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1例的临床分析

2021-09-28高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心内膜炎感染性心脏病

高滨

(吉林市龙潭区人民医院 内科,吉林 吉林 132000)

0 引言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IE)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它也可能发生在没有心脏病的患者身上。病原菌以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和病毒[1]。主要表现为低热至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疲劳、盗汗、肝脾肿大、手指(脚趾)杵击、可发生血管栓塞,中青年患者较多。绿色链球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原体,但近年来已明显减少。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的加重,导致医学临床上发生心血管内膜受损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并且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埋下了极大隐患[2]。为了分析探讨关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有效治疗措施,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21例患有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诊断标准;②患者均自接受治疗,且患者家属全部知情,并与我院签署同意书;③患者均无精神异常者,听力完好,思维逻辑正常,无家族遗传者;④患者病历本齐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9~67岁,平均(48.00±5.34)岁;观察组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8~65岁,平均(43.20±4.3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用药原则治疗,用药青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0079,生产厂家: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剂量为10000000~20000000 U/d,通过静脉滴注,再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5020773,生产厂家: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州梅峰制药厂)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0.4 g/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再参照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给药治疗,以病原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参考,对于真菌感染患者采用两性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821,生产厂家: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第1次使用剂量为10 mg,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后续每次注射可增加剂量在5~10 mg,总剂量不能超过3.0 g;对于革兰阳性杆菌感染患者可采用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霉素进行治疗,每天使用剂量为8 g以内,不低于4 g,分为3次进行注射;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可使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0187,生产厂家: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注射,青霉素剂量为10000000~20000000 U/d,注射方法为静脉注射,链霉素的使用剂量为0.5 g,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每日注射2次。

1.3 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②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乏力、低热、贫血、血管栓塞等。③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临床症状有改善,轻微并发症发生;无效:患者各项改善指标均表现较差,严重出现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对所统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s, d)

表1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s, d)

?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其他心脏病的基础上[3]。病原菌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和病毒,主要为低温、温带贫血、疲劳、出汗、肝脾肿大和血管栓塞。绿色链球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原体,但近年来已大大减少。溶血性链球菌、肠道细菌和布氏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4]。对于做过局部口腔手术、流产、分娩或泌尿道手术、心脏手术患者或在呼吸道感染期间,细菌可进入血流。由于身体的防御机制,大多数不会造成伤害,然而,当细菌粘附在受损的心脏瓣膜或心内膜上时,它们将被局部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并被细菌包围形成植被[5]。细胞很难被吸收。当赘生物脱落时,细菌经常进入血液,产生反复出现的慢性细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由最初的心脏病传播。最常见的心脏病是瓣膜病(主要是心力衰竭)和先天性心脏病(法洛Ⅳ病、室间隔疾病、动脉不透血管和双主动脉瓣)。偶见于冠心病、二尖瓣脱垂和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6]。在上述疾病中,风湿性瓣膜病的比例近年来有所下降,而先天性心脏病和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则有所增加。近年来,据报道,没有基本心脏病的患者也会生病[7]。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绿色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细菌和真菌。里克特和衣原体也可能引起疾病。过去,90%的疾病是由非抑制性A型链球菌引起的,即所谓的细菌性心内膜炎。近年来,人们发现霉菌、里克特和病毒都能引起疾病,因此,它已转变为感染性心内膜炎[8]。正确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合理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前提。因此,有必要确定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白细胞增多、出血、心脏杂音、栓塞、脾脏、心脏瓣膜肿瘤和造血的诊断非常重要。治疗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使用抗生素,应尽快使用抗生素,使用剂量应该足够,注意疗程,确保用药安全,避免复发。由于该病易复发,治疗后,应进行一系列的随访。如果复发,护士应广泛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如果有必要,他们也可以确保抗生素的疗效。此外,在服药前,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实验室细菌测试,并根据结果服用适当的抗生素。本次研究报告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了参照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给药治疗的重要性与有效性。该病的预后与治疗时间、抗生素控制病原体的能力、心脏瓣膜损伤程度和患者的耐药性有关,在预防或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上因素。

综上所述,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将病原学检查结果相结合进行抗生素给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患者用药时间与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心内膜炎感染性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思考心电图之177》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研究
对感染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