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桐城耆旧传》中看明清桐城望族间联姻现象

2021-10-12吴娟

速读·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桐城联姻

◆摘  要:从《桐城耆旧传》中可以发现明清桐城望族间存在着联姻现象,本文将对书中的联姻情况进行梳理,同时以这一现象为线索,对明清桐城望族间的联姻原因和影响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桐城;著姓望族;联姻

清代马其昶撰《桐城耆旧传》(以下简称《耆旧传》),是一部专门记载明清桐城乡邑先贤轶事的史学著作,为研究桐城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通过对当中所载望族的梳理,可以清晰发现:明清桐城望族间存在着联姻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对《耆旧传》中望族间明晰的联姻情况进行简单梳理,并对望族间的联姻原因和影响进行浅要分析。

一、望族间的联姻情况

明清时期,桐城有一批有声望的家族,如张氏、姚氏、方氏、左氏、马氏等家族。他们或以位高显要的名宦之名享誉四方,或以硕学通儒、学术建树、文学造诣等名震四方。张氏“其先世皆官州县,”其族显贵,“天下所推为甲族”,至清朝时出现父子两宰相,更是显赫全国。姚氏 “至参政始大,有循良之誉,明哲继踵,遂为世家”。桂林方氏“先以赀雄”,后以官宦显达,出现方桂林、方天台等名宦,自此“方氏之族乃大”。

通过对《耆旧传》中望族的梳理,对他们联姻情况梳理如下:

马氏(马孟祯之曾孙女)—左之乾(左光斗长孙)             马教思—方氏(方以智之女)

马方思—姚氏(姚文然之女)                马嗣绰—姚氏(姚鼐姊妹)

马起升—张清徽(张英六世孙女)        马其昶—姚氏(姚莹之女)

马氏(马其昶之妹)—姚永樸(姚鼐之孙)                         张秉文—方孟式(方大镇长女)

张英—姚氏(姚孙森之女)                张廷玉—姚氏(姚文然之女)

方学渐—赵氏(赵锐之女)            方维仪(方大镇之女)—姚孙棨

方孔炤—吴令仪(吴应宾之女)        方子耀(方孔炤之女)—孙临

姚氏(姚希颜之女)—方大镇            姚孙棐—倪氏(倪应春之女)

姚氏(姚之兰之女)—夏统春            姚士封—张令仪(张英之女)

姚淑—陈氏(陈暠鉴之女)                左氏(左光斗兄之女)—孙晋

左氏(左光先之女)—王来雍        吴令则(吴应宾之女)—何应琼

从上梳理中可见,张、姚、方、左、马等望族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如马氏家族与张、姚、方、左家族均有姻亲关系,张氏家族与马氏、方氏、姚氏间也有联姻关系。就张、姚两族来说,姻亲关系很是紧密。张英娶姚孙森之女,其子张廷玉娶母亲姚氏娘家侄女,其女张令仪则适母亲娘家侄子姚士封。由此可见,这些著姓望族间联姻的牢固性与错综复杂性。

除了这五大著姓望族间有联姻关系外,其他一些名望之族与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联姻关系。从望族间的联姻情况来看,这些望族间联姻网是极其巨大的,他们联姻对象并不只限与之齐名的大族,也有不及他们名望的家族。他们通过联姻这张大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望族间联姻的原因

1.门当户对观念的根深蒂固

从《耆旧传》中望族间联姻情况来看,他们的联姻对象基本上是与其门当户对的家族,这种情况的形成与根深蒂固的门当户对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古代是个阶级分明的社会,在魏晋南北朝前一直奉行良贱禁婚礼制,从南北朝时始将这一礼制约束上升为法律约束,同时又将士庶不婚上升到制度化。至唐朝,更加完备良贱禁婚这一法令。宋至清法律都承袭了这一法令,并进行各自的细化与完善。虽然到清朝雍乾年间开始不再对良贱间通婚进行禁止,但这一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很难剔除。

明清桐城著姓望族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部分,故他们的联姻观念也是很难突破那个大时代的整体趋向的。

2.巩固家族发展的需要

从《耆旧传》中可以发现,明清桐城大多望族是从外地迁来桐城的。如:张氏“其先洪永间自鄱阳来迁” ;桂林方氏“其先自休宁迁池口,宋末有德益公者徙桐城”等。中国古代是阶级分明的社会,婚姻则是“维系门第、谋求发展的一种手段,是攀附高门、或维持现有地位的重要方式”。因此,这些从外地迁到桐城的家族,为了家族发展的需要,他们之间需要联姻关系来巩固、促进家族的发展。

三、著姓望族间联姻的影响

第一,明清桐城著姓望族间联姻,有助于望族的巩固与兴盛。明清时期桐城的很多望族都是从外地迁居而来的。这些迁居而来的家族,要想在桐城扎根壮大,单凭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强强联姻来进一步巩固其家族的发展。

第二,这种联姻方式,有助于桐城文化的发展。明清桐城的诸多望族,大多都是名宦、学术之家。他们之间进行联姻,在巩固家族发展的同时,又进行了学术交流,促进文化的发展。如方以智的姑姑与张英的叔父张秉文婚配,张方两氏间的联姻关系,使得张英位居高位时,对方氏的发展进行帮助,“张文端公以其书(方中履,方以智子)十八卷进御”。

第三,这种联姻方式,有助于桐城优秀人才的产生。这首先是基于优生学理论。具有优秀良好基因的人相结合,这对创造出一个优秀人提供了一个先天条件。其次,这也为优秀人才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后天的优势。

总而言之,《耆旧传》中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不仅仅是明清桐城著姓望族间的联姻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还有当中体现的一些其他现象也值得我们去探索。通过对某一现象的探索,可以进一步去了解桐城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馬其昶.桐城耆旧传[M].彭君华,校点.合肥:黄山书社.2013.

[2]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3]汪孔丰.桐城麻溪姚氏家族与桐城派兴衰嬗变研究[D].上海大学.2012.

[4]吴仁安.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崔来廷.清代甲科世家析论——以桐城张氏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

吴娟,女,汉族,助教,皖江工学院。

猜你喜欢

桐城联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的保护与开发
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思考
安徽桐城六尺巷
萧晓阳的眼界与《近代桐城文派研究》
和实验联姻、显压轴本色
联姻理化生 共舞中考场
桐城跃动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