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广西三江传统乐器侗笛的改良与发展

2021-10-21但孝清

艺术评鉴 2021年18期

但孝清

摘要:侗笛作为侗族特有的民间乐器,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气息,在侗族音乐中有较高的地位,深受侗族人民群众的厚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推崇与发扬,侗笛这件少数民族乐器也被众多人所熟知,但侗笛这件传统的少数民族乐器由于制作较为简略粗糙,难以顺应当今时代音乐的发展趋势,且侗笛音乐的发展在未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侗笛的改良以及在改良中面对的问题和侗笛音乐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侗笛的改良  改良中的问题  侗笛音乐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001-03

侗笛作为侗族极具特色的一门乐器,极具文化价值与内涵,但是传统侗笛在乐器本身的性能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缺陷,与此同时侗笛音乐未来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侗笛的改良和未来发展等问题,使得侗笛音乐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更为健全与完善,更好的继承与传播中国民族乐器,这是我们每一个音乐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一、侗笛概述

侗笛是一种竖吹的边棱气鸣乐器,它的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广西、湖南和贵州这三省的侗族少数民族聚居地。侗笛的音色明朗朴实,华丽悠扬,非常适合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旋律,是侗族四大乐器之一。侗笛主要分为独奏与伴奏两种演奏方式,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为女性唱歌,男性吹笛为其伴奏,这种音乐表演方式被称为“笛子歌”,是侗族男女恋爱过程中一种别具风格的方式,侗笛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侗笛的演奏技巧有很多,在气息方面主要有超吹、腹震音和循环换气等,腹震音主要通过小腹丹田位置有规律得收缩扩张造成笛音有规律地晃动,其主要目的是增加侗笛声音抒情性与歌唱性。循环换气这一技巧是侗笛最具代表性的技巧,它需要演奏者的气息延绵不绝,因为侗笛在给人声进行伴奏的过程中它是需要延绵不断的,这也是每一个学习侗笛这件乐器的学习者必须要学会的一个技巧,这一技巧与唢呐中的循环换气技巧基本相似,在训练的过程中难度也是最大的。在手指方面,主要有颤音、抹音、打音等;在用舌技巧方面主要有吐音和花舌等。从侗笛的这些演奏技巧来看,很多侗笛的演奏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中国竹笛的演奏技巧。

二、侗笛改良的现状

(一)侗笛改良的背景

侗笛这件少数民族乐器起源的具体时间目前尚无确切的记载,据目前的资料研究来看,它的前身应该是早期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侗族人民使用田间地头中的禾杆制作而成的禾杆笛。传统侗笛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较为丰富,如当地的水竹、苦竹、芦笙竹和紫竹等,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材料不易过厚,一般来说有两年以上竹龄的竹子就较为合适,过厚的竹材反而不利于侗笛良好音色的形成。一般来说大约在秋冬季砍伐竹材,因为在这个季节采下来的竹材糖分和水分相对较低,虫卵较少,竹材不易被虫蛀蚀,并且这个季节采下来的竹子密度更佳,然后需要将新鲜的竹材放入阴凉处数月阴干,除去水分。在制作传统侗笛的过程中,吹嘴口的制作最为复杂,且尤为重要。由于传统的侗笛它是没有调的,所以首先取一根大约40厘米的竹料,在粗端处切去四分之三的竹材,用刀反复修正,将粗端处制成一个坡面的形状,然后在竹壁上剖开一个长6厘米左右的竹皮,此时的竹皮是连接在竹壁上的。在这个剖竹皮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用刀的手法与力度,切记不可将竹壁剖透,否则只能报废更换新的竹材进行重新制作,然后在大约4厘米处开一个1厘米宽约0.6厘米的长方形音窗,此时我们需要制作一小块长约1厘米,宽约1厘米,厚约0.2厘米的分气阀,将分气阀放在音窗下方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用竹篾或布条固定下端。制作两条长约4厘米、宽约0.2厘米、厚约0.2厘米的小竹条垫入竹皮两侧,此时再用竹篾或布条固定吹嘴口。在制作吹嘴口的过程中,需要将竹条、分气阀等部位反复打磨,使其均匀贴合。最后从吹嘴口推入布团塞到音窗四分之一的地方,试吹吹嘴口,如果能吹出声音,这代表吹嘴口的制作成功。在打孔方面,传统侗笛管体只有六个孔,并且传统侗笛采用均孔,因此它的音准精确程度并不理想。而且传统侗笛在早期是没有固定规格的,大致有D调、F调和降E调这三个调,而且音域很窄。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侗笛起初最主要的功能是为人声伴奏,因此早期制作的侗笛音域大多符合人声音域,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为人声进行伴奏。传统侗笛在制作工艺上较为粗糙,在整体的音准、音色和音域上都有一定的缺陷。

