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研究院“两体六策”横向军品配套任务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2021-09-24雷芸孔德霞杜威黄进令狐黎霓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

航天工业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军品研究院管控

雷芸、孔德霞、杜威、黄进、令狐黎霓 /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部分航天研究院型号抓总任务不足,科研院所下属三级单位为破除军品研制任务不足、批产任务单一等发展问题,逐步转向市场化发展,自主开发横向军品配套市场,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并逐步在军品配套领域实现产业化发展。随着总体军品任务的不断发展,军方加强了对军品横向配套任务的管理,各军工集团总体单位也对配套任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长期以来,作为二级单位的航天研究院主要以纵向型号任务对三级单位实施管理和牵引,配套任务属于三级企业自主行为,航天研究院层面缺乏对配套任务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导致配套任务管理层级无法顺畅衔接,企业发展各自为政,专业发展无序,同质化竞争日趋激励,无法适应军方、总体用户和企业自身发展要求,探索建立有效的配套任务管理体系成为航天研究院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航天研究院横向军品配套任务管理现状及分析

1.航天研究院横向军品配套任务管理现状

航天研究院作为军工企业的典型代表,主要以院、厂所两级架构运行,技术、资源、能力和市场主要集中在厂所。国内航天研究院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抓总型号任务饱满,抓总装备任务占比较大,配套任务占比较小,配套任务主要以厂所管理为主;第二类是没有抓总型号任务,完全以配套任务为主,配套任务作为研究院主要业务运营的载体,资源力量投入充分、齐备;第三类是抓总装备任务相对不足,配套任务占比较大,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研究院大部分资源投入到抓总装备任务管理中,配套任务管理仍然以厂所管理为主,随着竞争性采购日益加剧,军工集团之间相互协作和配套逐渐增多,相关要求也更加严格,加强该类研究院配套任务管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2.航天研究院横向军品配套任务管理分析

配套任务相较于抓总型号任务和横向民品任务,在任务性质、来源、管控模式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具备军品任务性质,完全按照军品业务管控模式实施管理;二是任务主要来源于各军品总体单位,客户对象相对固定且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三是相对于一般民品,客户更关注产品进度、质量、服务保障等能力;四是获得集团层面的资源投入和保障力度相较于抓总型号任务较少,主要依托厂所独立开展工作,顶层牵引和拉动不够;五是横向军品任务专业众多,业务分散,质量管理风险大。基于上述特性,有必要强化配套任务进度管理,更好履行强军首责;发挥研究院整体资源和协调能力,牵引所属单位进入更多军工领域配套市场;系统开展配套专业发展规划,避免内部无序竞争,实现研究院整体效益提升;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有效管控企业发展风险。

3.航天研究院构建横向军品配套任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管理现状和分析,开展航天研究院配套任务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配套任务作为国防装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讲究“小核心、大协作”发展背景下,军品配套更多地受到国家、军方、上级机关的重视和关注,构建配套任务管理体系是航天研究院更好履行强军首责的需要;二是构建院层级管理体系,弥补了上下管理链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推动三级单位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争取更多市场,有助于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三是培育和发展壮大军品配套产业,提升配套专业核心竞争力,避免发展结构单一,有助于实现企业发展规模和整体效益提升,是航天研究院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

二、航天研究院“两体六策”横向军品配套任务管理体系内涵

“两体六策”横向军品配套任务管理体系主要以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2 个体系为基础支撑,在实现有“人”管理和有管理制度支撑的基础上,在院厂两级实施规划牵引、市场开发、技术创新、过程监督、质量保障、考核激励6 个方面的管控策略,如图1 所示。融合院厂两级管理资源和能力,助推相关业务更好开展,实现配套任务整体性、系统性、规范性管控,满足军方需求、用户需求、上级需求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践行强军首责,推动配套任务高质量完成,实现研究院整体发展水平提升。

图1 “两体六策”横向军品配套任务管理体系示意图

三、航天研究院“两体六策”横向军品配套任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建立纵向管控和横向覆盖的组织保障支撑体系

实施院层面纵向管控和牵引。明确院、厂所两级主管领导和主管业务部门,成立横向军品配套业务管理处室,在厂所已有类似机构职责中明确横向军品任务职能,建立两级纵向管理组织机构,负责横向军品任务归口管理。院层面计划、技术、质量、人事、财务等业务部门全面配合,履行与配套任务管理相关的经营指标、技术创新、质量监督、人才队伍和资金保障等职责,在院层面推动军品配套产业发展。

