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1-10-18陈悦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阴道分娩

陈悦

【摘 要】目的:探究阴道分娩产妇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控制盆底功能障碍(PFD)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阴道分娩的73例产妇纳入研究,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观察PFD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盆底肌力变化。结果:共计发生2例PFD,发生率为2.84%(2/73);护理后,产妇Ⅰ类、Ⅱ类肌纤维评估值均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改善阴道分娩产妇的盆底肌力,积极控制PFD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盆底康复护理;阴道分娩;盆底功能障碍;盆底肌力

阴道分娩是常见的分娩方式,在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减少产后处理、提升新生儿免疫力、改善新生儿心肺功能等多个方面均有着积极意义。但分娩过程中胎儿对盆底肌肉、神经、脏器的挤压,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发生,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护理以降低PFD的发生风险,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主要是通过盆底功能训练、生物电刺激等手段提升产妇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为进一步探究该护理在预防产后PFD方面的效果,本文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73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研究,均在产后实施积极的盆底康复护理,为临床产后PFD的预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73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研究,年龄22岁~38岁,平均年龄(27.59±2.68)岁,孕周37周~41周,平均孕周(38.92±0.56)周,孕期体重增加16kg~35kg,平均体重增加(28.93±4.13)kg。

1.2 方法

73例产妇产后均接受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指导、产后出血观察、心理护理、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同时接受盆底康复护理。①康复前期护理:结合图片、视频向产妇介绍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需要其配合的地方等,强调盆底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宣教过程中耐心回答产妇的问题,帮助其建立一个合理的心态进行康复锻炼;康复前告知产妇锻炼的要点及配合方法,如吸气时自然收缩会阴部、呼吸时放松、合理控制力度等。②盆底康复流程:嘱产妇仰卧位于床上,并协助其保持双腿屈曲。指导产妇进行肛门收缩动作,3s~5s;肛门放松动作,5s~10s;以此循环20次~30次。指导产妇进行肛门肌群、阴道肌群的收缩训练,每个动作维持时间>10s,10min/次,4次/d,4d/周~5d/周。③生物电刺激:采用法国PhenixU4生物反馈电刺激仪进行训练,嘱产妇提前排空膀胱,于髂前上棘粘贴电极片,肌电位探头伸入阴道约5 cm~7cm,调节不同的电流对盆底神经、肌肉进行刺激,20min/次,1次/d。第1周~2周:电流8 Hz~33Hz,脉宽320μs~740μs;第3周~4周:电流20Hz~80Hz,脉宽20μs~320μs。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PFD发生情况;②盆底肌力:于护理前(产后第1d)、护理后(出院时)对产妇的Ⅰ类、Ⅱ类肌纤维进行评估,盆底肌力与评估值成正比[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PFD发生情况观察

73例产妇经护理后发生2例PFD,发生率为2.84%。

2.2 护理前后盆底肌力对比

护理前、后,产妇Ⅰ类、Ⅱ类肌纤维评估值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阴道分娩是目前临床大力提倡的一种分娩方式,能够提升产妇的子宫收缩力,促进产后子宫的复原,还能锻炼胎儿的心肺功能,促進胎儿的肺成熟;但同时会对盆底肌肉、神经造成一定的压迫,导致盆底肌肉、神经的损伤,进而引发PFD,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护理是临床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护理是促进治疗顺利、强化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发现在产后实施积极的康复护理能够预防PFD的发生,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

本研究发现经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后,73例产妇共发生2例PFD,发生率为2.74%;护理后,产妇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评估值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提示积极的盆底康复护理在提升产妇的盆底肌力、有效控制PFD发生等方面均有着积极影响。在盆底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首先进行多样化的宣教提升产妇对盆底功能锻炼的认知,促进其配合。护理中结合产妇的产后实际情况,开展盆底康复锻炼,有利于盆底肌肉肌群的有效收缩与放松,帮助产妇建立良好的肌群收缩习惯,利于盆底肌力的快速康复,降低PFD发生风险[3]。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中,注重产妇的感受,并注重个性化的护理,能够有效达到功能康复的目的,从而改善产妇的身心状态,对产后恢复发挥着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积极的产后盆底康复护理,通过加强对盆底肌群的锻炼能够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积极控制PFD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丽娅.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评价[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4):369-370.

[2] 马巧梅.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175-176.

[3] 赖海燕,管晶.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1):145-147.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阴道分娩
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探讨镇痛分娩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有无影响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安全护理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实施效果
生物刺激回馈仪结合经会阴超声诊治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采取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限制性会阴切开术在阴道分娩中应用研究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的MR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