(二)侗笛的改良方式

由于传统侗笛制作工艺相对粗糙,这就造成了它的音域、音准等众多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众多的学者和老师针对传统侗笛存在的许多问题对侗笛进行一定的改良。在制作工艺上,改良侗笛在制作和材质上更为讲究。在笛塞上,传统的侗笛主要采用不断作为笛塞,而改良后的侗笛使用的是红酒塞,在这个过程中制作师需要不断地打磨笛塞,因为塞子过大会使得移动笛塞过于困难,过小的笛塞则容易发生竹管漏气的现象,只有经过细心的打磨才能使笛塞与管体充分吻合。在固定吹嘴口各部分零件的线上,传统侗笛使用的多为竹篾、布条等,固定效果较为一般,容易发生脱线的情况,且美观度较差。而改良后的侗笛则采用8号左右的钓鱼线进行固定连接作用,这种钓鱼线不仅结实耐用,固定效果好,而且在外觀方面更为美观。在打孔方面,传统的侗笛只有六个音孔,且采用均孔,这就造成了传统侗笛在音准上并不精确的现象。改良后的侗笛在打孔方式上很好的学习了中国竹笛的打孔方式,首先在侗笛的笛尾开上两个出音孔,在其背面开两个基音孔,然后在结合现代调音过程中必须要用到的调音器进行调音,逐一向上开孔,并且由于传统侗笛4音不准,改良后的侗笛还在第六音孔的背面开了4音孔,使得这个音的音准有了显著的提升。由于采用了专业的调音器和现代竹笛在开孔方面的经验,改良后的侗笛音准精准程度大幅度提高,并且侗笛的共鸣感有了显著的提升。为了适应侗笛在乐队中的调音,改良后的侗笛还加入了铜套,以方便侗笛在乐队中对音准进行微调。与此同时,广西三江侗笛传承人胡汉文老师和他的儿子胡和老师通过给侗笛加装可以抽动的活塞,改变管内空气柱,成功发明出仿鸟鸣的音响效果,这项新发明的技巧在仿鸟鸣的过程中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善于表现欢快活泼的场面。为了达到较为丰富的音响效果,胡汉文老师和胡和老师还发明了双管侗笛。在演奏双管侗笛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采用同调或者不同调,这项发明又再一次极大的丰富了侗笛这件乐器的表现力。胡汉文老师还通过调整笛塞、分气阀、小垫条的位置,使得侗笛的音准、音色和共鸣感等方面极大的提高。胡汉文老师和胡和老师针对侗笛擅长与适合表现得方面,发明了这些很有意义与价值的特殊技巧,为侗笛的传承与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

三、改良中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音色缺失

侗笛在改良过程中,众多学者和老师都努力的提升侗笛的音准、拓宽它的音域、丰富了它的表现力、提升它的工艺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广西歌舞剧团的吴申刚老师联合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针对传统侗笛的一些缺点做了很大的改进,如通过加长了管身,增加了音孔和按键这些方法拓宽了侗笛的音域,通过给侗笛加装喇叭口扩大了传统侗笛的音量,在吹嘴口采用其他材料使得吹嘴口更加美观和耐用。这些改良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提高了传统侗笛的性能,但是这些改良方法在实际中却并没有运用到大规模的生产环节,其原因就是这些改良的措施与方法在丧失了传统侗笛的优点和音色韵味,这也是这些改良的措施没有得到运用的原因。如为了增大侗笛的音量在侗笛上加装喇叭口,虽然加装喇叭口有效的扩大了侗笛的音量,但是传统侗笛所特有的音色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侗笛的音色明朗且甜美,这种传统侗笛的音色不仅代表了这件乐器本身的音色,也间接的反映了侗族人民含蓄、内敛的性情,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侗乡优美的自然风貌。一件传统的民族乐器它的缺点需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但是并不是所有方面都需要改进,某些层面上的缺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却恰恰是它典型的风格与秉性。传统侗笛它的音色有它特定的意义与内涵,它的音色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侗族的文化和侗族优美的自然风貌等方面,不能因为刻意的去扩大传统侗笛的音量而由此破坏传统侗笛的音色与韵味。

