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情境创设 助力有效教学

2021-09-30姜严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桑娜体验式直观

姜严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无数教育家都在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师生的青睐。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临其境,切身体会,增强理解与感悟。

一、创设直观化情境,加深理解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即在学习中不仅要做到闻之更宜见之,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印象,才能记忆深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把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把离学生生活很远的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展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出更加直观的情境,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能帮助教师创设直观的情境,其教学内容会通过图片、文字、音乐等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在教学六上《草原》时,老舍先生笔下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充满着魅力,一望无际,颇有诗人笔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这个时候学生对美景的欣赏还只是停留在文字上,虽然老舍先生的文字已经极尽优美了,但出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图时,学生依然为之震撼,进而对课文中的“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对美景的感知更加直观。

音乐也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如在教学《月光曲》的时候,可把乐曲《月光曲》播放给学生听,借助音乐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旋律由悠扬舒缓到慢慢升高再到高昂激越的过程,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文中姑娘和哥哥想象的情境了。在随后背诵的过程中,我再一次把《月光曲》放给孩子们听,进一步强化了孩子们的记忆。音乐与语文是相通的,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够巩固知识,也能活跃课堂,可谓一举两得。

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学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在教师精心设定的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深度融入课堂,对知识点的把握会更加准确,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使用多媒体,精心设定适时、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生动直观的印象,促进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让课堂更高效。

二、创设体验式情境,切身感受

参与式、体验式学习都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也是情境教学的一种手段。体验式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教学中的活动应该要密切关联教学目的,可以是进入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知,也可以把自己代入角色进行表演。

“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 ”。这一情境的创设相对于“扮演角色”来说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情境的设置也需要仔细思考。比如在教学《穷人》这一篇小说时,文中两次提到“沉默”,这是课文中的留白,恰巧文中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所以“桑娜在这个时候会想些什么呢?”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描写训练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先是让学生朗读了人物的对话,给了他们具体的情境,再引导学生思考:“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联系人物对话的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并给出两点提示:关注桑娜说话的内容和意图,确定心里会想什么;运用省略号、感叹号和问号表达桑娜内心的紧张、害怕与纠结。有了环境的衬托和人物对话的情境,学生的心理活动训练写得不错,能够代入桑娜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为主人公发言。

选取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情境更真实,学生的体验感更强,但操作起来相对有难度,需要教师多作准备。“扮演角色”这样一种沉浸式体验,会让学生对人物形象具体可感,课文中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仿佛课文中的人物就在自己的身边,或者就是自己。比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中的三个片段“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时,学生通过改编课本剧,不仅了解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一心为国的忠贞,而且感受到了课本剧的魅力。学生“走”进书本,带着角色真切地感受课文中人物的处境,带着课文中人物的感情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不但加深了对文章的印象,真切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激发了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活力。

除此之外,还有演講、朗诵、辩论赛等体验式情境的教学方式,都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课堂服务。情境化的教学不仅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深化理解,真切感受。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可见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

比如在教学六上《竹节人》这一课时,在教到“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斗竹节人非常入迷”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回顾一下自己或者同学在看书的时候入迷的样子,描述一下当时的神态、动作等等,引发学生的共鸣。理解了文中的孩子们即使只有一张“破课桌”和简易的“竹节人”依然玩得不亦乐乎的情状,感受到了竹节人带给文中的孩子们的欢乐,学生马上就能把这样的情感代入其中,通过朗读、交流进一步的感受,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效果也不错。

有一些课文非常有教育意义,与生活的关联也很密切。设计这样的情境就能自然而然地和生活相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是的,之前我也碰到过”“我觉得我当时做得不对”“我应该怎么做”等共鸣。比如《爱护眼睛 保护视力》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接近,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视力情况发表议论,会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近视带给自己和周边人的危害,不由自主地倡议大家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会被运用于生活。在创设具体情境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关联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努力让知识与生活接轨,让学生的思维在已有的生活体验中碰撞、融合、升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或创设体验式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切身感受;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在追求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的教才能更加有效。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桑娜体验式直观
穷人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穷人》梗概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穷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