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生活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探索

2021-10-18方夏青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游戏化教学幼儿园

方夏青

【摘要】幼儿园开展的教学针对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幼儿阶段,该阶段的幼儿的理解能力较低,学习模仿能力较强,游戏化教学正是为该阶段教学创设出的教学模式。生活是教学的资源,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回归生活的游戏化教学能够让幼儿游戏的同时感受生活。本文将简述幼儿园游戏教学回归生活的基本要义,并总结回归生活的游戏化教学的四种模式,明确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的地位,并提出开展回归生活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回归生活  幼儿园  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130-02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是尊重幼儿成长规律以及年龄特征的教学模式。幼儿园教学应当更加关注幼儿的生活,并且积极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为幼儿开设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回归生活的基本要义

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之下,进行的一系列游戏活动[1]。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完成相关的游戏任务,而教师则需要完成该游戏活动对应的教学目标。在开展游戏之前,教师需要提前确定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但是,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往往会过度关注游戏中涵盖的教育意义,导致游戏的趣味性过度匮乏。另外,部分游戏活动可能会偏离实际生活,雖然幼儿能够顺利进行游戏活动,但是很容易导致幼儿的游戏活动组织松散,活动过程过于混乱。该种问题不仅源于教师的个人经验不足,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是产生该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年来与幼儿相处中我发现,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应当依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更愿意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这样才能开展完整的教学活动。将生活化游戏植入到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当中,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对生活进行探索,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合理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让游戏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三、回归生活的游戏教学四种模式

(一)环境创设

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游戏环境创设首先要考虑到幼儿的安全性,其次考虑环境中的游戏内容以及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环境中,幼儿展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也不同,如果创设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既陌生又无趣,那么就很难保障幼儿愿意自主参与到该游戏当中去。因此,在创设环境时,就要以幼儿的成长规律以及日常生活为依据,确保幼儿在该环境中能够自由地展现自我,并且完成相关的游戏活动以及学习活动。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能够将自身的园区环境充分利用起来,为幼儿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在游戏化教学方面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环境的创设主要从六个方面出发:第一,在幼儿园为幼儿创设支持一日生活课程的家庭环境;第二,搭建支持幼儿劳动创造的生活场景;第三,投放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求的生活化材料;第四,投放能够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低结构材料;第五,创设能够引导幼儿深入感知的多种感官体验;第六,整合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资源的教育环境。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构建,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游戏环境[2]。

(二)活动区域

活动区域是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地,不同的游戏区域开展的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也完全不同[3]。在不同的游戏区域植入回归生活的游戏化教学,是当下幼儿园游戏教学模式中最有成效的一种方式,可以基本保障幼儿能够完全深入到游戏之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该种游戏模式通常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教学内容与游戏内容相互依附存在。想要将区域游戏活动的成效最大化,需要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以及年龄特征,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以及感兴趣的内容;其次,教师要细化游戏以及教学目标,挖掘区域活动的层次性、联系性以及可迁移性,强调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则是要合理利用生活资源,拓展区域游戏材料来源。

(三)材料投放

在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中,合理地应用以及投放材料,能够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带来更高的趣味性。投放材料以及材料设计的生活化是当下大多数教师所青睐的生活化游戏教学模式。想要切实通过材料的投放,为幼儿开展回归生活的游戏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两方面细节:首先,教师要在材料的收集方面下足功夫,材料的安全性是第一要义;其次,教师要保障材料的投放足够灵活,根据不同的游戏内容以及游戏进度投放不同的游戏材料。

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保障游戏活动的结构开放,并且将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以幼儿的真实需求投放相关的材料。另外,要避免投放的材料过于单一,导致幼儿的游戏活动过于乏味,投放多元化的游戏材料,注重幼儿的兴趣、自主、需要等方面,凸显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性运用模式,就是让幼儿沉浸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感受生活化的游戏内容,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该种方式是开展生活化游戏教学的主要途径。为了加强该种运用模式的成效,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要保障幼儿能够完全参与到游戏过程中,也要避免幼儿会因为过于抽象的学习内容而产生倦怠心理;其次,就是要让教学的内容具备较高的趣味性,通过情景的构建与游戏的开展完成相关的教学。

