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021-09-30朱铭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部白杨树母亲

朱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能将教师的教转变成学生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學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课内外结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长效性的学习方式,它不只是局限在课堂的几十分钟内,还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好课外时间,需要教师将课堂内外联系起来,进而取得更好的合作学习效果。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设计导学案是必须的,这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可行方式。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导学案,而是要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更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我为学生的预习设计了这样的内容:1.这篇回忆母亲的散文写得很好,我认真读了( )遍(要求3遍以上);2.我会读下面的生字,我要提醒同学们读准下面的字词 ;3.课文中的生字,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把这几个字写正确 ;4.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文章回忆了母亲 的一生,赞颂了母亲 的优秀品质,并且介绍了自己在教育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将自己对母亲 的感情表达了出来,同时强调自己以后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唯有报效家国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本课预习作业的布置旨在帮助学生熟悉文本,做到大概了解朱德母亲的性格和品质。同时,学生通过课外查找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到朱德这篇文章写于其母亲去世之后,对朱德母亲的形象认识得更全面,对作者悲痛的情感更能感同身受。

二、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发挥小组的合力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分组学习外,还应该高度重视交流与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认识了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不必所有学生都发言。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我设计了四个问题:1.赫尔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3.赫尔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4.你认为赫尔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流程进行了规划,首先是小组交流,这一阶段大约8分钟;接着由教师分配任务,同时明确探究内容重点,一般4分钟即可;最后是展示和点评,这一阶段时间一般控制在12分钟左右。在组内对每个问题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将四个问题分别分配给四个小组,小组重点探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组可以点评补充。这样的组织形式,既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学习,又让学生对每个问题都能有深入探讨。

三、多途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

在组织好合作学习之后,接下来是要保证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同时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认识。很多教师在这一点上比较马虎,在评估的时候就是简单地回答正确或者错误,这显然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在语言上、思路上、认识上引导学生。当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支援;当学生在认识上出现困惑时,教师应该第一时间理顺学生的思路,结合学生实际特点促进其思想延伸,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如果学生的思想存在很大的偏差,甚至是有错误倾向时,教师必须借助提问重点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认识和知识之间产生了冲突,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在聆听学生想法的同时,要理清他们的思路,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适时适度地调控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获得最大收益的同时,主体性也得到最大的张扬和凸显。

四、挖掘文本深层内涵,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有赖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和文本亲密接触,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文本中探究。我们要创造一种气氛,营造一种环境,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情感相互交流,进而促进学生的思想与作家的思想同频共振。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时,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多次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一句子,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引导学生组内分工找出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的句子,并让学生反复诵读,特别是文中第7自然段加强语气的连续三个反问句。第一个反问句,由第一小组诵读;第二个反问句,由第一、二小组诵读;第三个反问句,由全班六个小组一起诵读。这样逐层深入地营造气势,让学生体味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白杨树如此“不平凡”,那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呢?这两者是否矛盾?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用白杨树象征了广大西北的农民、坚强不屈的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他们的共同点是“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在对文本反复进行思考、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就是对坚持抗日的北方农民、战士的歌颂。

五、树立文本意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

叶圣陶曾经指出,对于文本来说,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一个例子,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一个案例实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不能够脱离文本,对于学生而言,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文本,只有深刻地体验与感悟这些文本才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个课堂的空间得到开拓,进而对文本有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时,文中写到少年闰土“雪地捕鸟”这一情节时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扫、支、撒、看、缚、拉、罩,将闰土捕鸟这一细节写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我先让学生组内分工制作道具,将这一情节表演出来,加深学生对这一情节的理解,体会闰土的聪明机灵。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是怎样将人物的动作描写得更生动形象的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后得出这样两点:分解动作,延长过程;准确用词,凸显个性。我又顺水推舟,让学生以描写“一个同学正在吃饭”为例进行人物动作片段描写练习。让学生完成150字的片段后,先在小组内读给其他人听,再让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全班展示,其他组成员可以点评修改。紧扣《故乡》中的这一情节,通过表演和仿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让学生学会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及时进行了强化。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开展,语文教师必须不断通过实践来探索合适的合作学习方法。只有在持续推陈出新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保证语文教学的创造性,设计的合作学习策略才能够与教师、学生以及文本更加契合。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部白杨树母亲
听故事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公共教学部
会唱歌的树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校园里的白杨树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