实现横向业务管理覆盖。在厂所层面,以市场开发部等机构履行配套任务归口管理职责,相关部门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形成院、厂所两级矩阵式管理模式;同时围绕市场开发和客户维护需求,厂所层面成立各地区市场营销机构,建立以市场开发部为管控中心,各地区市场营销机构为市场触角,技术、生产相关部门横向配合的联动组织管理模式。

明确军品配套产业战略支撑地位。明确将配套产业发展作为研究院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确定建立国家重大工程及武器装备配套基地的发展目标,成为研究院规划建设的“四个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配套基地建设方案论证,纳入研究院转型升级、一大目标三步走实施方案,不断强化院层面对军品横向配套产业发展的顶层牵引。

2.建立覆盖业务全流程管控的制度保障支撑体系

确定顶层管理思路。围绕配套任务管控需求,建立院层面配套任务管理顶层制度性文件,明确配套任务管理工作涉及的职责分工、规划牵引、市场开发、计划管理、技术开发、信息管理、考核激励等管理目标和要求,形成院层面业务管理工作流程。要求厂所单位同步构建具体业务管理实施细则和要求,构建全流程覆盖的制度保障体系。

制定专业支撑性管理文件。在顶层制度框架下,建立多个专项制度,实现院层面对具体业务的精准管控。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配套任务,制定更加严格的管控要求,明确国家重大工程配套任务分类、计划管理、信息分类和及时报送要求;针对配套任务质量管理,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实现配套任务与纵向军品任务一个体系管理;制定军品配套科研项目管理要求,规范军品配套科研项目申报和项目对接工作流程,实现科研项目合作转变为配套业务合作。

3.实施军品配套产业发展顶层规划和牵引机制

明确军品配套产业战略支撑地位。明确将配套产业发展作为研究院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确定建立国家重大工程及武器装备配套基地的发展目标,成为研究院规划建设的“四个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配套基地建设方案论证,纳入研究院转型升级、一大目标三步走实施方案,不断强化院层面对军品横向配套产业发展的顶层牵引。

纳入战略规划体系。制定并发布“十三五”横向军品配套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明确五年发展路线图,以规划和动态调整目标为牵引,推动厂所单位完成横向军品配套产业涉及的基础管理、技术发展、市场开发和经营收入等规划目标,牵引厂所实现跨越发展。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推进优势配套专业实施三年滚动产业化发展计划,在管理体制、考核激励、业务模式等方面实现创新,构建军品配套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4.实施面向客户需求的市场开发运行机制(见图2)

图2 面向客户需求的市场开发运行机制示意图

开展多样化市场开发顶层牵引。以年度横向军品配套市场开发工作策划为牵引,确定市场开发目标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和评估;实施“五个一”工作机制,从院、厂所两级领导层面带头开拓市场,每年确保完成一个合同签订、一个项目落地等市场开发量化目标;院层面定期开展高层营销和推介活动,帮助厂所单位理顺与总体单位的沟通渠道,争取重大项目落地;定期发布院级军品配套领域新产品开发成果清单,召开院级市场营销专题推介会,实现整体营销和协同营销;推动内部配套市场开发,推动厂所单位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实施军品配套客户分级管理,推动各单位开展战略用户、核心用户和一般用户分类管理;积极依托院级抓总项目外配套任务分工定点,实现反向配套,构建双向合作关系,筑牢长久合作基础。

创新市场开发工作机制。针对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等行业配套任务共性需求,建立领域营销负责制,实施“家门口”服务机制,实现对同行业多个总体单位的市场对接,实现关联性目标市场全部配套;建立军品配套市场开发目标后评价机制,从目标市场项目锁定、分析评估、分类管理、动态管控4 个方面实现动态管理;针对重点目标市场,厂所级建立“市场+ 技术+ 生产”业务团队,实现互相支撑,快速响应,争取立项中标;针对系统级横向军品配套任务,院层面建立多单位、多领域专家参与的协同项目开发团队,共同推动争取系统装备配套项目落地;推动建立区域性院级市场营销机构,整合厂所资源,打造横向军品配套任务争取与实施总承包制创新试点,实现配套任务管理不断变革与创新。

5.实施规划牵引性配套专业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提升配套专业核心竞争力。院层面按照横向军品配套产品体系梳理专业技术体系,识别各厂所核心优势专业,强化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对标,正视发展差距,寻找差异化发展路线,明确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培育专业等不同类别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开展专业技术发展规划论证,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和施工图,推动厂所一张蓝图干到底,切实提升核心专业竞争力,支撑横向军品配套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储备。精准配齐专业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激励力度,推动各优势配套专业单位积极布局前沿技术研究,聚焦专业领域内短线、瓶颈军品配套供应需求,瞄准航天强国战略和军队新质作战需求,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研究,实现横向军品配套产业发展从总体需求牵引型向配套专业技术发展推动型转变。

