个音乐要素涉及到的是学生对力度的认识和掌握,而力度的强弱是所有人群与生俱来,不用教就能感受得到的一种感觉,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能够分辨力度与音高的区别,要教的是力度细微变化的,以及学生对强弱细微变化的感受。这些需要我们教师通过教学行为来展示,让学生深刻体验。对于节拍来说,2、3、4、6拍这些基本的指挥图式一定要不仅划出型,还要结合音乐划出音乐的神韵,学会如何表达拍子的强弱规律,同时学会如何表达乐曲的强弱。

在教授时要求学生看着老师的手,通过老师的动作变化让他们先用眼睛感受到强弱,但要求弱而不虚,强而不燥。这样的游戏,学生看明白了,能唱出了,在欣赏音乐时才能起到感受音乐美的作用。

强弱除了体现在老师的动作表达中,还应该蕴含在老师的歌声里面,学生是否获得这首歌的强弱以及情感,都需要在老师的直接表达中去体验,这里使用我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雨花石》环节的教学设计为例:在师生接龙共同完成这首歌曲时,歌唱歌曲的第一乐句老师轻声柔和地使用弱的力度去歌唱,学生接着唱歌的第二乐句时,他们一定会进行1秒的思想斗争,是要以革命精神似的强力度情感回复吗?不,他们也会同样把弱通过歌声传达给老师。第三乐句也就是第二乐段,老师以激昂的强力度来歌唱,学生一定会不假思索地用强力度的激情去回复老师第四乐句,这就是强弱的教学,不是用干巴巴地语言告诉大家FF、F、MF、MP、P、PP,只有老师关于力度的展示行为才是音乐的传达,才是情感的传达。

四、选择教学材料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材也是音乐教师们必备的能力,教师所选的资料材料是体现个人审美情趣的镜子。文艺作品就是一个时代的镜子,应该是照亮人心的明灯,梁老师说能体现时代又能给予人们安慰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作为教育专业人士,就要擦亮眼睛,学会选取精华的作品,我们在有限的课时选择那些又反应时代、又能够让我们尤其是孩子心灵得到抚慰的优秀作品,作品的選择也体现了老师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情感。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过硬的技能才能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本质的美,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人的声音是最好的教学和表达工具,教师们该用自己富含音乐营养的声音去教学和示范,这样音乐的情感表达才能感染学生,并且也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声音去检测自己的教学成果。

五、结语

一名人民音乐教师,更应该关爱那些没有音乐基础的孩子,老师的能力、爱心、耐心更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教学干预及其音乐能力的变化上,学生不会表现音乐,不会表达音乐、不会审美音乐大部分要归咎于音乐教师没有教的能力。一个教师能力的标准,应该以学评教,以学生的能力变化作为评价。教师首先要知道教什么,音乐教师该教的应该是网上查不到的知识和书上无法看到的音乐能力,剩下的就是怎么教才能传授给孩子有方向、有方法的练习,怎么设计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梁洪来.浅谈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J].中国音乐教育,2020(06):9-13.

[2]陈黄嘉.城乡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建议——基于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J].教师教育论坛,2019(06):80-82.

[3]项洪艳.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01):161-162.

[4]梁玲玲.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读与算,2020(09):85.

[5]吕小允.中学音乐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实现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08):147-148.

[6]梁洪来.指向学生音乐能力提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R].扬州:扬州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

猜你喜欢

音乐学科义务教育审美能力
情商教育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师生互动实践
“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的优化
浅谈音乐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