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辅导员“四个一”就业指导模式

2021-10-11刘晓敏石妙妙

科技视界 2021年26期
关键词:四个一就业指导毕业生

刘晓敏 石妙妙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8)

0 引言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骨干力量,从提供就业信息、传授就业经验、办理就业派遣手续逐步转化为更为广泛的价值引领、技巧技能、法制意识、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就业指导。因此,为更好地进行就业专业化服务,对辅导员就业指导模式研究具有现实紧迫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1 高校辅导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日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并对各高校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出要求,即要配齐配强校级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鼓励高校院系专设就业辅导员,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因此辅导员需将就业指导与思政工作深度结合,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助推大学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2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SWOT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就是通过分析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与劣势,了解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为后期自身扩大优势、弥补劣势奠定良好基础,而通过分析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机会与威胁,认识就业指导的外部环境,为把握机遇、降低风险做好相关准备。

2.1 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2.1.1 就业指导实效性与针对性强

辅导员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有着近水楼台的优势,一是辅导员日常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机会较多,容易获取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寻求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从而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二是辅导员对学生情况谙熟于心,可以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如对就业创业、考研考公、应征入伍、特殊群体等进行分类指导,从而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2.1.2 就业指导方式多样化

辅导员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方式宣传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同时辅导员作为企业单位与毕业生的沟通桥梁,就业指导途径多样化,向用人单位推荐和发送学生简历,扩大学生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平台搭建服务。

2.2 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劣势

2.2.1 择业观念的教育引导缺乏力度

目前校园招聘中出现毕业生“高期望”“慢就业”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职业定位不准,对工作的稳定性、舒适性期望过高,此现象一方面指出学生就业心态及观念存在一定误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辅导员日常对学生引导教育力度不够,学生价值观、就业观仍不成熟。

2.2.2 就业指导综合素质能力欠缺

目前高校辅导员在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中出现一些局限,一是专业性不足,多从事政策宣讲、招聘会通知、就业数据统计等浅表式服务,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心理辅导、岗位抉择上缺乏专业性力量。二是在就业市场上缺乏开拓,目前就业市场主要精力放在校园招聘会和企业双选会上,对于多渠道就业拓展和就业类型多样化建设上存在不足,导致就业信息传播和管理工作较为滞后。

2.3 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机会

2.3.1 政策激励下就业目标明确

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指导和经济支持。各高校也纷纷组建就业机构,如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助力学生良好就业。此外,高校根据国家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出台相关的就业创业激励政策,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推动引导学生树立在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将爱国之心转变为报国之行。

2.3.2 网络化建设进程加快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就业指导工作创造了便利条件,即实现资源共享、学习环境优化、教学方式拓展,使学校与社会零距离对接。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多数高校就业签约、报到证审核、档案代理申请等手续由线下转为线上一站式服务,扩宽就业统计口径,使得就业服务更加人性化,就业手续办理更为便捷。

2.4 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威胁

2.4.1 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期以来不够科学和完善,从业人员年轻化、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指导经验、实践经历不足等情况,这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同时,高校辅导员的定位、定职和定性模糊化,日常事务繁杂,对就业工作专注力和投入性不够,很难持续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2.4.2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科学

就业课程长期以来以院系、讲座形式开展,而结合专业性质、学生特点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较少,导致就业课程精准性欠缺,难以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 辅导员“四个一”就业指导模式探究

通过SWOT分析辅导员就业指导现状,可利用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优势来抓住机遇、克服劣势、降低威胁,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探索构建集价值引领—精准服务—实践指导为一体的“四个一”就业指导新模式。

3.1 秉承“一”种理念,提供精准服务

辅导员应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的理念,提供精准服务。一是精准就业帮扶辅导。日常要精准负责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辅导工作,帮助特殊群体毕业生找寻就业困难的原因,引导其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策略。二是精准就业政策帮扶。准确宣传国家就业激励政策,落实就业资助申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三是精准就业观念帮扶。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鼓励学生结合国家政策和当前就业创业现状树立献身基层、扎根基层的就业创业观。

3.2 坚持“一”类方式、扩宽就业市场

在就业市场的开拓方面,坚持“产学融合、产教融合”的就业指导方式,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具体而言,辅导员应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结合市场需要和学生求职意向,邀请企业走进校园开展校园专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根据学生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引进就业岗位,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

3.3 构建“一”个平台,持续就业追踪

互联网背景下,应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平台,一方面畅通就业信息反馈渠道,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追踪服务,即向毕业生推送各场招聘会信息、就业困难咨询等帮扶服务。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就业平台追踪毕业生入职单位、岗位胜任、用人单位反馈等数据,进而预判学生就业竞争力、掌握市场就业趋势及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为准确指导学生择业与就业提供科学的依据。

3.4 完善“一”套课程,创新就业教育

辅导员要创新就业教育方式,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学生成长周期,即对大一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找到职业与兴趣契合点;对大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就业创业意愿;对大三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指导课,引导学生把握当前就业市场形势;对大四学生进行就业实践指导,提高学生求职就业能力。

4 结语

随着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辅导员应当根据自身特色,秉承良好的就业服务理念、坚持正确的就业指导方式、构建大数据就业平台、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良好就业。

猜你喜欢

四个一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四个一”并举,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