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活动经验 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说明(二)

2021-09-26王丽娟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圆点端点线段

文|王丽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关注数学的本质

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老师很喜欢画画,你们想看我画的画吗?(课件出示两幅简笔画)

【说明: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线段呢?线段是几何概念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构成几何图形的要素,为了描述图形的特征,必须要研究线段。课前让学生欣赏的两幅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交代了线段从哪里来,为什么要研究线段,关注了数学本质。】

师:[课件上用两种颜色标出两类(曲和直)不同的线]仔细观察这两幅画,画上有许多线。这两种线有什么不同吗?

生:一种线是弯弯曲曲的,一种线是直直的。

(课件隐去画面其他部分,留下直的线)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直的线,它叫做线段。(学读线段,板书课题)

【说明:二年级的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区分直与曲的能力。从线条丰富的简笔画入手,通过“直”和“曲”的对比,在学生的自然分类中,初步感受线段的直,自然进入围绕线段的研究状态。为建立线段的视觉表象提供了第一个感知材料。】

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构建几何图形表象

1.拉线段。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条线。(实物投影展示一条弯曲的毛线)它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不能看成一条线段呢?

生:这条线是弯的,线段必须是直的。

师:你能把这根线变直吗?

(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拉直的过程)

师:现在这根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了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变直了。

师:捏住线的两端拉直,两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线段。

【说明:“拉线段”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认知学习的特点,用直观操作的方式来感知线段。把具有线段本质特征的物象——拉直的毛线,作为线段的“生活原型”出现,通过让学生操作把毛线由“曲”变“直”,丰盈了对线段“直”的体验,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初步建立了线段的表象。】

2.找线段。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黑板、课桌和书的一条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的这条较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课桌的这条比较短的边可以看成线段,童话书的这条边还可以看成线段。

师: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吗?一边指一边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注意指导学生指线段的方法,从线段的开始指到结束,指完整)

【说明:黑板的边、课桌的边、书的边,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的直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引导学生寻找线段,既丰富了实物感知,又及时强化了对线段是直的这一特征的感悟。同时配合学生指线段的动作(用手从线段的一端指到另一端),用这样形象的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端点,尽可能地贴近了学生的思维,初步渗透了端点的教学,感受线段是有长度的。整个过程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怎样让学生理解线段方面作出了努力。】

3.画线段。

(1)画线段。

师:你能不能把刚才找到的线段画一条在纸上呢?不要着急动手,先回忆一下刚才找到的线段都是什么样的。再想想你准备怎么画?为什么要这样画?

【说明:在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把生活中的线段画到纸上,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方法的产生。由于前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大都能够借助工具画出线段,整个过程自然而不露痕迹。】

(2)全班交流反馈。

●预设层次一:曲和直。(选取用尺和没用尺的两种)

师:(实物投影呈现两份作业)这两种哪种画得好?为什么?

生:这种直的好,因为线段是直的。

师:怎样才能画直呢?

生:用尺,沿着尺的直直的边画出的就是线段。

●预设层次二:方向不同,有长有短。(把尺的整条边画下来的和只画一部分的)

(实物投影展示两份作业,把尺子也放在所画线段下面)

问题1:这两位同学都是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的,他们画的都是线段吗?为什么?

生:这两条都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直的。

问题2:他们画的线段有什么不同?

生:长短不同。

生:第一条线段是从尺子开头画到尺子的结束。第二条线段是从尺子的开头画一段就结束。

问题3:还是这两条线段,它们除了长短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生:有的横着画,有的竖着画,画的方向不同。

小结:同学们画的线段有的横着、有的竖着、有的长、有的短,它们都是直的,所以它们都是线段。

【说明:整个反馈的过程,序列化的呈现结构化资源,同中有异,异中求同。这么多线段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直的,不同点在于长短不同,方向不同。】

●预设层次三:画出端点的。

(实物投影展示一份有端点的作业)

师:这是哪位同学画的线段?为什么这么画?

生:看见老师课件上的线段,模仿画的。

师:其他同学知道这两个小圆点是什么意思吗?

生:一头的小圆点表示线段开始,另一头的小圆点表示线段结束。

师:对,线段两头的小圆点就是用来表示线段的开始和结束的。

(示范画出线段的标准图)

师:线段的两端固定了,线段的长短就固定了。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要在线段的两端画出小圆点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小结:这两个小圆点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这是线段的?(一个端点)这也是线段的?(一个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

【说明:线段有端点吗?肯定有,点是线的界限,线段的两个端点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固定了线段的长度,从线段这一端开始到那一端结束,从而揭示出线段另一个本质特征:线段是有长短的,是可以测量的。端点的引入充分考虑到了以上因素,从学生指线段到画线段,都渗透了对端点的理解,随着一系列操作活动的推进,学生对端点的感悟呼之欲出,两个端点就表示出线段的开始和结束。】

(3)再画线段。

师:你能像这样再画一条线段吗?画好后指着线段的两个端点告诉你的同桌,你画的线段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4)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认识线段了吗?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线段?线段是什么样的?

生:直的,有长有短。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自己的脑中画一条线段——从一个端点开始,直直的画到另一个端点结束。有的同学画的线段比较长,有的同学画的线段比较短。有的同学的线段是横着画的,有的同学的线段是竖着画的,不过这些线段都是直直的。

三、巩固练习,关注数学学习的价值

1.你能从下图中找出线段吗?

(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说给大家听?

出示要求:先说你认为是不是线段,再说原因,最后问问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2.你能从这些图形里找到线段吗?

师:谁来指给大家看看?

出示要求:每个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针对第四个图形重点讨论。学生指明每一条线段是从哪里到哪里)

3.这里有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

师:能看懂题目的要求吗?谁来说说“每两点”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己操作。反馈:先展示连出两条的)

师:他连全了吗?还有哪两个点没有连?

(请其他学生补充)

小结:原来这个点要和它连,也要和它连,这个点也要……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线段,共可画出三条线段。

4.如果四个点呢?把每两点连起来,你又能连出几条线段呢?

[学生自己操作,反馈:先展示连出四条(一周)的。再让其他学生补充里面还有两条。并请一次连全的学生介绍经验]

小结:看来连线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这一周是不是每两点都连起来了,还要考虑里面是不是也把每两点都连起来了。

5.组成图画。

师:大家上课认真又爱动脑筋,王老师要送你们一个礼物!(课件出示三个点和四个点连起来组成的帆船)

师:刚才咱们连出的图形组成了什么图案?(帆船)老师就把连成的帆船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在数学的海洋里快乐地扬帆远航。其实除了帆船,线段还可以组成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

(课件欣赏)

师:同学们,发挥想象,用线段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吧!

【说明:数学学习的价值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数学学习促进知与智的发展;二是通过数学学习能改造客观世界,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线段”这个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与枯燥,教学对象又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那在课堂的练习中就应该充分考虑趣味性,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练习活动中,这样课堂活动就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小圆点端点线段
小圆点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例谈求解“端点取等”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方法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怎样画线段图
数线段
巧遇铅笔博士
基丁能虽匹配延拓法LMD端点效应处理
观察
数字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