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孩子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索

2021-09-30曹敏娟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鲁滨逊小人书课外阅读

曹敏娟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乡村孩子的阅读兴趣不高。如何提高乡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每个乡村小语人必须思考的,在实践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书香”氛围,“我”阅读

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推而言之,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班级,是一个沉闷枯燥的班级。开学初,我会重点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走进阅读的世界。

1.班级图书角,书香漫教室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会先将上一届学生赠送的书展示在班级书柜里,再播放提前录制的学生赠书视频,学长们从自己的阅读成长谈起,继而讲到所赠书的内容和意义,最后不忘鼓励学弟学妹好读书,读好书。孩子们在身边榜样的引领下对推荐的书产生了较大的兴趣,激起了他们阅读的欲望,学长们所赠的图书也很快被孩子抢借一空了。

“小人书”有着强烈的中国特色,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可以说是过去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学校图书室曾购置了一批经典的“小人书”,许多老师课余也会情不自禁地拿起一本翻阅。为了更好地营造班级阅读的氛围,我从图书室挑选了一批“小人书”置于书柜里,“小人书”一入驻,便获得了孩子们的青睐。因为“小人书”图文并茂,文字相对较少,有的孩子课间便能读完一本,渐渐地,课间立于书柜旁翻阅“小人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小人书”正以它独特的营养,滋养着孩子的成长。

2.校园特色文化,场境润心灵

我校结合自身特点打造了“三味书屋”“民俗长廊”两个特色区域。

“三味书屋”将图书室与阅览室融合于一体,突出“乡村印象”特点,将山、水、房屋、读书、耕作等自然场景画于墙壁,塑造宁静的自然氛围。阅览桌摆放以对合形式突出互动性。每周我会利用一个午间阅读的时间带孩子来到“三味书屋”,置身于这样一个静谧、自然的读书世界,整个心灵都是放松的、愉悦的、美好的。书也慢慢浸润着孩子的心灵。

“民俗长廊”结合学校不同年段和楼层特点,对楼层长廊的内容加以分类。低年段突出“趣味”,以民间传说、传统游戏为主;中年段突出“自然”,以传统节日、乡土特色为主;高年段突出“文化”,以传统礼仪、民族文化为主。活动课结束后,我会带孩子漫步于“民俗长廊”,孩子会被墙面上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图案和简洁直白的文字介绍所深深吸引。孩子在对有趣的孩童游戏、体现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二十四节气、独具地方特色的乡间礼仪等产生兴趣的同时,阅读的种子也埋在了他们心底。

3.多角色熏陶,读书情意浓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许多孩子不读书,不是觉得读书没意思,而是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读。陶行知曾说过,熏陶和督促这两种力量比较起来,熏陶更为重要。好学是传染的,阅读也是如此。鉴于此,我会找几个相对爱看书的孩子,鼓励他们课间可以聚在一起读读感兴趣的书,聊聊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慢慢地,有更多的孩子聚过来一起聊书、看书。与伙伴一起,不认识的字,互相教;读不对的地方,有人指正,互为老师,互为书友。在此基础上,鼓励家长休息之余坐在孩子身边,跟孩子一起读读书,聊聊天,营造家庭阅读氛围的同时也增进亲子关系。有时家长也会把孩子在家读书的照片发在班级群里,我会及时表扬,为他们点赞,这对其他家长和孩子来说也是不小的促动。午间,我也和孩子一起捧起书细细品味,当孩子不能静心读时,抬头看到老师在看,也会自觉继续阅读。同伴互读,家长伴读,老师带读,读的不仅是书,更是一份情意。

二、指导“多元”揭秘,“我”悦读

孩子天生爱冒险,爱挑战,爱猜想。抓住孩子喜欢挑战自我的心理,我经常作如下指导。

1.猜猜他是谁

班级群开通“小小朗读者”栏目,每天晚上八点会布置两个孩子把近期阅读到的好文章用音频的方式分享在群里。孩子们到点时会收听当天的朗读,在听故事的同时会猜测今天的朗读者是哪名同学,有时一遍听不出来再听第二遍,实在听不出的孩子第二天会早早到校与同学展开讨论,待到朗读者现身时有的欢呼,有的叹息。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报名朗读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到家也能主动、愉快地阅读了,做到回家也能置身书的世界。

2.“我”会怎么办

为了激发孩子更好地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我出示这样一段话:鲁滨逊第三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你能想象当时他的处境吗?当孩子想到无处躲藏的鲁滨逊在面对黑夜的大雨、无处不在的猛兽,面对饥肠辘辘却找不到任何食物充饥的情景时,我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我”是鲁滨逊,“我”会怎么办?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一个个奇思妙想从孩子的脑海里蹦出来,他们的交流更是激烈的,在一次次否定中不断寻找着更为可行的方法。孩子们同情鲁滨逊的遭遇,更对岛上的一切感到好奇,尤其渴望看到鲁滨逊会如何进行自救。这些都深深激起了孩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好奇心强烈的孩子更是想要一下子读完整本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的孩子已经与鲁滨逊同呼吸,共命运,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为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欢呼雀跃,又为他再次陷入困境而担心着。

3.谁攀的“书峰”更高

开学初,我还会和孩子们一起“走遍”祖国各地的山峰,了解各座山峰的高度:从镇江境内的嘉山、水晶山、圌山、金山、茅山等,到其他地方的名山。我们根据山峰的海拔进行排列,同时根据孩子每周阅读的时长、阅读的数量、采蜜的质量等给孩子颁发阅读积分卡,再将不同分值设置成不同的“书峰”。每周孩子将阅读积分卡统计好后,进行登“峰”,比一比谁攀的书峰更高。集得10分阅读积分卡,就可以登上金山(海拔43.7米);集得20分阅读积分卡,就可以登上水晶山(海拔166米);集得30分阅读积分卡,就可以登上圌山(海拔258米);集得40分阅读积分卡,就可以登上茅山(海拔372.5米);集得50分阅读积分卡,就可以登上南山竹海(海拔508米);集得60分阅读积分卡,就可以登上泰山(海拔1532.7米)……当孩子看着自己的名字在“群山”中不断攀登,越来越高时,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你追我赶,不断超越。与书为伴,乐在其中,“书峰”也见证了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高度重视并努力探索乡村孩子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路径,乡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现状定能得到改观,孩子的阅读能力也定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里庄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鲁滨逊小人书课外阅读
想起“小人书”
小人书里的大干世界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鲁滨逊漂流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小人书伴随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