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过程化考核的在线教学评价机制研究

2021-10-11

科技视界 2021年26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师德师考核

张 辉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理学院,上海 201418)

0 引言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指引新时代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方案》明确,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1]。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断,为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高校不得不采取全面线上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克服了困难,终于迎来了教育的常态化。在后疫情时代,现代化的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高校授课的主要形式。

因此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何建立健全师生双向互评机制,以适应“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总体要求,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教学评价制度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对教学活动直接或潜在价值进行评判的长期活动。在混合式教学趋势下,完善高校教育评价体系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重视[2,3]。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结构简单、形式单一,无法体现被评价主体的个体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不够重视。由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繁重、课时有限等原因,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出勤考核;选课学生多,批改作业耗时费力,细致地评估学生的成绩,无疑加重教师的工作量。因此,传统的对平时成绩的考核采取简单的“一刀切”,比如出勤和作业各占50%,显然,这样的考核较为片面和机械,无法体现学生在整个课程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2)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形式单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的不当言论、学术不端、违规补课等负面新闻频频爆出,高校越来越重视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核,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4-6]。由于学科差异和授课形式的多样性,教师对是非、美丑、善恶、优劣等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这成为师德师风考核的主要障碍。

2 在线教学的评价机制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必备环节,《礼记·学记》中记载“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只有建立健全师生互评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和学生扬长避短,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2.1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与考核方式

教师从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个板块对学生的学期学习进行评价,考核总原则为:

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

每个板块都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形式制订精细的评价标准。

(1)平时成绩: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平时成绩着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主动性等因素,具体从考勤、作业、阶段性测试、加分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为计算方便,平时成绩采取百分制。

第一,考勤考核(60%)。在传统签到活动(占比10%)基础上,依据教学计划,考核学生对课程音视频的学习时间(占比40%),以及章节学习次数(占比10%),从而将温故知新落到实处。

第二,作业考核(20%)。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每次课堂结束,教师发布以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大题为主的课后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

第三,阶段性测试(20%)。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其深入理解知识点,同时不额外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依托互联网+技术,适当增加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的课内测试、双周测试、章节测试等阶段性测试。

第四,加分机制。加分机制是对平时成绩的补充,以期末考试之前提交学习笔记的形式体现。学习笔记包括但不限于对某知识点的理解、学习课程的心得体会、某一题目的非常规解法,等等。该项考核非强制性工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愿的、可选择的完成,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师依据学习笔记情况酌情给予1~10分的平时成绩,超过100者按100分记。

(2)期中考试成绩:由于高等数学是非数学专业的必须课,期中考试是全年级各专业的第一次大范围测试,通过期中考试,督促学生对前半个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性复习,同时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做到查漏补缺,为接下来的学习建立信心。同时,通过考试,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顺利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

(3)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是除实践课外的各课程的必备环节,在基本定义、定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专业内容为背景,适当增加综合应用题,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出卷工作可聘请本学期非授课教师统一命题,或者各位授课教师建立试题库,以随机取样的形式抽取试题,并组合成卷。

2.2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2016年8月25日,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并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从师德师风和教学质量两方面进行。

(1)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结合校情、学情建立健全、细化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而非简单地给予“通过”“一票否决”结论。在“互联网+”时代,要借助科学的手段建立多维度的师德评价指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教学管理系统、微信公众号、贴吧、微博等媒介对教师的评价信息,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全面把控教师的师德师风评价工作。

(2)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若把教师视为施力者,那么学生是最直接的受力方,总评成绩则是力作用的直接成果。因此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应以学生的总评成绩和学生的评价为主体,并辅以教学督导组的评价。通过探索各评价层面的权重,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3 结语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迫使高校教师纷纷投入在线教学战斗中,尽管部分教师毫无经验、网络设备和技术并不成熟。教师和学生在一边学习、一边适应中稳步向前,虽然在线教学是疫情期间的无奈之举,但为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推动了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并非一蹴而就,随着混合式教学的逐步普及,在不断尝试与探索中,高校定会建立起符合学情、校情的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师德师考核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内部考核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