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初探

2021-09-30张春财杜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8期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本科课程思政

张春财 杜宇

[摘 要] 价值塑造是立德树人工作的第一要务。“水力学”课程作为本科工学类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并重,将价值观塑造有机地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之中。专业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基本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战场”。以“水力学”的第一次课为例,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切实达到育人实效。

[关键词] 课程思政;工学类;专业基础课;本科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水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9291242);2019年度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高等流体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9JGYB174);202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水力學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HNKCSZ-2020-0168)

[作者简介] 张春财(197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杜 宇(1977—),女,贵州安顺人,硕士,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8-0144-04   [收稿日期] 2021-01-19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1]。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2]。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3]。“水力学”(或“工程流体力学”,下同)作为水利、市政、土木、交通等工学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3]。

二、“水力学”课程简介

“水力学”包括水静力学、水动力学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三部分内容。水力学基本理论不仅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机械制造、石油开采、金属冶炼、交通航运,甚至是医学等领域也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水力学发展的现状和方向,获得水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专业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研究能力;具备问题识别能力,能够识别专业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本质特征;具备设计和判断工程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并能进行相关研究。[4]

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以“水力学”第一次课“水力学简介”为例,探讨本科工学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课程力争寓“德”于教、寓“道”于教、寓“乐”于教,培养具有良好专业技能及较高政治素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水力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任务;了解水力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认真严谨、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运用严谨的思维深入思考问题,提高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爱祖国、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才能更坚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初步了解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相关知识,分析专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3)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全心全意地服务于祖国;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爱国为民、修业、敬业、乐业、精业,培养大国工匠精神,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

(二)教学方法

本次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引导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翻转课堂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建立既往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的连接,于潜移默化中激发课程学习的兴趣。

1.案例引导法教学。案例(1):管子的《水地篇》说明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的发展都是与水唇齿相依、休戚相关的。综观人类所有文明,都是伴着河流而产生的,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古中国文明,恒河的古印度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时期的管子,在他博大精深典籍中的第三十九篇——《水地篇》就生动地阐述了水与生命的关系。“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蒄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也。故曰:水,具材也。”意即水是地的血气,像是人身的经脉一样,在大地里流通着。所以说,水是具备一切的东西。

猜你喜欢

专业基础课本科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提高普通工科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新尝试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微课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
农林专业基础课学习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