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9-30王晓梅杜长坤文成吴伟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王晓梅 杜长坤 文成 吴伟民

[摘 要] 以“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理论课程为例,在做好教学团队建设、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互联网+教育”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三建设”基础上,通过挖掘专业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元素,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将教学评价与持续改进贯穿课程教学始终等途径,积极探索与实践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辅相成,专业能力培养、品格锤炼、价值引领相伴相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械控制工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重庆科技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机械控制工程基础”(120110200037);2021年度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作者简介] 王晓梅(1972—),女,重庆人,工学硕士,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测控技术研究,主持重庆科技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杜长坤(1964—),男,四川广安人,工学学士,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主要从事钢铁冶金工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7-0097-04    [收稿日期] 2021-03-29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属于控制论与机械工程技术理论之间的边缘学科,是我国机械类普通本科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强,需要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力学、电学与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内容具有相当的挑战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不轻松。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1]。对于“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这样的“硬核”课程,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育人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呢?重庆科技学院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课程思政意识

高校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道于教。在这一影响甚至决定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的战略举措中,实施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无疑是“主力军”[2]。

教学团队成员在传统教学中,也大多关注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思想上多把育人片面理解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范畴,并非专业课程教学宗旨。这样的传统教学理念成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绊脚石,教学团队全面提升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认识与理解,无疑成了队伍建设的首要工作,刻不容缓。

通过课程思政政策文件学习与解读、课程中育人元素梳理与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经验交流“三步走”原则展开工作[3]。课程教学团队认真学习了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和2019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4],重点研读了教育部于2020年5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国家未来发展人才培养战略层面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首先纠正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偏差,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从教育理念思想根源上产生转变,自觉树立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课程教学观。教学团队积极研讨,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多维度梳理育人元素,增设一定的情感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改革、分享经验心得、进行教学观摩等,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力求通过“隐性思政育人”方式,潜移默化点滴间影响青年学生价值观与道德取向。

二、重视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重视与班级学生的平等沟通,充分了解学情,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把构建融洽师生关系、建立互信、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作为课程教学基础工作进行建设。课前利用课程网络平台推送开课通知,开展师生自我介绍和学习愿景分享等,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并在教师自我介绍中,明确表明帮助学生学习成长是教师们最重要的课程教学职责,愿意和同学们共同克服教与学过程中的困难,共同进步。努力记住每位学生的姓名与特点,“尊重”从喊出学生姓名做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网络平台上学生学习轨迹、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效果等大数据,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引导督促,通过关爱建立信任,做“有温度”的教育,为有效引导学生专业成长、锤炼品格、价值引领奠定坚实的基础[5]。

三、优化课程网络平台资源建设

教学团队认真学习MOOC资源建设理念与相关信息技术,在长期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痛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与整理,不断优化课程网络平台资源建设。精心设计与制作了课程所有知识点微课视频、课件、学案,每个知识点单元明确对应学习产出要求,向学生明晰重点与难点问题,并提出学习建议、推荐学习方法等,每节课设置“知识点测试”自测环节(提交即推送参考答案解析)。充分考虑学生间在课程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以满足学生课外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方便的课程网络学习资源,有效辅助学生进行课外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活动,为切实解决学习困难或疑惑提供更优质的平台。通过帮助建立学习自信,持续引导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在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不畏学习困难、不断积累有效学习经验,逐步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增强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以及科技强国的专业自信[6]。

四、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取仅从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未能充分利用课程独有的特点有效融入育人元素[7]。随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教学团队通过教学研讨与探索,在课程内容中梳理出部分典型思政元素,逐步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不断进行优化,提升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课程中典型的思政融入點如表1所示。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