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以肛周脓肿为表现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多学科诊疗实践

2021-10-11顾纪明钱程佳周乐源刘劝葛宇曦金琳芳史高峰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瘘管肛周肛瘘

顾纪明 钱程佳 周乐源 刘劝 葛宇曦 金琳芳 史高峰

以肛周脓肿为首发表现的直肠癌少见,患者以“肛门疼痛”为主诉就诊,临床上易误诊为单纯肛周脓肿,而漏诊直肠癌,尤其在直肠癌病灶较小、较表浅时。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近期收治1例以肛周脓肿为表现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诊疗过程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优势,治疗效果满意,汇报如下。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9岁,因“肛门疼痛治疗20余天,缓解1周”转诊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患者一个月前因肛门疼痛难忍至区二级医院就诊,诊断为肛周脓肿,予切开排脓、抗炎治疗20余天(具体操作方式及使用药物未详尽表述),疼痛好转,行肠镜检查,发现肛管齿线上方有一肿块及内瘘口,于肿块及瘘管分别取材活检,病理均提示腺癌,遂转诊至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患者既往体质良好,无痔疮及肛门旁流脓史,有吸烟史60年,10~20支/日。无肿瘤家族史。

入院查体:精神状态好,消瘦貌,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肛门左侧见约5 cm×8 cm范围皮肤红肿,并见皮肤瘘口,直肠指诊距肛缘约3 cm处可触及直径3.5 cm大小扁平肿物,退指套无染血。ECOG评分:0分。

辅助检查:电子肠镜(2020年6月8日,外院):距肛缘3 cm~4 cm见一肿块,累及约1/4周,表面不规则,菜花样(见图1)。病理:(直肠)腺癌,(肛旁)腺癌。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胸部CT(2020年6月17日,本院):肺气肿,左肺下叶小结节影,考虑良性。腹部CT(2020年6月27日,本院):上中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MRI(2020年6月30日,本院):直肠MT病例,cT3c-N0期肿瘤,考虑肛瘘伴癌变形成(见图2)。

图1 肠镜下所见病灶

图2 磁共振所见影像

入院诊断:低位直肠癌合并肛周脓肿、肛瘘(癌性瘘管)。

多学科团队(结直肠癌MDT)讨论目的:针对少见病例,明确诊断,评估病情,拟定最佳治疗方案。

二、多学科会诊意见

影像科:胸腹部CT未见肿瘤转移病灶,MRI:患者原发灶位于直肠齿状线上方,下缘距肛门约3 cm,病灶侵犯肌层,并可见肛瘘形成,瘘管内可见肿瘤组织,系膜区未见阳性淋巴结,MRI分期属于cT3c-N0期肿瘤。

病理科:此例患者,外院病理切片会诊:直肠肿块及瘘口活检均为腺癌,考虑病灶为直肠腺癌直接蔓延形成癌性瘘管所致。

肿瘤内科:该患者为老年男性,79岁,低位直肠癌合并肛周脓肿、肛瘘(癌性瘘管),肿瘤分期cT2N0M0,属早期,位置低、病灶并不大,新辅助化疗目的是改善肿瘤的局部控制,但对早期(T1-2N0)患者显得治疗过度,本例患者控制周围脓肿后手术治疗较为合适。

肿瘤放疗科:高龄患者,低位直肠癌合并肛周脓肿、肛瘘,感染尚存在,不建议放疗,感染期放疗敏感性差,赞同肿瘤内科意见,建议控制炎症后直接手术。

胃肠外科:患者为79岁男性,低位直肠癌、癌性肛瘘、肛周脓肿形成,术前相关检查无麻醉禁忌,从MRI看,病灶形成窦道向下侵犯,皮肤上可见瘘口,只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会阴部挖除范围会比较大,可局部纱布填塞或请整形外科协助处理。目前针对脓肿治疗后炎症有控制,为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经济负担,可不行转流粪便手术后再行二期手术,首次直接行一期根治手术,会阴部扩大切除,如术后出现盆底疝等并发症,则后续根据病情再作相应处理。

整形外科:结合以上专家讨论意见,患者需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会阴部扩大切除,局部缺损会较大,如直接缝合张力大,可行局部或转移皮瓣、或纱布填塞,创面肉芽缓慢爬行生长而愈合,需要时整形外科可协助处理。

多学科讨论总结:该患者目前临床考虑:低位直肠癌合并肛周脓肿、肛瘘(癌性瘘管),肿瘤向外通过瘘管穿破皮肤,并引致周围感染,目前仍抗感染治疗中,结合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是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方案,综合上述讨论意见,本例患者拟一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Miles),会阴部扩大切除,盆底缺损会较大,必要时术中请整形外科协助处理,相关手术风险与患方充分沟通,根据术后病理再作相应治疗。

三、治疗情况

入院后继续给患者抗炎治疗一周,肛门旁红肿范围进一步缩小(见图3),2020年7月2日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Miles),会阴部扩大切除,采用改良法[1]经腹腔镜下切除肛管直肠环至坐骨直肠窝及皮下(见图4),绕肛门右侧2 cm,沿左侧脓肿外正常皮肤及瘘口外2 cm扩大切除(见图5),会阴部皮下脂肪层潜行分离,形成局部皮瓣,判定无张力后一期间断缝合,手术顺利,术后伤口愈合好,恢复好。术后大体标本检查见肿瘤病灶及内、外瘘口(见图6),病理示:直肠(紧靠齿状线)管状腺癌,部分区为黏液腺癌,中分化,浸润至浅肌层,脉管、神经未见侵犯,环周切缘阴性,肛周皮肤切缘阴性,淋巴结(0/16)未见转移(见图7)。距肿块0.5 cm见一瘘管,为管状腺癌,中分化,部分为黏液腺癌(见图8)。患者会阴部伤口一期愈合好(见图9),行走活动良好,随访4月余,生存情况好。

图3 术前截石位见肛旁外瘘口

图4 改良法-经腹腔镜下切除肛管直肠环

图5 会阴部扩大切除后创面

图6 大体标本见肿瘤病灶

图7 直肠腺癌(HE×40)

图8 瘘管腺癌(HE×40)

图9 术后三周

四、讨论

低位直肠癌并发肛周脓肿病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2-3],且本例患者原发直肠腺癌、而后癌性瘘管形成、肛周脓肿感染,更为少见,治疗上有一定难度。肛瘘继发癌变多为慢性病程,长期不愈或多次手术史,临床医生诊治时需提高警惕,甚至反复活检取组织行病理检查[4-6]。本文患者为79岁老年男性,以肛门疼痛、肛周脓肿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症状表现时间不长,其实病变进展已有一段时间,分析病理机制为肿瘤靠近齿状线,表面坏死黏膜组织脱落混合粪屑积于肛窦,引发肛腺感染,进而形成脓肿,随肿瘤脱落、蔓延浸润形成癌性瘘管。在首诊医院及时作脓肿引流、抗感染治疗后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了直肠癌原发病灶,未导致漏诊或延迟诊断。低位直肠癌合并周围脓肿感染,组织受损因素不单一,且局部病灶范围大,究竟采用何种治疗方式,不能仅凭外科医生一家之见,故此例患者请多学科会诊,讨论最佳治疗方案,切合以手术为中心的直肠癌个体化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局部晚期直肠癌或有合并症、以及远处转移病例均应贯彻多学科诊疗理念,全面评估病情,集思广益,合理运用综合治疗手段,以实现精准诊疗,体现最优化诊疗模式,造福患者。

猜你喜欢

瘘管肛周肛瘘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耳仓”是福还是祸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中药坐浴治疗170例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