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抓切入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1-09-30尤丹丹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切入点课例动作

尤丹丹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效率,是让众多学者及一线教师都普遍头疼的问题。

正如陶行知所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从切入点出发,继而整合全文,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然而却少有研究。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抓切入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作一个简单的探究。第一部分主要从文章的内容角度选“点”;第二部分从文章的写作特点角度选“点”。切入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篇课文的入手处,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出发处。教师由“切入点”以或发散、或聚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一、从文章的内容角度选“点”

1.从主题入手

文章主题其实就是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有的主题。为什么写,表达什么,体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重点。

其实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以文章的主题为切入点学习文章,再细细品味,仔细体会。如窦桂梅老师的经典课例《晏子使楚》,她就以“尊重”为切入点,“从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从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从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窦老师的教学无疑做到了让“意”先行,先考虑文章的主题,从主题出发,整体感知,从而带动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2.从题目入手

教师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带动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带动学生理解整篇课文,是一种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长城和运河》是一首赞美中华民族祖先的现代诗,这篇课文就适合以课题作为切入点。“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对长城、运河有多少了解?”从课题切入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初步的结构体系,然后学生就能够像做填空题一样,通过阅读感受,不断加深对长城、运河的认识。丁有宽老师的经典课例《十里长街送总理》也是从标题入手,抓住标题中的重点字词突出重点“送总理”,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送”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十里长街”能送总理?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丁老师先是带领学生进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事件中去,然后再细细品味语言所包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和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3.从片段入手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体现父亲对我的无言的爱,尤其是父亲为我买橘子翻越栏杆时的背影显得格外的动人,感人至深。教学这篇课文时,应该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作为切入口,细细品味背影的动作、外貌,体会父亲对儿子那难言的深情和“我”的自责心理。《花瓣飘香》也可以如法炮制。苏教版三年级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女孩为生病的母亲采摘新鲜的花瓣的故事,没有多深的主题,只是表现小女孩的懂事、孝顺,让小学生能够学习她对自己父母的孝顺之情。如果就课文讲课文,那这篇课文学不学就没有什么区别了,而镇江市中山路小学的李烽老师就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小女孩摘花瓣的动作上,“俯”“摘”“捧”“穿”“跑”這些生动的动作将小女孩怯生生的模样描写得十分形象。李老师重点围绕这些动作进行教学,让孩子们感受这些动作所包含的情感。同时她还专门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模仿动作描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写作,将一件事写生动十分不容易,李老师通过《花瓣飘香》中的精彩的动作描写片段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动作,描写动作。

文章的精彩之处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以重点为切入口,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这样的“选点”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从文章的写作特点角度选“点”

童话故事是小学教材所独有的,它通过可爱的小动物们向孩子展示了一些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因为是童话,所以选点必然会有所不同。老师不会说让学生自主提问,也不会让学生分段、概括段意,更不会生搬硬套一些无聊的知识、情感。优秀的教师能够懂得孩子们柔软的内心,结合童话的故事性,在交流与朗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知识。

杜蕴珍老师的《小壁虎借尾巴》就是经典的童话故事教学课例。杜老师从童话所独有的故事性角度入手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小壁虎失去尾巴和长出尾巴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小壁虎向谁借了尾巴?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给他?因为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杜老师不是简单地提问、回答,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读、说的训练上,通过朗读训练理解课文内容。最后,杜老师让学生仿照课文再编一段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围绕文章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这样,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读、说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

不同的写作特点所用的“选点”方法必然是不同的。童话注重学生的感悟、朗读,科技类的文本可能就会从说明的方法和特点入手,议论类的文章则会从议论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切入……当然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拿到文本之后,还是要在教师的认真研读下选择切入点。

教师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认真阅读,读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想法,能够在“消化”教材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切入点,从而以点带面,制订出优秀的教案。“抓切入点”阅读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总结优秀教师的优秀课例的基础之上,是众多名师实践总结的成果。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抓切入点”阅读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们。新教师们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往往是照搬教参,或者是直接踏着前人的足迹教学。“抓切入点”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新教师学会处理教材,使得新教师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制订出令自己满意、让学生有收获的教学方案。新教师应当多多研读名师的优秀课例,学习名师的“选点”之道,试着去创建自己的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切入点课例动作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课例
动作描写要具体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