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反思性”实践教学理念研究与探索
——以“功能材料制备实验”课程为例

2021-10-11杨菁菁周仕龙欧军飞朱云峰

科技视界 2021年26期
关键词:反思性材料工程

杨菁菁 周仕龙 欧军飞 向 萌 朱云峰

(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0 前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可以为国内工程师专业资格和国际工程师资格互认奠定良好基础,也有利于我国工科人才迈向世界的舞台。同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关系着工科院校的影响力、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状态等[1,2]。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体系通用标准中指出,实践能力是专业认证必须考量的重要环节,是帮助高校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研究能力和提高综合实践素质的必要途径,其在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3-5]。

为深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和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和国际区域经济发展创新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和理论实践创新能力的材料功能化改性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我院功能材料专业开设了“功能材料制备实验”,这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专业课程,从改性功能材料的合成工艺研发,改性材料制备工艺到产品性能测试分别精心设计了相关实验课程内容,它和理论课内容环环相扣,可以帮助于学生理解消化并完善理论课的内容,以助于培养能够适应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毕业生[6]。

1 “反思性”实践教学理念的概念

实践证明课程教学创新变革是时代的诉求,高等教育教学是加速稳步提升高校学生专业能力,促进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手段。学生经过大学的系统学习,在思想上、知识储备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真正实现自身能力的成熟还是需要依靠实践教学课程的训练,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其最有效的手段是提高实践反思能力,让学生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教学是通过反思和领悟,结合自身知识储备、经验及价值观等进行实践教学训练,是在传统的实践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整合、认识、判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实践性知识的一种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实践教学获得的知识不存在普适性,是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

2 “反思性”实践教学理念引入的必要性

传统的专业实验教学还是一直秉持“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培养的学生学习方法死板,知识面窄,知识体系结构单一,研发创新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创新开发意识和独立多维思考能力。而现代意义的实践教学需要培养反思性实践者,需要培养能动的问题解决者,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功能材料制备实验这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正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反思性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做好引导作用,调动全体学生的实践主观能动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按照实际市场需求,将所学的所有知识重新组合,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功能材料制备实验”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性实验教学新理念的不断引入,一方面从发展的宏观角度可以有效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深入进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广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的能力,养成科学系统的思维习惯,培养其独立自主思考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使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让教师自身对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记忆更深刻。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反思,教师便真正成为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这也是工程认证中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3 如何开展“反思性”实践教学

3.1 扎实巩固理论基础,反思实验结果

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而掌握学习的前提是接受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接受的过程,在这个基础的保障下学生可以进一步通过实践课程学习、通过反思、通过发现,进而“掌握学习”。

我院“功能材料制备实验”这门实践课程的开设是在第七学期,学生前期已经系统学习了本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以此为基础继续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可以以理论课程为指导,反思判断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可以促进理论课程的夯实和巩固。

3.2 聚焦实际应用,整体设计引导,反思实验全过程

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使得课堂理论教学占据较大分量,学生一味接受新知识的输入,实践教学不同步,仅仅流于形式,这就带来了学生理论知识消化不良,实践操作得不到提高,导致实践课程教育理论化、实践操作呆板化、课程体系碎片化,没有实现相互融通,带来了学生就业后需要较长的适应周期等一系列问题。

为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需求,结合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收新事物快的学习特点,传统的“理论至上”的古朴教育已不太能适应现代教育产业和学生今后的发展了。不能只培养出针对性的满足某一行业或学生某一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需要为学生长远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全面统筹,满足学生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发展,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全局“反思”,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与效益。聚焦新材料时代发展,教师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培养学生解决实践操作规范化、解决实践问题科学化、创新能力等问题,引导学生聚焦时事热点,反思设计过程及解决问题全流程,努力培养具有创造热情的研究型学生。

猜你喜欢

反思性材料工程
最美材料人
子午工程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