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促学

2021-10-21赵少英

艺术评鉴 2021年18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教学

赵少英

摘要:本文就高校艺术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低效率问题,探讨在《艺术概论》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如何从教学与学生实际出发,开发和利用优秀的网络信息资源,发掘有思考价值和拓展空间的知识,将其创设为问题情境,即有利于实现教师从“输灌式讲授”向“引领性讲授”的转变,体现了教学目标,启发了学生思维,又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参与热情和探求欲望,帮助学生实现从“依附性学习”到“独立性学习”、从“填充式学习”到“建构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学思结合之中学深悟透,将知识真正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关键词:《艺术概论》  教学  问题情境创设  学习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101-03

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方便快捷的巨大资源,也拓展了教育和学习空间。鉴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整体偏低,“重技术、轻理论”现象普遍,造成的艺术理论课教学低效率问题,笔者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依托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适时创设集审美性、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或场景,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从事不关己的“旁观者”转变为“我也会”“我也知道”的“参与者”,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交互学习兴趣和发展审美认知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情境创设——从“输灌式讲授”到“引领性讲授”

问题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或引入具有情感性、形象性为主体的问题或场景,给予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与探索求解,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拓展认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艺术概论》对分课堂中,教师的理论教学要从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那种全面透彻、深刻详细的精讲,向引导点拨、适时留白的引领性讲授转变。因为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对理论知识事无巨细的精讲、细论,学生受文化知识、思辨能力、艺术修养等多方面影响,结果通常是“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乏力”。现代理论教学应该是教师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提纲挈领、有所取舍式的“引领性讲授”之后“适时留白”,并结合网络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以高校《艺术概论》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例,在对音乐学专业学生进行“艺术本质论”章节内关于艺术与政治、艺术与道德、艺术与宗教、艺术与哲学关系的教学中,笔者摒弃了以往对相关理论的详细讲授,对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但不过分”的引导之后,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适时创设问题:要求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思考20世纪后在每一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哪些反映时事政治、体现历史潮流、蕴含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并组织、引领学生当堂展开讨论。这一问题涉及学生的专业领域范畴,学生已有所了解但又知之不深,因而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互相讨论,甚至争论,气氛格外活跃。学生在这种课堂“留白”时间段进行了即兴性、浅表性的讨论之后,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后就该问题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查找、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编制一份简单但较为系统的“20世纪音乐编年史”,并在下一堂课上分小组进行展示、汇报、讨论和评比。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情境问题的讨论可以进行“一分为二”的“对分”,即一部分讨论可以在问题提出的当堂课“留白”时间段进行,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对这些作品进行必要的筛选、归纳、分析、理解和总结,在下一次课堂上讨论并分享成果。这样分配的优势在于课堂讨论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引领式讲授基础上的“趁热打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持续保持学习动机。而当学生对课堂上“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式的学习与讨论感到“意犹未尽”时,课后学生在资源高度共享的互联网中去寻找、发现、探求知识的主观意愿就会得以极大的提升。情境问题的创设突出了教师的引领和组织作用,把“讲授”和“讨论”错开一段时间,给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了一定空间,学生们既可以完成静态的纸质作业,也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剪辑、制作动态的视频和音频作业,有效提升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时间去发现问题的本质特征或内在规律,并在探究学习中将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从而逐步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唤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参与热情和探求欲望,真正使学生进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之问题情境创设实施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问题情境创设——从“依附性学习”到“独立性学习”

高校艺术生的文化功底普遍偏低,而且从小学直至高中毕业,学生早已习惯了在家长的监管与老师的督促之下学习,养成了依附于老师的灌输和说教的学习习惯。而大学时间较为宽裕,学习相对自由,学生们容易产生无所事事之感,许多学生学习的目的依然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于是惰性滋长、懈怠漫延。这种被动式、依附性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造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差,加之觉得理论课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导致理论课教学低效率问题普遍且严重。

孔子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认为学生不应该轻易得到教师的传授和点拨,应该先开动脑筋,自求自得,方能通过自思而通。教师也不要急于施教,学生不到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学生能举一反三,教师再给予知识的传授。作为基础理论课程的《艺术概论》,具有抽象而艰深的理论性,如果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直接灌输式的讲解,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体验和独立思考的过程,结果只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亦或是当堂似懂、下课就忘的情况。而《艺术概论》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创设问题情境,依托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形成线上线下的交互式学习,正是落实学生“独立性学习”环节的有效手段。以《艺术概论》课程中“艺术接受论”章节为例,在讲授“艺术接受方式与艺术的本质”这种理论性很强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在线观看名画《清明上和图》动态全景视频后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于《清明上和图》这副内容丰富而宏大的绘画作品,你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欣賞、了解和接受它?这个问题创设的难度虽然不大(对问题设置难度不宜太大,否则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但还是需要学生在预留时间段通过网络观看《清明上和图》动态全景、3D动画和视频,让学生在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中折服赞叹,进而引发学生对这幅旷世佳作隐含疑问的探求欲望和动机,并经过资料数据查找、比对、归类、整合等一系列交互学习环节才可以完成。《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开发和利用优秀的网络信息资源,将教材中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点转化创设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体现了教学目标,促使学生逐渐从“识记性知识学习”向“探究式能力提升”转变,在学思结合中学深悟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中将知识真正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三、问题情境创设——从“填充式学习”到“建构式学习”

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注重从概念、本质到内容、结构和功能等逻辑的推演和理论的讲解,这种“填充式学习”虽然可以使学生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顺利完成学业,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认知和生活体验的有机结合,导致艺术理论知识实用性、实践性、灵活性、拓展性功能的缺失,使其“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改变这种线性的、铺路式、填充式的学习方式,而向主动的、构建式的学习方向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说“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艺术教育是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的审美教育,而艺术理论教育也应该凸显这一特点,结合现代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数据展示或场景再现,以获取、建构新的知识。例如在《艺术概论》课程中对于“艺术接受方式与艺术的本质”这种纯理论性内容教学时,在教师组织协作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去找寻、挖掘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艺术表现社会生产的艺术作品。从《割韭菜》《刨洋芋》《洗菜心》等直接反映劳动场面的民间歌曲,到《拾麦穗》《筛麦的妇女》《纺织女》《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石工》对劳动生活真实再现的绘画作品,再到《采茶舞》《丰收歌》《打柴舞》等表现社会生活的舞蹈作品,学生通过互联网,用探索法、发现法完成了对有关艺术作品信息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将已有的审美认知与新信息、新知识加以联系,逐渐建构起对“艺术与社会生活”“艺术与社会生产”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问题情境的创设,以点带面,逐渐深入和拓展,全面触及知识的纵横,实现了从“填充式学习”到“建构式学习”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建构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社会生活、艺术现象、艺术作品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去寻找、发现和探究,最终在实践中获得结论。这种积极主动的“建构式学习”手段,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填充”的学习过程,而是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作用举一反三、知智统一,从而建构起新的理解、生成新信息的过程,这种学习更具主动性、社会性、开放性和审美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学习观和价值观,促使艺术理论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之情境问题的创设,结合科技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立足于学习过程的理论认知层面,强化了学习過程的实践层面,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积极转化的过程。学生们在灵活多样的情境问题中,形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去探求、解决未知问题的良好习惯,开拓思路、以思促学,早日成长为善于思考、勤于探索、乐于学习的有为青年。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2]黄哈利·弗莱彻·伍德.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与探究式课堂教学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3]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鲁旭蓉.艺术概论教学应注重学生科学审美观的培养[J].艺术探索,2010(03):98.

[5]张迎甫.《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导课的价值及应用策略浅析[J].艺术研究,2011(03):117.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