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中尊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0-16余姝俊牟莉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1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存在问题对策

余姝俊 牟莉

摘要:教育应该践行尊重教育的理念,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并将其作为教育的基点。笔者发现目前在尊重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提升小学德育中的尊重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尊重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318

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践行尊重教育这一理念,真正呵护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同时将其作为德育教育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

一、小学尊重教育发展境遇的困境

目前,我国对于小学德育教育主要从理论和行为两方面进行,理论教育更多的是从道理理念方面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包括道德的价值观以及针对道德的观念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言传身教,以实际行为教导小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如何保持道德。但是当前大部分的小学德育,容易发生理论以及实践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学习场景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德育成为一种抽象的教育,无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知,无法使学生将道德融进自身的成长经验之中,继而也无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1]。因此,需要进一步发现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对于尊重这一教育理念的相关问题,通过深度发掘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脉络,有效地弥补当前德育的发展困境,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前德育朝向更好的状态发展。

二、小学边缘化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个性培养缺失导致尊重教育程度不足

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当作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也需要通过一定的引导才能让他们真正从心底尊重他人。许多教师忽视了作为“引导者”的角色,甚至遗忘了尊重的教育追求,根本没有将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人”,随意打骂学生,致使教学中“暴力事件”频出;同时,过度重视应试教育的情况仍然不可回避,许多教师迫于教育任务以及指标压力,只能将德育放在一边,加大了对课本知识的教学,更谈不上对个性的培养,导致在实施过程中遗忘了尊重的本真涵义,而追求表面化的尊重形式;最后,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辨别情感的能力,一些缺乏实际感情的官话、套话他们能识别出来,因此许多教师在漫不经心的过程中没有尊重学生,也谈不上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关爱[2]。

(二)家校合作不深入导致尊重教育支撑不足

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能夠加强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的沟通交流效率,这在教育界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因此,家长的参与是重中之重。目前许多家长普遍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单纯指参加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平时只要听从学校安排,按时参加学校的活动就是参与家校合作了,根本上面忽视了日常的教育,使得许多尊重教育校内一套,校外一套[3];其次,许多家长对于家校合作认知有所偏差,认为家长应该无条件执行教师的任务,这就丧失了家长的教育角色,使得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翻版,而学生在尊重教育过程中没有学到互相尊重就已经感受到了强权,尊重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最后,家校合作的方式单一、僵死,缺乏活力,家长的参与性不强,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这就抹杀了家校合作的平等交流的实质,也无法保证尊重教育的质量。

(三)德育缺乏文化内涵导致教育方向不对

目前部分学校的德育不从文化出发,而是基于任务分解的角度,往往是把德育工作看成是软任务,并且通过将思想教育替代道德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一些小学德育工作,仅仅只是形式工程,并没有真正考虑学生自己是否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尊重,仅仅只是作为一些文艺晚会或者是活动的节目而已。此外,一些学校的相关岗位制定考核标准时候,片面认为德育以及尊重教育是可以通过量化分解的手段进行的,往往可以通过纪律卫生、感恩回信、好人好事、捐钱捐物来衡量德育水平,这种形势下势必会造成文化内涵的缺失,使得学生无法深入了解[4]。

三、加強尊重教育的对策

(一)聚焦个性给予尊重

小学的尊重教育源于学生生活,学校和教师要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尊重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应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才能聚焦个性给予尊重。

教师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主动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距离,与学生平等沟通。充分研究学生,听取学生意见,课堂上开放一些拓展环节,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翁,树立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内涵。

(二)发挥家校合作魅力

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优势,为家校合作需按照更多渠道。例如,校级、年级、班级家长教师协会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社会资源、自身专长,积极开展校级、年级或班级的家长教育工作坊活动。使家长成为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从理解认同学校,信服支持学校,到积极主动尝试新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尊重家长权利,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建设发展的过程之中,做“思考者”,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班级,成为学校教育问题的提出者、解决问题的策划者、推进工作的参与者、改进工作的指导者和丰富活动的创造者,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三)增强文化活动活力

进行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首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建立以尊重为主的管理文化。在“尊重”的理念下,充分尊重教师,用文化进行引领,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教职工对工作更深层次的感悟。师生之间形成浓厚的尊重他人的社会风气,使环境文化的育人、熏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习榜样,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超越。

总之,加强尊重教育,有助于实现小学德育的教育目标,和谐师生关系,形成良好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高潇怡.尊重的教育:美国小学教育实践背后的核心教育价值观[J].基础教育论坛(文摘版),2014(7)

[2]王丹,王琪.营造学校发展的和谐生态——北京市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尊重教育”扫描[J].人民教育,2010(19):58-61

[3]王伟.“尊重教育”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75-76

[4]付明东.浅谈基于尊重学生学习起点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2(31):109-109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存在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