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表演审美风格的把握与呈现研究

2021-10-01王睿

参花(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舞蹈表演

王睿

摘要:审美风格不仅是舞蹈的灵魂,也是区分不同舞种和作品的重要标志。对舞蹈表演者来说,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将舞蹈的审美风格予以淋漓尽致地展示,方能实现高质量的二度创作。基于此,本文从深入体验作品、提升综合素质、丰富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就舞蹈表演审美风格的把握与呈现进行分析,以期起到相应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舞蹈表演 审美风格 呈现

一、舞蹈表演审美风格把握与呈现的不足

所谓舞蹈审美风格,是指一部舞蹈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所呈现出来的风貌、精神和气质的总和,其背后蘊含着舞蹈家的经历、个性和审美观等主观因素,也体现着历史、民族、社会等客观因素,是一部舞蹈作品的灵魂所在。近年来,随着舞蹈事业的整体发展,舞蹈表演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多数表演者在经过系统训练后,都掌握了较为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能自然流畅地表演多类舞蹈作品。但是从审美风格的把握与呈现来说,还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即“浅”和“像”。所谓“浅”,是指审美风格的表现不深刻,仅仅停留在表面,既没有充分表现出作品的内涵与情思,也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像”是指“千人一面”,特别是在一些经典作品的表演中,不同的表演者都给人以相似的表演感受,由此也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这两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以下几点则更加突出。

首先是未能树立起风格意识。很多表演者认为只要熟练、流畅地表演完作品即可,没有认识到风格把握和呈现的重要性。其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包含基本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等都有待加强和提升。最后是综合素质不足。多数表演者因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舞蹈训练,所以在文化知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这使得他们审视和体验作品的视角相对单一,也难以充分表现出作品风格。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审美风格的呈现已经成为当代舞蹈表演的瓶颈,如果打破这个瓶颈,必将会开辟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舞蹈表演审美风格的把握与呈现路径

(一)树立还原意识

舞蹈表演从本质上是一种二度创作,所以要对舞蹈作品这个一度创作有充分的重视,通过还原意识的树立,深入了解和体验作品,为风格的把握与呈现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是有着特定内容的,对此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还原和解读。首先是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在人类舞蹈史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是独立存在的。一部作品诞生后必然会带有时代背景、地域特色等固有属性,也正是这些固有属性方面的不同,才有了舞种的划分。所以,表演者应首先对作品的背景和文化有全面的了解,避免南辕北辙。比如明明是古典舞作品,却按照现代舞的风格来表现,这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而且这种了解不仅要准确,还要深入。如民族民间舞作品,就要对该民族的历史发展、民俗风情等进行全面学习,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次是舞蹈作品本身。很多表演者在面对一部新作品时,都希望尽快掌握作品的动作要领后进行表演。殊不知,舞蹈作品绝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和独特形式的文化集合体。对作品本身的分析和解读是必不可少的,包含作品的主要内容、创作者的个人信息、作品的时代背景等,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审美想象,将自己想象为作品的主人公。如果作品的表现内容是表演者没有接触过的,则需要通过实地采风、影视资料等方式予以完善。最后是舞蹈作品中的典型动作。作为一种以肢体律动为主要展示方式的艺术,舞蹈动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而且每一部舞蹈作品中,都会有一两个典型动作,集中代表着作品的审美风格。以旋转为例,这是维吾尔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将维吾尔族人民热情爽朗的性格予以全面展示,当普通的动作不足以表现自己的热情时,只有飞速地旋转才能将欢快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藏族舞蹈中,有诸多松胯和弓腰的动作,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因为青藏高原的早晚温差大,人们需要身披厚重的皮袍才能御寒,所以行动难免会迟缓,如果太灵活了反而不像。掌握了这些典型动作,也就掌握了作品的精髓所在,审美风格的呈现也自然水到渠成。

