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会计课程建设浅析

2021-09-27易翼

现代营销·理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金融会计课程建设教学

摘要:金融会计是以金融行业中的企业作为核算主体,对其金融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种行业会计,高校的会计专业学习均开设了金融会计相关的课程。本文试图对金融会计课程建设进行分析研究,期望能够促进会计专业在金融会计的课程建设中实现能力和素质的进一步突破。

关键词:金融会计;教学;课程建设

一、引言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行业会计,其中包含了银行会计业务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会计业务,但受课时的限制,部分院校的教学内容只涉及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同时与金融会计职业要求相对应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比重过小。因此对于这门课程,应当重视其凭证处理、业务流程关系和对账工作的特点,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所有资金清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修读该课程之前, 学生需要先学习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和金融学等课程,还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其应用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金融会计的学科属性,在有效的备课的基础之上,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掌握有关金融会计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完善金融会计教学,不断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应该是当前专业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金融会计的教学方向

金融会计的教学重点之一便是教授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金融会计是以金融行业中的企业作为核算主体,对其金融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种行业会计,为了能够让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强化工作技能,拓展会计工作的眼界和认识,高校的会计专业学习均开设了金融会计相关的课程。在授课中,教师着重对相关业务所涉及的账户进行分类和阐述,解析金融企业的业务所对应的会计账户,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同账户的区别和对应的实际业务,能够仔细阅读金融行业会计制度的相关会计核算规定。

其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发生了极大地改变,金融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也要积极探索、不断发展以适应新形势。金融会计的核算涉及到金融企业的具体业务模式和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认为所有的金融企业都在试图寻找适合的率差收益,那么利率在逐渐市场化的过程中将显现出一定的市场变化规律,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金融基础知识,同时又能够向学生解释会计核算办法的原因。

再者,在金融行业改革的进程中,商业银行、保险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都在逐渐调整其商业模式和盈利点,那么金融会计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判断当下趋势,尤其是涉及到金融市场技术时,其分布式记账模式对会计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将日益深入,在金融企业会计教学中引入金融市场技术是大势所趋,金融市场技术教育将成为各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国内高校势必发展创建金融市场实验室或金融市场学院,开设金融市场课程,那么如何能够将技术融于教学也将成为会计专业金融会计课程的研究方向。

三、目前相关课程的问题

第一,金融会计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侧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强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所占的比重达不到教学目的,也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要求。同时,实践教学部分由于教学资源的紧缺,再加上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使得实际开展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和限制。显然目前很多学校金融会计的教学都存在两者分离的现象,不利于达到相应教学目标。

第二,未考虑企业会计准则金融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规则和发展趋势。金融会计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那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会计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保障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准和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如果学生不能够详解财政部的会计核算要求方向,很难深入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式方法。在刚开始的银行会计业务中,学生对会计科目在不同行业的性质不熟悉,容易混淆。例如活期存款对于银行来说属于负债,而之前学过的一般商业企业科目中是属于资产业务;同时对于金融企业特别商业银行会计业务中的多凭证填制与传递不熟悉,对于金融机构内部往来清算了解不够,导致在切换会计主体的学习过程中显得比较生疏,对于会计科目的使用也存在不熟练问题。

第三,课内实验的构建缺失。学生缺乏对整体实验内容融会贯通的掌握金融会计课程内容有其独特的属性,不仅核算方法独特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虽然很多学校都有专设实验室或者购进相关软件,但是在实践环节仍然暴露很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将部分内容进行强化,而没有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实践内容的内在逻辑。一般认为会计学相关课程是需要课内实验提供理论巩固作用的,尤其是像金融会计这类课程,学生接触金融企业账簿的机会较少,对于凭证的认识不清晰,没有操作過金融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那么就极容易让学生误以为金融会计和工业会计还有商业会计是一样的,只是账户不同而影响学习效果。

四、政策建议

第一,课程开设要结合学生的研究方向。金融会计是在学生修习了会计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专业课程,由于有前期的基础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关注金融理论和金融技能问题。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就读初期会选择其发展方向,如注册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方向、管理会计方向、会计信息化方向等。这些发展方向决定了其事业发展的不同分支,由于会计是一门大类学科,因此分方向的教学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在金融会计课程开设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方向,选择合适的开课时机,作为行业会计本身是一种学习补充,因此建议可以在大三上学期或者大三下学期甚至是大四上学期开设本课程。

第二,增强实践教学。金融会计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而且实操环节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适当增加案例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能从实际的角度对金融会计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教师还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实践内容,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模拟环境中认识和理解实际工作内容,提高实操水平。所以,在教学中要增加课内实验的比重,设计多样性的实验环节,强化学生们的实操能力。

第三,教学设计需根据学生研究方向构建流程图。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教学设计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学设计本身,还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输出形式。本文认为流程图运用到教学设计中,能够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以银行会计业务中的支票业务和银行承兑汇票为例,流程设计必须清晰明了,在角色扮演中教授岗位职责和权限,模拟各种工作场景,让学生能够在流程设计与操作游戏分工里学习实操知识。

第四,改革教学模式。①教学大纲重建,剔除过时章节、找出需要融合金融市场知识的模块;②探索金融市场融入教学方案的途径,做到无缝对接;③利用金融市场技术提升相关专业深度。教学环节具体操作上,可以从“教、学、练、测、评”五个维度推进,提升整体教学能力。教:是指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实训指导等教学手段完成知识传授,布置阶段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相长;学:是指学生利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习资源(学习视频、教学 PPT、知识导图等)自主学习,分步骤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练: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完成理论知识的储备,再通过实践平台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加深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知识的掌握宽度和深度;测:是指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完成后,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测试,通过测试可巩固相关知识,使所学更扎实,也可测试前期教学效果;评:是指在教学任务完成后,通过问卷调查、学习心得等方式提炼学生在《金融企业会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会,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思考学习感悟、提升专业思考能力;也能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待改进。

五、结语

金融会计课程的开设对于应用型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而对于学生就业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金融会计对于其职业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但金融会计的教学过程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金融企业会计教学过程中,角色应从以讲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策划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点拨学习疑难和评估学习效果为主;引导学生在进入实际操作环节之前,要对原始业务条件进行充分查阅与研究,自行判断各经济要素的有效性。总的来说,完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应该是专业教师始终要坚持的教学目标。在互联网时代,教学过程向线上线下模式转型这种趋势不可逆转,这种优势也较为明显,那么教学团队在构建课程时也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的优势,设计出令学生满意同时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案。

參考文献:

[1]刘强,巩雪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金融会计为例[J].西藏教育,2014(04)

[2]杨小花.独立学院《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时代金融,2013(12)

[3]丁小云,郑文如,丁佐江.金融会计研究性教学模式思考[J].财会通讯,2012(04)

[4]于转利,张志恒.教学方法改革之思考——以金融会计教学为例[J].会计之友,2011(31)

作者简介:

易翼(1989--),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管理学硕士,讲师,武汉工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金融会计课程建设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金融工具会计对银行业的财务影响分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