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多裂肌阻滞在腰椎融合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20郑洲朱曼华裴晴晴梅雨柳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裂肌芬太尼腰椎

郑洲,朱曼华,裴晴晴,梅雨柳

腰椎融合术是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1],手术创伤大,术后急性疼痛较剧,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较大,限制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不利于术后快速康复[2]。目前关于腰椎手术后完善的术后镇痛方法仍然有限,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脊神经后支阻滞技术可用于该类患者术后镇痛[3]。超声引导腰部多裂肌阻滞(LMB)由Song 等[4]首先报道,证实应用于腰椎手术患者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本研究拟观察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超声引导LMB 的镇痛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6―12 月宁波市北仑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后路腰椎融合术患者50 例,排除对局部麻醉药过敏、穿刺点感染、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二次腰椎手术、意识及交流障碍者。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40 ~75岁;体质量指数(BMI)18 ~27 kg/m2;ASA 分级I ~II 级;疾病类型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病变节段为L3~4及L4~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 组)和超声引导多裂肌阻滞组(M 组),各25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道,予生命体征监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测血压。M 组患者行LMB,取俯卧位,穿刺部位消毒铺巾后,选择超声仪(EDGE II 超声仪,SonoSite 公司,美国)低频凸阵探头(2 ~5 MHz),包好无菌套后,先于后正中线右侧,超声探头以纵向旁矢状位放置于腰椎L3~5水平,距离中线2 cm 左右,辨认L3~4及L4~5关节突,覆盖在关节突上方的肌肉即为多裂肌。选择一枚22G 长5 cm 的穿刺针,采用平面外穿刺技术进针,超声下定位针尖至靠近L3~4关节突处的多裂肌深层筋膜处,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无气后,注入1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使用水分离法再次确定针尖位置,注射0.3%罗哌卡因(瑞典Astra Zeneca公司,国药准字:H20140764)10 ml,以相同的方法于L4~5关节突处行LMB,注入0.3%罗哌卡因10ml。随后于后正中线左侧行相同的操作。完成上述阻滞操作后20min,使用温度觉法评估感觉阻滞范围。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具有15 年临床经验的麻醉医师完成。C 组不实施LMB 操作。

所有患者均予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3 mg/kg、舒芬太尼0.3 g/kg、依托咪酯0.3 mg/kg 及罗库溴铵0.8 mg/kg依次静脉注射,肌松效果满意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6 ~8 ml/kg,呼吸频率10 ~13 次/min,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于35~40 mmHg(1 mmHg≈0.133 kPa)。麻醉维持:丙泊酚4 ~8mg·kg-1·h-1、瑞芬太尼1 g·kg-1·h-1静脉泵注,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于40 ~60,手术结束前静脉予以托烷司琼2 mg 止吐,舒芬太尼10 g 镇痛。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并连接无线镇痛泵系统,配方为舒芬太尼100 g+托烷司琼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首剂2 ml,背景量2 ml/h,单次按压剂量3 ml,锁定时间15 min。若患者术后痛觉评分(VAS 评分)>3分,按压镇痛泵不会缓解,则予以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 进行补救性镇痛。

1.3 观察指标(1)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及深睡眠时间。手术当晚20 时至次日晨7 时行BIS监测,BIS<80的睡眠时间定义为深睡眠时间。(2)术后2、6、24 及48 h 患者静息和运动状态(指卧床翻身时)的VAS 评分。(3)术后48h无线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及术后补救镇痛例数。(4)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穿刺部位血肿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5.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LMB完成20 min后,M 组患者背部的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域感觉阻滞平面主要集中于L2~5,最高达L1,最低达S1。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BMI、ASA分级、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麻醉相关指标及术后深睡眠时间比较C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为(1820.4±177.2)g,苏醒时间(17.3±3.5)min,术后深睡眠时间(209.5±29.6)min;M 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为(1 691.5±190.3)g,苏醒时间(14.9±4.1)min,术后深睡眠时间(232.1±25.3)min;M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C 组(t=2.48,P<0.05),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短于C 组(t=2.23,P <0.05),深睡眠时间显著长于C 组(t=2.90,P <0.05)。

2.3 术后镇痛情况比较 M 组术后2、6 及24 h 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C 组(均P <0.05),术后48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C 组术后48 h 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为(5.71±1.0)次,补救镇痛人数12 例(48.0%);M 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为(3.79 ±1.3)次,补救镇痛人数5 例(20.0%);M 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C 组(t=7.38,P <0.05),术后补救性镇痛例数少于C组(2=4.37,P<0.05)。

表2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 =25) 分

2.4 不良反应情况 C 组发生头晕4例,恶心呕吐14 例,瘙痒2 例;M组发生头晕1 例,恶心呕吐7 例,瘙痒1 例;M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 组(2=4.02,P <0.05)。

3 讨论

腰椎融合手术创伤大,术中需从棘突、椎板及小关节突大面积剥离椎旁肌,手术操作可导致脊神经后支分支的损伤及炎症应激反应等,均可造成术后早期剧烈切口及肌肉疼痛,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晚,影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增加住院时间[5]。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超声引导区域神经阻滞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及镇痛效果确切等优点,目前已有将竖脊肌平面阻滞、椎板后阻滞及胸腰筋膜平面阻滞等用于胸腰椎手术的报道[3]。在上述背部区域阻滞术后镇痛的基础上,Song 等[4]报道了一项新的脊神经后支阻滞技术,即LMB。LMB 定位更为精准,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M 组在LMB 操作后20 min 测定患者的感觉阻滞范围,14 例为L2~5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域,6 例为L1~4,5 例为L3~S1,阻滞平面完全覆盖手术切口范围,缓解术后皮肤及肌肉疼痛。M 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P <0.05),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短于C组(P<0.05),深睡眠时间显著长于C组(P <0.05)。提示术前行LMB 可以提供有效镇痛作用,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从而使患者麻醉苏醒较快。M组术后2、6 及24 h 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C 组(均P <0.05);M 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C组(P <0.05),术后补救性镇痛例数少于C 组(P <0.05)。说明LMB 复合静脉PCIA 镇痛模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可能机制为LMB在多裂肌深层筋膜近关节突处注射局部麻醉药,药物向前方临近的关节突扩散,并同时向头尾侧扩散,从而阻滞在其中走行的支配感觉的脊神经后支的后内侧支,从而发挥镇痛效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LMB 的作用机制与关节突阻滞的机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均为阻滞脊神经后支的后内侧支从而产生镇痛作用[6],然而LMB 的阻滞位点更表浅,安全性更高。此外,本研究中术后48 h 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能为行单次LMB 时,罗哌卡因的作用时效有限,不足以维持到术后48 h。Elsharkawy 等[7]研究发现罗哌卡因用于外周区域阻滞的持续时间为12 ~24 h。本研究中C 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较多有关。LMB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直视操作,解剖图像清晰易辨,操作不涉及椎管、重要血管、神经及内脏,安全性高,本研究无一例发生局部血肿及呼吸抑制。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LMB用于腰椎融合术患者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裂肌芬太尼腰椎
基于腰部多裂肌的生物力学和病理形态学研究探讨腰部疾患的诊治
多裂肌脂肪浸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关系的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动态评估多裂肌形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运用MRI探究腰椎多裂肌与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的关系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