6.实施纠偏性计划管理与过程监督管控机制

纳入科研生产计划统一管理。以年度科研综合策划为牵引,开展年度配套任务专项策划,全面梳理已在手、待落实、拟争取的配套任务,与纵向型号任务一并策划、一并检查。下发年度配套任务科研生产计划表,分类分级管控任务,实施季度盘点、月度考核与动态调整。同步将配套任务经营性指标、市场开发等专项工作纳入科研生产计划考核,推动研究院规划和年度发展目标的实现。

实施重点任务进度纠偏和专项管控。建立院、厂所两级配套任务计划偏离预警机制,以年度计划为纲,及时对计划偏离一周、双周、一月、两月等任务实施专项预警,对进度偏离一月以上的任务实施院级重点管控。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配套任务和重点专项任务,按照纵向抓总型号管控模式,建立院-厂两级项目两总系统,制定专项计划实施动态监督。院-厂所建立与总体单位院-厂两级对口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和接收总体单位需求,统筹协调资源,保障重点任务需求。

7.实施双重监督和重点管控的质量管理机制

实施双重质量保障监督。配套任务质量保证工作遵照总体单位有关产品保障要求,将配套任务质量监督管理纳入研究院质量体系同步管理,在院级质量监督保障、质量目标策划等工作中同步部署和检查。在厂所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置专职配套任务质量监督管理员,具体负责贯彻落实总体单位和研究院双重管控要求,确保配套任务质量监督到位。

对重点配套任务实施加严管控。对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配套任务实施“终身制”质量监督管理,对涉及的配套任务进行全面清理,建立院级配套产品电子档案,覆盖配套产品使用单位、型号规格、装机数量、装机部位、应用场景、工艺更改信息、质量问题信息、试验信息等20 个“身份”信息,确保配套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信息可追溯。在开展重大任务试验之前,组织厂所单位围绕输入要求、设计逻辑、生产制造、试验验证、指标满足等方面系统开展质量复查和反向审视,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风险应急预案,确保不将配套产品问题上交总体。

对重点配套任务实施加严管控。对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配套任务实施“终身制”质量监督管理,对涉及的配套任务进行全面清理,建立院级配套产品电子档案,覆盖配套产品使用单位、型号规格、装机数量、装机部位、应用场景、工艺更改信息、质量问题信息、试验信息等20 个“身份”信息,确保配套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信息可追溯。在开展重大任务试验之前,组织厂所单位围绕输入要求、设计逻辑、生产制造、试验验证、指标满足等方面系统开展质量复查和反向审视,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风险应急预案,确保不将配套产品问题上交总体。

8.实施基于绩效考核的横向军品配套任务管理奖惩机制

建立年度量化考核奖惩机制。将配套任务管理有关指标纳入研究院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针对收入、合同、增长率、任务考核四方面要素,形成收入指标完成率、收入同比增长率、新产品收入贡献率、新签合同额、新签合同增长率、重点项目签约、合同履约率、新方式获得新市场、重大专项任务保障、专项管理工作等9 个方面100 分量化考核绩效评价表,考核结果在年度厂所班子成员绩效中兑现。

实施配套任务专项激励。院层面实施重大项目专项激励,对推动实现重大配套项目落地的,按季度进行申报和兑现;各厂所建立本单位差异化激励政策,提升横向军品配套市场开发人员工作积极性;按年度开展院级配套任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提升系统人员岗位认可度和获得感,有助于推动业务管理更加规范化运行。

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以纵向抓总任务为主业航天研究院的典型代表,通过在研究院顶层管理体系中构建“两体六策”横向军品配套任务管理体系,推动配套任务管理由碎片化、零散化向体系化、规范化转变,为同类型军工产业集团管理此项业务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具备一定的推广效应;在院层面强化配套任务进度和质量管控模式下,厂所单位高质量完成了承担的各项国家重大工程及重点型号配套任务,切实履行强军首责,进一步提升了研究院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在院层面强化顶层规划和牵引,推动厂所单位经营发展规模持续提升,横向军品配套产业板块经济规模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了研究院整体发展效益。

猜你喜欢

军品研究院管控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军品智能包装的理论研究
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不是我!是他捣乱!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小议国内军品市场特点与营销策略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以美声承载音乐剧——北大歌剧研究院牵手“堂吉诃德”
浅析军工科研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