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言语·表现

2021-09-30李鹏鹏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情志言语

李鹏鹏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篇幅不少,从学习板块来看,单元课文、阅读链接及阅读材料中均有涉及,说明现代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地位。现代诗歌语言优美,意蕴丰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力与鉴赏力。鉴于此我们应该重视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不应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而应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挖掘诗歌言语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提升对诗歌言语的认知力与表达力。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统编版六年级选入的现代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为例,对小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路径进行探讨。

一、把握文体特征,读出节奏

当下对古代诗歌的创作有两种认识,“《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所载既有情感的抒发,又有志向的表达,在学习诗歌时应了解诗人的情志。自古以来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想要了解诗的情志,首先要学会吟诵诗歌。

读诗之前的重要一步是为诗歌划分节奏。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进入诗歌学习,尝试为诗歌划分节奏。调动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同时,师生共同总结出划分节奏的规律。学生习得划分节奏方面的知识,划分出诗歌的节奏,才能更好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

二、挖掘篇性特征,品味语言

何为篇性,汲安庆老师在语文阅读教育的第三重境界中作了重要阐释:“篇性指文本中体现的作者独有的言语表现个性和智慧,这是在同文类视域下区别不同作者的不同文本,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本表现力特色、差异的一个重要标识。”简而言之,学习一篇课文既要关注文本的类型特征,还要去挖掘文本的篇性特征,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想要理解《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的内容,就要回到诗题上。“有的人”指两种人,一种是压迫人民的人,一种是为民着想的人。这是诗人在写作中的独具匠心之处,也是本首诗歌的重要篇性特征。只有发现这一独有的表现形式,才能理解诗歌所流露出的情感,读出对压迫人民的人的蔑视和愤怒、读出对为民着想的人的赞美和歌颂,此时再读诗歌情感会更加饱满。本诗的独特言语表现形式不止一处,应启发学生发现诗歌的独特性。

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文章内容,更要着眼于形式,只有理解诗人独有的言语表现形式,才能更好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情志。

三、指向言语表现,走向存在

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难题。确定有效教学目标,首先应确定好教学目的性与指向性。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对语文的认识高屋建瓴,认为语文的第一属性为言语性,语文教学应指向言语表现,“表现、存在本位的发展创造性”范式应成为语文教育转型的方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明确语文有四大核心素养。言语性与语文核心素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方向性一致,指向言語表现更符合人的精神发展需要,并且着眼于形式也是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鉴赏文章语言,提升学生的鉴赏力与创造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会讲授写作知识,学生也能获得静态写作知识,但对提高写作能力作用有限。阅读与写作体现在教学中应该是动态结合的过程,通过阅读提高写作,写作带动阅读,强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结束,学生既学习了划分节奏方面的知识,又发现了诗歌独特的言语表现形式,并明白了诗人所流露出的情志,本首诗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最后布置写作练习,运用课堂所学,学生尝试运用诗人的写作手法,依据“有的人”的言语表达形式,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志。阅读是学习的过程,写作是学习的目标,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融合,从“占有式”学习转化为“存在式”学习,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言语表现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情志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