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

2021-10-01时美丽

高考·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摘 要:由于教学制度的不断调整与改進,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所不同。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他们在历史学科方面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引入情景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全面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况,接着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对策,以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对策分析

引言: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和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高中生在学习课堂知识内容之后,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在高中的教学阶段中,历史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如果在高中阶段没有对历史知识进行足够深入的掌握,就极有可能给学生后期的历史学习带来困难,因此,为了提高整体高中学生的成绩,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保证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开小差,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办法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将部分较难的历史题目进行剖析分解,帮助学生理解,尽可能地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现阶段高中生的上课状态以及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高效教学。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历史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和正确引导,将最终学习成果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况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素养就是指一个人的素质及其内在修养,历史学科素养就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历史学科学习之后所拥有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素养,通过所学到的历史学科知识以及相关历史观点来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运用这些历史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

在中学教育改革过程中,新课标要求中明确指出了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其中就包含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历史素养”这一要求,故而,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正确认识“历史素养”,进而才能贯彻落实培养未来公民历史素养这一要求。具体来说,历史素养是一种个人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历史视角出发和思考,不断积累历史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把控,逐渐形成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内在涵养。

综上所述,历史素养其实就是每个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通过系统学习所积累的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意识、历史情感、历史思考方式的总和。换句话说,历史知识作为每位学生建立自身知识体系的关键所在,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坚实的保障。除此之外,历史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重要帮助,历史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所构成,良好的历史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和技能的有更好的理解,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2]。当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会根据自己的领悟形成属于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情感,它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历史问题、渗透到学生历史学习的各个方面,甚至影响学生的历史判断能力,综上,这些都是构成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如说历史素养是学生个体通过系统学习获得的相关历史知识、历史能力、历史情感,那么历史核心素养就是在历史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的学习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所需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历史核心素养算得上是一般意义上历史素养中的核心与灵魂,相对于历史素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少而精炼,持续时间长且作用重大。历史核心素养在学生形成历史素养的基础上,和相关历史课程有机结合,提炼出了更为精华的知识,更为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品质。

二、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对策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情境教学的开展

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对历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对历史知识点进行统一整理归纳,学生根据教师的总结概括形成一套自己的历史知识规律,从而提高高中生学习历史的信心与热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学生能够更加擅长地应用所学内容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课堂深入历史教学,在高中课堂中运用影视资料愈来愈频繁,也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学生的青睐。历史影视资料的生动性、直观性和人文性等特征相比图片资料的单一性,更能够吸引学生们的目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训练和发展学生历史思维的力度、高度和深度。但是教师个人风格对影视资料的影响很大,故而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影视资料播放的时长、频率,确保其对正常的教学内容不会产生影响;客观地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并在恰当的时机、合适的教学环境下播放,将影视资料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值。如在为学生讲解我国近代的五四运动时,教师便可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影视资料,比如说上海工人集体罢工、文界响应、军警殴打逮捕学生等等片段,时长最好控制在6-9分钟,选取的影视资料要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更是一场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对此段历史知识的求知欲与探索欲,然后教师再对历史内容进行具体讲述,提高教学效率[4]。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对照片资料进行合理的选取以及应用,合理地插入到课堂讲解过程中,通过投影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对书本知识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适当加入历史资料

在新课标要求下,我国教学任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确保他们长大以后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出发,历史教师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民族荣辱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和深入探究。

歷史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资料,这是对一段历史或者某个历史瞬间最真实直接的记录,历史照片能够更加直白地体现历史信息。通过历史照片,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客观地对历史环境进行评价,对历史文化有一个充分地认识[5]。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对照片资料进行合理的选取以及应用,适当合理地插入到课堂讲解过程中,通过投影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对书本知识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比如说,要展开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介绍时,可以通过投放历史照片,展现当时首都南京沦陷后,日军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等惨无人道的行为,让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到当时南京的环境条件以及历史情况,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大屠杀过程中人民的心理和当时悲愤的氛围,把自身带入到历史事件中去,让他们有更强的兴趣投入到这段历史文化的学习中,加深他们这段历史的印象,进而达到让课堂灵活有趣的目的,也能更好增加历史课堂的专业性。

此外,历史地图能够很好地体现历史区域划分情况,教师能够将历史地图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对历史状况进行更深的理解。比如说,在讲解春秋战国历史的时候,能够和学生一起在历史地图上寻找隐藏信息,还可以添加一些动态图,比如一些著名战役的行军路线,通过不同的战役对历史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展示一些历史事件的照片以加强历史人物的真实感,针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历史语言,教师能够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认识,从而,高中生对春秋战国时的国家领土有一个全面充分地认识,有助于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实现深度学习视角下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

根据新的教学改革方案来看,基于学生是教学主体这一实质性问题,师生教学互动要建立在学生主体地位这一基础之上,从而达到高效教学,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格外注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自主能动性,教师通过和学生互动中发现的学生特性来安排教学任务,调整教学活动,从而引导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调动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把握交流时机和互动方式,从而提高师生互动的效果,实现深度教学[6]。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很好地进行师生互动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进行历史学习,这对历史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通过这样高效的师生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此外,教师要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师生交流要当作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互动原则进行有效把控,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师生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历史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效课堂教学。

结束语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情境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高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建立有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历史课堂中,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事实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就是对情景式教学最好的阐释,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课本理论知识的匹配度有所不同,学生如果单纯地将书本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是比较困难的,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应用生活情境法来进行实际教学,以学生身边例子为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珩.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才智,2019(30).

[2]石林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2020,v.18;No.588(15):231-232.

[3]庄成猛,杨海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信息周刊,2019,000(050):P.1-1.

[4]彭惠敏.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探析[J].教育观察(下旬),2019,008(008):47.

[5]陈照海.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J].祖国,2019(6):255-256.

[6]曹刚.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好日子,2019,000(008):P.1-1.

作者简介:时美丽,女,汉族,1980年6月生,黑龙江佳木斯人,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二中学,大学本科,高中历史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