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法林长期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抗凝的安全性分析

2021-10-21闵晓梅刘美洁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华法林抗凝

闵晓梅,刘美洁

(1.中一东北国际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2.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全世界每年有1500 万人受到脑卒中的影响,其中500 万人因此而死亡,其余人可能会出现永久性残疾[1]。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脑实质内有血液积聚,压迫邻近的薄壁组织,而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血管内血液凝块导致的血液流动不足,无法满足脑组织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占所有中风病例的87%[2]。缺血性脑卒中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利伐沙班为治疗栓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抗凝的常用药物,但是若提前停用利伐沙班将使血栓栓塞时间风险升高,且可能引起严重或致死性的栓塞,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3]。华法林是一种传统的抗凝药物,通过干扰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以及蛋白质C 和S的肝脏合成来发挥其抗凝作用[4]。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华法林长期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抗凝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5];②患者依从性较好;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孕妇或者妊娠期的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研究组男39 例,女11 例;年龄62—72 岁,平均年龄(66.62±1.21)岁;病程2~7 h,平均病程(4.19±0.66)h;体质量指数23~32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7.33±0.41)kg/m2;发病位置:16例内囊、13 例额颞叶、10 例丘脑、8 例颞顶叶、3 例脑干;其他联合疾病:高血压13 例、冠心病11 例、高血脂12 例、糖尿病10 例以及其他4 例。对照组男38例,女12 例;年龄63—72 岁,平均年龄(66.64±1.22)岁;病程3 ~6 h,平均病程(4.17±0.69) h;体质量指数22 ~33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7.36±0.42)kg/m2;发病位置:15 例内囊、10 例额颞叶、12 例丘脑、10 例颞顶叶、3 例脑干;其他联合疾病:高血压15 例、冠心病13 例、高血脂9 例、糖尿病12 例以及其他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测量血压、血常规、凝血功能,降低脑水肿。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382,规格:15 mg 或20 mg)口服,1~21 d 为2 次/d,15 mg/次;22 d 后为1 次/d,20 mg/次。研究组采用华法林长期抗凝:华法林钠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141,规格:5 mg)口服,1 片/次,1 次/d。随访2 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依从性、治疗前后凝血指标、CHA2DS2-VASc、HAS-BLED评分。①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有效为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基本得到改变;无效为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病情几乎没有改变甚至出现了恶化的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并发症:包括牙龈出血、结膜出血、脑出血。③依从性:非常依从为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叮嘱接受治疗;依从为患者按照医生的部分叮嘱接受治疗;不依从为患者基本不按照医生的叮嘱接受治疗,甚至不服从治疗;总依从率=(非常依从率+ 依从率)/ 总例数×100%。④凝血指标:包括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⑤CHA2DS2-VASc 评分用于评价栓塞风险,分数越高,风险越小;HAS-BLED 评分用于评价出血风险,分数越低,出血风险越低[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依从性比较[n(%)]

2.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INR、PT、APTT、TT 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NR PT(s) APTT(s) TT(s)研究组50 治疗前 1.03±0.11 13.86±1.34 39.13±6.53 22.73±2.94治疗后 (1.42±0.73)* (17.06±5.53)* (44.03±11.14)* (59.43±6.76)*对照组50 治疗前 1.24±0.31 15.24±3.05 41.71±7.73 25.22±1.13治疗后 (1.81±0.75)* (19.83±5.12)* (55.72 ±14.72)* (75.74±6.92)*

2.5 两组CHA2DS2-VASc、HAS-BLED 评分比较

两组CHA2DS2-VAS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S-BLE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CHA2DS2-VASc、HAS-BLED 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CHA2DS2-VASc、HAS-BLED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CHA2DS2-VASc 评分 HAS-BLED 评分研究组 50 5.16±1.11 3.13±0.54对照组 50 4.98±1.13 3.54±0.77 t值 0.804 3.083 P值 0.424 0.003

3 讨论

3.1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现状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供血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的总称。对于发病初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当给予积极的内科治疗。在3.5 h 的治疗时间窗内,应尽量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方式,阻止缺血性脑血管病进一步发展。同时,应当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情况确定治疗方案,给予个性化治疗。抗凝治疗一直被作为栓塞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方法[7-8]。华法林是一种抗凝剂,其作用是使维生素K 环氧化物还原酶的VKORC1 亚单位失活,可防止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蛋白的γ-羧化导致活性蛋白水平降低,其代谢部分依赖于患者维生素K 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亚基1(VKORC1)和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9)的单倍型VKORC1 多态性,二者的作用效果约占华法林疗效变化的30%。华法林为双香豆素类中效抗凝剂,可以对抗维生素K 的作用,具有抑制肝细胞中凝血因子的合成,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与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机制相似[9]。

3.2 华法林长期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抗凝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李楠[10]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华法林长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分析原因在于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 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发挥抗凝作用。肝脏微粒体内的羧基化酶能将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转变为γ-羧基谷氨酸,后者再与钙离子结合,才能发挥其凝血活性。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 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因此,在华法林作用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蛋白S 和蛋白C 合成减少,进而达到抗凝效应。

3.3 华法林长期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抗凝的安全性

华法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患者偶尔会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由于患者间代谢的显著差异,华法林的剂量必须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的治疗范围进行监测和调整。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HAS-BLED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华法林可显著降低长期抗凝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分析原因为相对于常规抗凝药物,华法林给药后,胃肠道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除,能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并使之释放入血,该物质抗原性与有关凝血因子相同,但并无凝血功能,反而具有抗凝血作用,进而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3.4 总结与不足

综上所述,华法林长期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并发症较少,患者依从率高,具有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但本研究并未对常规抗凝与华法林联合抗凝进行研究,不能确定联合用药是否对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效果更好,在未来研究中会加大对联合抗凝的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华法林抗凝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