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班模式的非金属矿加工技术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1-10-11王玲聂轶苗刘淑贤郭力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0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王玲 聂轶苗 刘淑贤 郭力娜

摘  要 针对非金属矿加工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的问题,进行小班教学改革,主要从师生情、教学内容分类授课、课后作业及强化过程性考核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实践表明,采用小班授课,精心设计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课程学习质量。

关键词 小班授课;非金属矿加工技术;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0-0071-03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Small Class Model of Non-Metallic Mineral Processing//WANG Ling, NIE Yimiao, LIU Shu-xian, GUO Lina

Abstract The small class reform was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the low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poor teaching effects of the course of non-me-tallic mineral processing. The feeling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lassified teaching content, homework after class and strengthening process assessment were mainly practiced and investigated. Practice shows that, on the basis of small class teaching, it contributes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learning ability a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elaborately designed teaching, adopt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cess assessment.

Key words small class teaching; non-metallic mineral process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0  前言

非金属矿加工技术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典型非金属矿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工艺性能、工业要求及加工方法等,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的非金属矿物原料特点合理运用不同的加工技术,以及对该过程运用所学原理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及科学技术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金属矿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涵盖了非金属矿矿物学、选矿学、矿物材料加工技术及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有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又有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的工艺部分;既需要让学生了解传统矿业工程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又需要关注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内容多而杂,而且矿业艰苦的就业现状,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积极进行非金属矿加工技术教学实践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高素质非金属矿加工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意义。

1 小班授课教学实践与探索

国内外小班授课研究与实践表明,小班授课存在许多潜在的教学优势,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内在综合素养[1]。近年来,小班授课教学效果得到普遍认可,因此,课题组对非金属矿加工技术课程进行小班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

1.1  合理分组,提高学习效率

小班授课,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实施[2]。建立良好的学习小组,对于促进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建立学习讨论小组也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然而,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并不是简单地分组进行学习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题组在授课过程中就学生分组形式进行了探索:一种是按照学生班级学号顺序分组,这样分组形式简单,也易于操作;一种是考虑个体学生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较好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混合分组,目的是希望学习积极、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带头的作用,以此促使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成绩不高的学生;此外还有采用学生自愿结组的方式。实践表明,前两种分组形式,无论从课堂讨论气氛与效果,还是课下作业的准备完成情况,并没有达到教学预期目标;相对来讲,最后一种自愿结组方式效果最好。

皮亚杰认为,最有益的社会互动发生在具有社会性对称的同伴之间,这样的同伴更有可能进入真正的理性协商。学生自愿结组的分组形式,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兴趣等各方面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社会性对称的同伴关系,往往更容易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更利于相互间的互动讨论甚至争论;而前两种分组形式显然没有这样的效果。

1.2  课程内容分类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内容、形式、过程和环境等,都会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注意力[3]。單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听觉、视觉疲劳,从课堂教学中走神,甚至引不起听课学习兴趣。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组织合适的课堂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根据课程知识类型,将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三类: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类,如矿物结构对硅酸盐矿物的浮游特性的影响以及各类矿物的选别加工技术等;较易理解的基础知识类,如各类非金属矿物的基本性质、应用领域与技术指标要求等;典型非金属矿选别加工实例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类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类教学内容,均由授课教师进行详细讲解,讲解时间大致在25分钟。这样的时间长度,学生不易产生听觉疲劳,听课效果有保证。

2)较易理解的基础知识类教学内容,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但基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首先给学生5~8分钟时间进行教学内容阅读掌握,然后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问,以此向学生强调该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同时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督促与检查。教学实践表明,对于这一类型的内容,让学生以这样的方式進行学习,比简单地由教师在黑板前复述一遍内容效果更好,使学生能学有所获。

3)典型非金属矿选别加工实例类知识,采用小组讨论模式针对具体矿石类型制定相应选别流程。组内讨论、流程制定约20分钟,然后由组内成员对流程制定规则进行讲解,各小组讲完后开展小组互评,最后,教师以现场生产流程为基础,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而且小组成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组内成员相互协作、互帮互助,同时相互尊重和理解,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开阔了他们的思维。而且在小组方案展示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站到讲台上进行讲解,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演示讲解材料的准备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信息收集整理、材料写作与组织、PPT制作等能力。

1.3  情感为纽带,使学生投入课堂活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不能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培植和内化。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了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4]。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等等,都是学生情感内化的表现。没有情感推动认知的教学,不是真情实感的教学;不能引起师生心灵共鸣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这一点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课堂。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大大加快,教师上课进教室讲课,下课走人,与学生课下交流较少;有的课程教师讲一学期课,班级学生名字都叫不上来,师生间关系淡薄。师生感情的融洽,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的成功。

采用小班授课可以在较小的教室进行,首先在空间上缩小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人数少,每个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更多,教师可以很快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更为有效;其次,教师满怀感情进行教学,以包容、欣赏和赞美的心态与学生交流,用激情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关爱,积极主动投入课堂活动中。

1.4  拓展作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内容不能太多,更不能为了作业而作业,简简单单地抄写课本上的内容,而是需要结合前期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并且通过自身的拓展才能完成的。

比如在学习萤石矿石的选别加工技术部分内容时,在为学生介绍国外萤石矿选别时,讲授了为了适应萤石优质精矿的生产和强化低品位萤石原矿选别的效果,国外的一些企业萤石矿选别多采用分支浮选的流程,这里引入分支浮选工艺流程的概念。分支浮选工艺流程是一种浮选选别工艺流程,但学生平时接触不多,在带学生进行的一些实习环节也基本没有接触过这类流程,所以学生对其不是很熟悉。因此,针对课堂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试分析萤石矿分支粗选流程的优点。完成该作业,需要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在理解分支浮选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浮选基础知识进行分析总结,比如药剂、原矿品位等对浮选的影响等。这样既使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与完善,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总结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1.5  强化过程性考核,提高学习质量

过程性考核强调学生平时学习效果考核,有助于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5]。为强化过程性考核,使学生充分重视平时学习,课程考核由最初的过程性考核占30%提高到50%,过程性考核形式除了通常的课堂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与互动、作业外,针对课程教学形式还包括小组讨论、方案展示。小组讨论主要根据各小组课堂讨论气氛、最终制订选别加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给分。对于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并热烈讨论的小组,即使最终流程稍欠合理,也给予肯定;而对于不积极准备并进行讨论的小组,即使最终制订方案较合理,也会酌情扣分。选别加工方案展示则主要根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声音是否洪亮等进行打分。

2  结语

实践表明,小班授课有利于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利于师生间有效交流与沟通。以小班授课为契机,精心设计教学,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娟,孙玲芝.小规模班级教学优势分析与实践逻辑[J].外国教育研究,2011(11):43-46.

[2]孙光林,刘瀚,李永永.基于小班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9(23):32-33.

[3]陶青.班级规模作用机制探讨:小班授课为什么能够促进学生学习[J].外国教育研究,2010(2):87-91,96.

[4]吴秀芳.新课程标准的思考与做法[J].清风,2020(18):

92,95.

[5]马玉文.资源加工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4):104-106.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