(二)改变按孔方式

为了拓宽音域在侗笛笛身加入按键,笔者认为这一点是不太可取的。因为传统侗笛和中国竹笛都是开放式音孔,手指在开放式的音孔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发挥余地,可以进行复杂的手指技巧,如打音、滑音、抹音、飞指等,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而一旦加装按键,侗笛众多的手指演奏技巧就得不到发挥,这就会极大的限制侗笛音乐的表现力。任何乐器的改良其本质都是保留这件传统乐器最精华,最有特色的部分,在此基础上针对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这个改良的环节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改良乐器它的前提是保留这件乐器最有特色的方面,而并不是大刀阔斧的过度改良,造成拆东墙补西墙的現象。在乐器改良的过程中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了解传统侗笛自身的优点,同时也要认识传统侗笛的缺点与不足,保留其优点,改善甚至完全解决其问题与缺点。只有坚持这样的理念才能将侗笛的改良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才能有益于侗笛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四、侗笛发展的思考

侗笛作为一件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在侗族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侗族优秀民俗文化的缩影,具有很深的文化韵味。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侗笛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的挑战,如何让侗笛以及侗笛音乐在未来发展的更好,更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这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侗笛目前的发展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积极编配侗笛教材

笔者从侗笛传承人胡和老师的介绍中了解到,侗笛这件乐器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侗笛教材。笔者认为随着侗笛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普及,专业配套教材的编配应该尽快提上日程。因为只有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教材,侗笛的教学过程才可以更为科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如果可以研发出专门的侗笛教材,循序渐进的设置侗笛练习的内容,比方说如何掌握侗笛的发音、如何演奏侗笛的技巧、乐曲等相关内容,并将演奏时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要点加入到教材中,结合侗笛老师的现场教授与示范,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侗笛。这一过程将进一步推进侗笛在少数民族学校课堂中的普及范围,与此同时,编配教材也有益于全国各地喜爱侗笛的爱好者们的学习。目前侗笛这件乐器主要还是流行于侗族这个少数民族,大多的侗笛演奏者也集中在侗族。普通的侗笛爱好者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到专业演奏侗笛的老师,因此编配专业的侗笛练习曲不仅有益于侗族地区学校的侗笛课程学习,也有利于侗笛在全国的普及。

(二)创作更多的侗笛曲

近年来,侗笛的许多传承人创作了一些优秀的侗笛独奏作品,如《侗寨的早晨》《侗寨笛声》《风雨桥畔茶花香》等,这些作品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使得侗笛这件少数民族乐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依旧要加强侗笛这件乐器优秀曲目的创作力度。一件乐器拥有众多经典优秀的作品是极其重要的,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会极大的丰富这件乐器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使更多的听众认识这件乐器,喜爱这件乐器,间接的推动侗笛文化的传播。笔者认为,相关领域的老师、学者和职业作曲家可以深入侗族地区进行采风,深入了解侗族地区的民俗文化,尤其是侗族音乐相关的文化。由于职业作曲家可能并不一定熟悉侗笛的演奏法,职业作曲家可以与当地的侗笛演奏者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侗笛独奏曲和合奏曲。

(三)探索侗笛新的表现形式

侗笛作为侗族所特有的乐器,它主要表现的都是侗族当地的音乐,主要的作品也大多与表现侗族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关。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于传统民族乐器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侗笛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侗笛音乐在当今全球化大背景的冲击下,侗笛这件传统的少数民族乐器不仅要保持住传统,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也要尝试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如与流行音乐等其他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相结合,使得传统侗笛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能更加符合现代人群的审美趣味,不断拓宽侗笛音乐表现的空间与维度。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群喜爱侗笛音乐,侗笛未来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五、结语

侗笛作为侗族人民传统的乐器,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与丰富的精神内涵,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侗笛这件传统的少数民族乐器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依旧严峻。在侗笛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在坚持改良创新侗笛这件乐器本身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侗笛音乐,拓宽它的音乐维度,让更多的人认识侗笛并且喜爱侗笛。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杨秀昭,卢克刚,何洪,等.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3]何洪,杨秀昭.侗笛[J].乐器,19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