(二)强化表演能力

审美风格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展示过程,需要表演者有较强的表演能力,否则就会陷入尴尬境地。所以,表演者必须对自身的表演能力予以强化,才能使作品的风格表现更加鲜明。具体而言,表演能力的强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美想象能力。舞蹈作品是创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进行加工和提炼后的产物,所以,本身便是带有想象色彩的。这就需要表演者主动与创作者实现想象关键点的契合,实现了这种契合,风格展示也就成为必然。以作品《敦煌彩塑》为例,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创作者则对此进行了造型姿态、舞蹈动作等方面的再次加工。表演者要将自己想象为作品中的飞天形象,继而呈现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表演效果。其次是即兴表现能力。舞蹈表演作为一个风格展示和情感抒发的过程,不可能在时间设置、幅度掌握等方面完全精准,否则就会给人以刻板和机械之感。表演者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创造。比如在原有的动作基础上加入眼神的表现,让整个表演更加活灵活现,就是一种成功的即兴创造,在充分展示作品风格的时候,还会形成个人表演风格,这对于表演者的成长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加强实践锻炼

在公开的舞台上表演是舞蹈艺术欣赏和传播的基本形式,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表演者在实践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欠缺,突出表现为感到紧张和害怕,心理压力较大。这种状态下,审美风格的把握与呈现也就成为空谈。对此,需要从以下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

首先是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素质。这里所说的情感素质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作品情感的感同身受。即通过全面的分析和体验后,表演者的情感已经与作品融为一体,整个表演也成为一个情之所至的过程。二是指表演者要善于利用舞台表演环境来强化自身的情感。主题舞蹈作品的舞台上,舞美和道具都是逼真和丰富的,这是表演者强化情感认同的重要途径。普通舞台上,灯光、布景、音乐等也可以有效激起表演者的表演欲望,给观众一种自信之感。

其次是实施积极的心理调控。当表演环境发生变化后,表演者会出现陌生感和紧张感,这是一种完全正常的心理现象,关键在于表演者如何调整这种心理状态。在演出前,表演者要坚定地告诉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仅能够高质量地完成表演,而且还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即便是偶尔出现了失误,也会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遮盖和弥补。现在只待音乐响起,自己就会在瞬间投入到表演状态中。

最后,表演者应该主动丰富自身的实践经历。表演者不仅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而且要主动寻求表演机会,舞台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即便是最小的舞台,甚至没有观众,也都是一次历练和提升。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每一次的表现进行总结,以扬长避短,一步步趋于完善。

(四)提升文化修养

舞蹈集艺术、历史、人文、宗教等于一身,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综合体。舞蹈表演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展示舞蹈动作和形式,而是一种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传递。所以高质量的舞蹈表演和舞蹈风格的展示,对表演者的文化修养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换言之,就是表演者的修养越丰富,解读作品的视角就丰富,体验作品的程度就越深入,這也是针对现实情况而言的,多数表演者因为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舞蹈训练,导致文化知识较为薄弱,所以,需要表演者有意识地补足和提升,树立起主动学习的理念。凡是和舞蹈相关的音乐、美术、历史、民俗等,都要有所涉猎和研究,并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和解读作品。以傣族的孔雀舞为例,该舞蹈中,最典型的动作莫过于“三道弯”,这个动作一摆出,一只孔雀便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了众人面前。四川嘉绒地区有一种名为“博巴森根”的舞蹈,仅从字面上是难以知晓其含义的。其实这是一句藏语,“博巴”是“藏人”的意思,“森根”是“狮子”的意思,“博巴森根”舞蹈产生于19世纪中期(清道光年间),是从东南沿海归来的屯兵们为纪念他们抗击英军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的战友而创作,歌颂了屯兵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充分表达了藏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果表演者不知道其中的内涵,仅仅是动作上的模仿,表演效果注定是苍白的。所以,表演者要认识到文化修养的重要性,经过长期的积累后,成为一位文化达人,这对个人舞蹈生涯来说将是一次质的飞跃与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历史悠久,类型繁多,在审美风格方面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对舞蹈者的表演来说,其在本质上是一种二度创作,应该也必须将作品的审美风格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表演者的审美风格把握与呈现并不完美,这种状态下的表演也注定是没有艺术感染力的。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引起更多表演者的重视,凭借对审美风格的把握与呈现,将自己的舞蹈表演水平向前推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王佳琪.中国乐舞复现之求“真”探索[J].文化产业,2021(05):33-36.

[2]李燕,张方然.舞蹈表演中的控制能力及表现力培养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06):35.

[3]耿君.基于舞蹈艺术表演控制能力的探究[J].艺术评鉴,2016(11):101.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舞蹈表演
浅谈舞剧表演中人物塑造的特征
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研究
浅析舞蹈表演中“想象力”的重要性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浅谈舞台服装设计在舞蹈表演中的影响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浅析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