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高职语文课堂的融合策略

2021-09-30张娜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国学中华语文课堂

张娜

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爆火,社会公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逐热情愈发高涨,“国学热”也成了最为热议的社会现象。这不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命力,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不断提升。语文学科作为交流与传递思想的工具,在学生传统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就目前笔者任教的高职院校来说,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课堂的融合程度并不深,所以语文课堂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教师更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从而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学生对外来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追捧热情,而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未能发扬光大。从本质上看高职院校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互联网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在互联网时代,流行音乐、短视频、综艺节目等娱乐化信息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生活。学生网络流行语记得是滚瓜烂熟,而诗词名句知道的却是少之又少。各类言情武打、修仙玄幻小说看得是津津有味,而传统名著读起来却味同嚼蜡。这些情形导致了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去品读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极为不利。二是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多方面的,饮食、节日、生活观念、语言、音乐电影等各方面都常见西方文化的影子。例如,年轻人重视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却对中国传统的七夕、重阳等节日漠视。长此以往,西方文化会逐渐侵蚀新青年一代人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大为不利。

二、高职语文课堂融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策略

1.结合民俗节日,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

不少学生狭隘地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儒道思想、宋明理学等,这些似乎离现代社会很远,因此很难在其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语文作为一门与生活、学习密切联系的学科,教师应当挖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转变思维观念,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民俗活动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密不可分的,是老百姓在五千年文化积累与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元宵节看花灯、猜字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民俗活动与语文教育相结合,例如,高职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以中秋节为背景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中秋节为探究对象,通过开展民俗文化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的来历、各地中秋节风俗习惯、古人如何庆祝中秋、你对中秋节有哪些新的认识,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中秋诗会”活动,以古为鉴,以诗传情,为弘扬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2.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文化氛围

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传统文化教学素材,如《弟子规》《笠翁对韵》等。但从现阶段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没有很好地将教学素材中的传统元素挖掘出来,只是单纯地完成了知识的解读与传递,学生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很难建立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把传统文化的亮点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丰富教学形式的方法。

一是情景还原法。对于一些著名的历史场景、人物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深度还原情景,让教材中冷冰冰的文字变得有趣、有料。

二是实地考察法。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博物馆、古民居等都是鲜活的文化载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实际走访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三是资料延伸法。语文教材所能够展示的内容有限,教师可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或者利用互联网拓展语文教材的内容,以主题课的形式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多种多样语文教学方式的开展,丰富了高职语文课堂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

3.观看国学讲座,为学生传播国学文化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亮眼的部分,高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诸多孔、孟的文章。除此之外,可以收看一些優秀的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如《百家讲坛》就汇聚了诸多学者,通过形式多样的选题在学者与普通民众之间构建一个沟通的桥梁,起到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教师在制订语文教学计划之时,可以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的时间观看国学讲座类的节目,让学生在名家大师的精彩讲述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对于学生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优秀的电视文化节目中汲取营养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举办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如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阐述了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性。又如,《吕氏春秋》中“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阐述了自知的重要性。国学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一字一句都蕴含着人生哲理,教师可以把这些优秀的文化以讲座的形式呈现,实现国学文化的广泛传播。

4.开展社团活动,助学生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与社团活动有效地衔接起来,促进更多的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和了解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优化学生成绩的评测方式,将一部分分值与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挂钩。例如读书协会开展的“古诗词记忆大赛”,组织者划定范围要求学生精读并熟记300篇古诗词佳作,不仅要会背更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作者背景等信息。以“赛”促“读”,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又如,志愿者协会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九九重阳节”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5.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作好文化延伸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交流沟通与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互联网中丰富的资源也为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来延伸传统文化。如借助微信公众号。教师可以注册校级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置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传统文化,还可以在竞赛中激发争先意识。也可以借助校级资源平台。教师可以在校园资源平台中开设“传统文化”板块,引导学生在板块中分享自己阅读的传统书籍,从而形成丰富的资源库。

综上所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也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支撑。因此,作为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在语文课堂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要通过不断探究和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河北省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国学中华语文课堂
“垂”改成“掉”,好不好?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