四、教师在回归生活的游戏教学中的定位以及归位策略

(一)角色定位以及其中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游戏教学展开的初期,应当以组织者的形象出现,而非游戏的控制者。幼儿的游戏活动通常都是由教师进行设计,并为幼儿构建专门的游戏环境,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形象应当同幼儿一样,共同参与进游戏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参与,完成相关的教育内容。

但是,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了解自身在游戏教学过程中的定位,但是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冲动等原因,从组织者变成一名控制者。导致这些问题不仅源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开展游戏教学时,也会因为游戏的走向事与愿违,教师过度的干预,影响了幼儿在游戏教学中的游戏活动,最终成为了游戏教学的控制者。另外,部分教师对介入游戏心存芥蒂,不敢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认为过度参与幼儿游戏会影响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成为整个游戏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

(二)角色归位策略

想要让教师正视自己在游戏教学中的地位,首先要讓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创设合理的生活化游戏环境。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游戏环境来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游戏活动,而非自行参与进去。想要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就必须要为幼儿创设他们熟悉的环境,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正确的活动,完成相关的游戏内容,并且保障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够完全传达给幼儿。另外,在投放材料方面,也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内容,通过材料的投放,引导幼儿进入到正确的游戏活动之中,这样既可以保障幼儿的思维不会受到限制,也能保障整个游戏教学过程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另外,为了让教师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当中,需要教师深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并且分析他们的思维模式。这样,在参与到幼儿活动时,就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不用担心自己的介入是否会影响到幼儿的活动。教师在设计游戏的阶段,也可以为自己设计一个专门的角色,让这个角色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进行的任何行为都不会过于突兀,以便于教师更好地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当中。

五、回归生活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一)挖掘趣味要素

幼儿热爱游戏,无非是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着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具备较高的趣味性。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要深入到幼儿生活之中,挖掘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要素,以幼儿为主体,设计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穿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如若游戏活动具备较高的趣味性,并且幼儿愿意参与到其中,那么幼儿就会自主去接触穿插在游戏活动中的教学内容,并完成对该内容的学习。幼儿是乐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这些问题切实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并且切实具备较强的趣味性。但是,幼儿毕竟不如成年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仍在成长过程中,想要让幼儿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就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以及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另外,教师也要时刻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以及情绪变化,一旦幼儿陷入思维或者行为的困境,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帮助,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探寻问题的答案。

(二)区域游戏为主

回归生活的游戏化教学不仅限于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还要考虑到幼儿与社会之间产生的活动以及幼儿与家庭之间产生的活动,这些都是回归生活的游戏化教学资源。想要开展回归生活的游戏化教学,首先要让教师进入到幼儿的生活当中,感受幼儿的生活环境,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幼儿熟悉的环境出发,开展游戏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相关的游戏活动。

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往往源于实际的生活,开展游戏教学投放材料时,在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可以尝试投放一些生活中真正能够应用到的材料,而非橡皮泥或者橡胶玩具等替代品。幼儿的认知能力虽然有限,但是仍然能够分清玩具与真材实料的区别,投放更加真实的材料,更能够激发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的欲望。在游戏中,教师也要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减少对游戏活动的介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游戏活动。

(三)创设活动主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教师在开展回归生活的游戏化教学时,就要考虑到生活的相互渗透与联系。教师设计游戏活动时,应当明确游戏的主题,依循游戏主题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并且在游戏活动中挖掘其中的教学内容。

(四)再现生活场景

幼儿的大多数游戏活动都是依附于幼儿父母或者他们所见的成年人活动进行模仿开展的。幼儿更像是一张白纸,他们的一切行为大多源于父母与身边环境的熏陶,因此,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就要注重环境的构建。大多数幼儿在第一次来到幼儿园时,都会有不适感,这也正是幼儿对环境敏感的呈现。虽然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但是他们对于环境,仍然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并且能够基本分辨不同环境中的氛围,并展现相应的情感。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就要为幼儿构建一个专门的生活场景,赋予幼儿一个与日常生活无异的环境,带动幼儿的情感变化,让幼儿更愿意深入到其中。另外,在熟悉的环境之中,幼儿也能够更加放松,并且以完成游戏为最终目标不断探索相关的知识。

六、结束语

本文简述了回归生活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模式,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事业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云秋.浅析如何提升幼儿游戏教学有效性[J].才智,2018(36):43.

[2]赵凯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设计与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8(51):227-228.

[3]王琳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J].艺术科技,2019(5):130.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游戏化教学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