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历过程,感悟思想

2021-09-30徐梦娇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平均数经历

徐梦娇

[摘  要] 文章记述了“平均数”一课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者提出建模教学中需为学生提供问题探究的过程,使其感悟抽象思想;需让学生从操作中发现规律和问题,使其感知模型思想;需让学生经历深度思考的过程,使其领会模型思想。

[关键词] 平均数;模型思想;经历;小学数学

模型反映了大千世界中事物蕴含的共性,模型思想是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到数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抽象建模的过程,从而建立模型思想,提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经历有过程的学习,深刻感受建模的抽象和转化呢?笔者以“平均数”为课题进行尝试,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建立平均数模型思想。

一、教学实录

教学片段1:趣味情境——指向已有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师:套圈的游戏你们是否参与过?大家快看,那边有一群同学正在举行套圈的比赛呢!(PPT出示情境图)

师:他们的比赛男女生分开进行,每个人可以套圈15个,统计所得的信息如图1所示,从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呢?

生:共有3名男生参加比赛,套圈成绩分别为5个,9个,4个;共有4名女生参加比赛,套圈成绩分别为10个,2个,5个,3个。

师:那大家再来思考一下,男生与女生相比,哪个套得更准一些?(学生展开了火热的讨论,有的认为是男生,有的认为是女生,一场辩论赛拉开序幕)

师:看来我们的小朋友还没有统一的意见。那我们先邀请认为“女生套得更准一些”的同学说一说他们的理解。

生1:套圈游戏中,套中最多的是女生,其中有一个套中了10个。

师:以一名女生的成绩来断定所有女生的水平,你们觉得这样的判定方式合理吗?

生2:很明显是不合理的。你们看,还有一名女生只套中了2个,是个数最少的一个。

生3:女生套中的总数多一些,我认为她们更准一些。

生4:不一定,她们人数也多一些啊!

师:生4的观察很仔细,他发现男生与女生的人数不相等。看来,我们遇到麻烦了!单个人之间进行比较又不合理,总数相比又不合适,那如何比較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合理呢?

生5:如果让所有男生的套圈个数相同,让所有女生也相同,那就可以比较了。

师:很有创意的想法,老师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将每名男生套中的个数均匀地分一分,使得每名男生套中个数相同;将每名女生套中的个数也均匀地分一分,使得每名女生套中个数相同。这样一来,我们只需任意选择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比较即可。是这样吗?

生5:对的。

师:其他同学明白了吗?你们认为这样公平吗?

生(齐):公平!

教学片段2:实践操作——指向数学直观判断,让学生获得模型感知

师:那如何才能让他们每人套中的个数一样呢?大家看,这里有一张学具板,请以男生为例,并利用好这张学具板分组讨论。(学生展开讨论)

生6:我们组将多的移给少的,男生中套中最多的是9个,分给其他两人各1个,那3人个数分别为6、7、5,再从7里拿出1个给5,则3人套中个数就都为6个了。(学具板演示)

师: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为“移多补少法”,这种方法大家觉得好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7:3个人中套得最少的男生是4个,可以以4为底数,将多下来的都加在一起1+5=6,再将这6个平均到3个人,由此每人套中6个。(同样通过学具板演示)

师:设置底数,并将多出的合在一起,最后平均分,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8:把所有的都合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平均分,每人可分到6个。(操作学具演示)

师:不错的方法,就是比较耗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生9:直接列算式为5+9+4=18(个),18÷3=6(个)。

师:那这里的每个数各表示什么呢?算式又有何意义?6表示什么?

生10:将3个男生套中个数合起来,再平均分到每个男生,每人可以分到6个。6就是平均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

师:你们真厉害!

教学片段3:深度思考——经历活动过程,让学生感悟模型思想

师:那每个男生实际都套中了6个吗?

生11:肯定不是啊,每个男生实际套中的个数都是不一样的,6仅仅是假设而得的一个数。

师:不错,6在这里只是反映男生的平均水平。那么,对比男生每人实际套中的个数与平均数,你有何发现?

生12:这个平均数比套中最多个数9要小,而比最小的数4大一些。

生13:这个平均数在4和9之间。

师:总结得很有道理,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那我们一起来猜测一下,女生套圈的平均数是多少?

生14:肯定比10小,比2大。

生15:我猜可能是5。

师: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生16:10+2+5+3=20(个),20÷4=5(个)。

师:那还有人用移多补少法或其他方法吗?

生17:女生的人数太多了,而且个数相差较大,其他方法运用起来比较浪费时间,不如计算简便。(其他同学点头赞同)

师:真是会动脑筋的好孩子!看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用“总数÷份数”来求得平均数这种方法……

二、建立模型思想的有效途径

1.为学生提供问题探究的过程,感悟模型思想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教师在运用教材时,不能生搬硬造,而需深入理解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上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有价值、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设置引领学生去操作、去思考、去发现、去验证,从而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模型思想初见端倪。游戏是激起学生兴趣的载体,问题情境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本课中,教师致力于以趣味性游戏为载体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设计也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问题“男生与女生相比,哪个套得更准一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数学问题的研究上去,使学生经历了从游戏到数学的自然过渡,实现了新知的导入,而这里思维活动和数学猜想都是由“已有知识”逐步演变而来,从而为下一步的抽象和建模作好了铺垫[1]。

2. 从操作中发现规律和问题,感知模型思想

教材中的大部分问题所呈现的都是规范性问题,而建模问题的猜想、抽象和转化这一重要环节已然省略,而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过程探究的必要性。问题的解决是学生领会模型思想的有利契机。为此,本课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实践操作,让学生真切感受模型的抽象和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放慢脚步,让学生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找寻到数学关系和规律,将操作中的状态和数学中的原理实行对接。通过对学具板的移移补补,让学生获得感知,逐步发现平均的方法,从而深刻理解平均的意义,初步感知平均数模型[2]。

3.让学生经历深度思考的过程,领会模型思想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关键一步,对问题的推广本质上就是以挑战性思考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该模型,是发展学生模型思想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设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提供可能。本课中,教师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和反思建模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套圈游戏中平均数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把游戏从具体的操作推广到一般。在建模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强化模型思想的领悟[3]。

总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固化模型思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教师一以贯之地重视和渗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逐步推进,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为学生创造感悟和反思的时机,使其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领悟过程,让思维混乱的学生逐步学会思考,并在不断体悟中获得模型思想,从而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承军. 义务教育阶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教育评论,2014(4).

[2]  史宁中,孔凡哲. 方程思想及其课程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04,24(9).

[3]  陈德前. 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z1).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平均数经历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明暗交织话建模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初探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