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1-09-30王节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情境

王节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加深学生对中华汉语言文学认识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传承我国文化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心理特征、时代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怕学、厌学情绪严重。因此,教师要提升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率,就必须创设趣味性课堂氛围,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策略,为文言文教学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

一、知人论世,引导学生领悟精髓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文言文的解读过程中,要打破时间和空间对学生理解的限制,让学生真正走进文章和作者,与作品进行深入的交流,继而形成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例如,在《论语》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形成对孔子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地沉浸到《论语》之中,感受孔子传道授业的热情和专注,准确解读《论语》精神,继而用其指导实践。而在《桃花源记》一文的学习中,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等内容,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

总之,知人论世,并不是孤立地解读作者的生平或时代背景,而是要将特定的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研究,综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处事风格、精神内涵、生活环境、政治背景等因素,形成对“人”和“世”的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为提升阅读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诵读品味,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反复诵读这一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文言文诵读,在诵读中达到与文章情感共鸣,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形成对文言文科学、准确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文言文语言感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朗读比赛,要求读出桃花源的与世隔绝,读出桃花源人的安宁祥和与平等自由,读出作者的向往和失落,在一步步的朗诵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和内在情感的认识。再如,在学习《陋室铭》之初,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配乐朗诵,营造清新雅致、情景交融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自主想象出“陋室”环境的雅致,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旷达心境。

三、张扬个性,丰盈学生阅读体验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除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之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熏陶,增强学生对人文内涵的理解,在吸收文言文精华的基础上提升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强化其独特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曹刿论战》一文的教学中,对于鲁庄公这一人物的解读,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部分学生认为鲁庄公是负面人物,“鄙陋”不堪;有人却认为他属于正面人物,善于“纳言”,可以接受曹刿这样小人物的意见建议。而在《爱莲说》这一文的解读中,结合周敦颐所构建出的“莲君子”形象,有的学生提出“菊君子”“竹君子”等不同的生命形象。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教师应该予以引导和鼓励,肯定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从而丰盈学生的阅读体验。

由于不同学生在知识结构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在观察事物和理解文章上也就存在不同,对于同一情境的反应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求同存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个性化塑造的过程,继而让学生在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情境渲染,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情境教学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文言文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文言文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弥补文言文课文中存在的空白,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提升想象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情景剧表演、看图说话等方式进行课堂情境创设。

以《黔之驴》的教学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情节走向自行设计出驴和老虎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富春江的景色视频,为学生营造出丰富多彩、直观有趣的课堂情境。在《醉翁亭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当你是一个景点的导游,你将怎么为游客解说醉翁亭的美景呢?”解说过程中,其他同学则扮演游客,向导游实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高学生相关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课文解读能力。

五、拓展阅读,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涉猎广泛,使得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相对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课外阅读这一形式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巩固。教师可以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向学生介绍小小说、成语故事、小品文等简单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对课堂的补充作用,强化学生对词语和句式等重点文言文阅读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实现对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温故知新和融会贯通,提高阅读效率,提升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

六、美育渗透,培育学生道德品质

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文言知识外,还应当关注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文本承载的精神内涵,用古人的思想澄澈学生的心灵,用前人的实例涤荡学生的灵魂。

例如,在《愚公移山》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之中更好地领悟愚公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不畏艰难,勇敢前行;在《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内容的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勤学、敏学的态度;在《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先人后己的宏遠志向,并为之而不断奋斗;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过零丁洋》、李清照《绝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广为流传的经典诗篇的诵读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等等。学生在学习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下,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这也能为学生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使其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总而言之,文言文聚集了前辈先贤的智慧和哲思,是华夏文明精华的传承,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能够对初中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应该予以重视。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吸取古文的养分,养德行,学做人,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文言文阅读教学情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