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1-10-11徐丽娜阿依娜西加吾达提

科技视界 2021年26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师

徐丽娜 张 娇 阿依娜西·加吾达提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0 引言

当下,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中仍较为常见,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专业人才创新品质的培养。为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便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帷幕,积极探索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改革备受关注[1,2]。不少高校试图构建一种教师和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互动、气氛活跃的民主课堂,学生课下广泛查阅资料,打开思维,课上积极与教师探索开放性热点问题,从根本上扭转课堂被动、低效的教学状态,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意义深远。大学课堂讨论式教学,是指在大学课程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深耕教材,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明确界定讨论主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发思维潜力,从而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3-5]。

1 高校采用课堂讨论法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课堂上集中讨论问题时,学生不得不运用所学概念、原理和日常见闻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问题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思维极其活跃。课下通过广泛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形成各自的观点,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通过聆听其他同学的不同看法,更容易形成批判性的思维。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课堂讨论最大的优势便是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据心理学家探索发现,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积极互动、合作学习的模式,讨论的过程包括个体知识建构阶段与合作性联合建构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的诸多项目都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团队协作意识尤为重要。

1.3 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与知识水平

课堂讨论式教学,表面上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与教师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学生的讨论环节,实质上需要各种教学技巧,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要求极高,可以说教师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讨论前期,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状态、介入学生讨论的最佳时机,如何合理设置问题引导讨论的方向。此外,讨论过程中的课堂秩序也比较重要,秩序维持好,学生方可在自由兼紧张的环境中“论有所成”,并需要教师不断进行组织协调。同时,教学相长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原则,在高校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更能体现。课堂讨论式教学的突出特点在于讨论的灵活性,教师要系统性掌握相关领域的新发展和重大问题,及时解答学生讨论中的疑惑,并做出高屋建瓴式的总结,此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2 传统课堂讨论式教学

在我国,高校讨论式教学一般分为四步:第一步,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前向学生下发任务,布置要讨论的问题;第二步,学生根据教师布置要讨论的问题,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进行实地调研,撰写小论文或发言提纲;第三步,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或教师点名发言,其他学生可做相应补充,教师就发言内容给发言学生打分;第四步,教师进行补充、小结[6,7]。

然而,经过长期实践发现,传统课堂讨论式“四步走”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其一,形式主义是当前高校课堂遇见的最大难题,多数学校只是盲目跟风,保障讨论有序开展的措施未及时到位,讨论课秩序混乱,成了学生闲聊时间;其二,教师机械地划分学生讨论时间,就直接进入自己的讲解,对学生提出和讨论中没有解答的问题置若罔闻,没有实现讨论课真正的价值;其三,由于讨论课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缺失,学生难以很快适应这种新的授课模式,对讨论的技巧掌握不牢,容易把自己定位为聆听者,而没有主动参与,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迸发新的观点。

3 优化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考虑到传统课堂讨论式教学四步走模式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可以从明确讨论主题、合理分配任务、创造辅助条件、学生自评和互评、强化外部支持五个方面进行优化。

3.1 明确讨论主题

并非教材里所有知识点都适合作论题,教师应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深耕教材,明确讨论主题。此类问题具有4个基本特征:(1)科学性,选题需紧扣课程重要知识点,同时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经过师生积极互动和热烈讨论,达到科学认识真理的目的;(2)辩证性,课堂上所讨论问题的答案应多样化,学生既能看到其优点,也能发现不足,便于学生开拓思维,在激烈的观点交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3)兴趣性,课堂讨论的问题应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兴趣,紧扣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焦点,并是学生知识和能力所及的问题;(4)启发性,通过对问题的探讨,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陶冶智慧,增进科学认知,对某个问题从无知到知之、从知之到熟知。

3.2 合理分配任务

按实际课程内容合理分组,对于规模较小的班级,发言尽量全覆盖,对于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一般每组不多于7人,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对本组观点进行陈述,其他学生则有机会补充、修正及评价。

3.3 创造良好的辅助条件

为了提升课堂问题讨论的质量,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给学生推荐查阅资料的网站、调查单位和联系方式、提供重要参考文献和著作等。学生知识储备有限,教师创造的辅助条件,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搜索效率,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期望概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3.4 学生自评和互评

传统课堂讨论式教学的“四步走”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形式是单向的,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打分,学生发言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分,并不太关心其他学生的评价。在这种条件下,群体互动难以体现。为此,应对课堂讨论的设计进一步完善。当小组发言人发表本组观点时,小组进行自评,同时其他小组也做出相应评价。在相互打分的激励下,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学生由被评价者转换为评价者,从被动转为主动。

3.5 强化外部支持

在高校课堂推行讨论式教学,需要强化行政支持、构建激励机制,完善讨论模式。强化行政支持,除了需要时间、人力、财力等,还需动用媒体力量对成功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此外,构建激励机制,对在高校课堂讨论式教学改革中表现积极、有独到见解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作为示范课推广出去。

4 结论

高校课堂讨论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阐述大学课堂采用讨论法的必要性,分析传统课堂讨论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与不足,继而从明确讨论主题、合理分配任务、创造辅助条件、学生自评和互评、强化外部支持五个方面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作为高校教师,要竭尽所能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中,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