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1-09-22杨惠

科技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社交网络思想教育应对策略

杨惠

摘要:信息时代背景之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与革新,而高校大学生也成为互联网网民中的主力军。本文立足于新型社交网络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之下,深入分析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造成的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缓解思政教育矛盾的有效应对策略,以期相关结论能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社交网络;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对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革新和发展,多途径的社交网络也随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应运而生,其不仅有效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渠道,也显著提升了当代大学生工作学习的效率。但是社交网络的发展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挑战和困难。如何借助社交网络发展的优势,因势利导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社交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加大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主力军,其承担着推动国家社会进步、引领意识,发展潮流的重要使命。但是目前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多元化意识形态,对于大学生的主流意识产生了一定冲击。加之学生尚未出身社会,社会经验的匮乏导致大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依然存在很大短板,其思想意识发展极易受到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干扰,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难度。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被显著削弱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体系之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对其未来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培养大有裨益。但是社交网络的普及对于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产生了一定冲击,使得学生突破了高校为其构建的思政教育环境,从而得以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渠道见识更为丰富的思想观念,而这将会对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削弱。

(三)高校思政教育者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工具的持续更新

社交网络受到了广大年轻大学生的喜爱和认可,网络上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也对大学生的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对于具有多年教学资历的思想与政治教师而言,其对于新型社交方式和网络应用方法的适应能力相对不足,对于现代教育理念也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和认可。因此就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者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工具的持续更新,无法切实顺应教育发展潮流来转变自身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二、社交網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的创新功能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理性的角度认识社交网络的双面性,由此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因势利导,利用社交网络展开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基于对于社交网络的深刻理解前提下,教师应当掌握利用社交网络开展高校教学的创新途径,从而有效应对社交网络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同时,教师也应当重视自身教学专业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在正确网络意识的引导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不再将教师看作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而是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结合社交网络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媒介,从而利用微博、QQ等多元化的社交媒体软件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趣味性、实效性的思政教育教学平台,通过社交网络的渗透教育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二)创新网络理论教育,强化思政工作组织建设

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关键内容,因此在社交网络广泛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理论教育的创新改革,由大局观念的培养原则出发,提升大学生对于多元化意识形态的甄别能力,由此保证其始终保持在正确的思想道路上。同时,高校内部思政工作组织建设也是保证大学思政教育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教研部门可以专门设立针对高校内部网络社交平台的工作小组,组内成员可以由各个院系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专门负责管理校内社交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热点新闻播报、思政活动宣传等,为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内专属社交平台,由此实现思政教学工作的网络媒介拓展。

(三)健全社交网络监管机制,规范思政教学环境

在信息化时代,手机是人们认知社会生活的重要媒介,更是与人建立社会联系的通信工具。大学生已经养成了手机不离身的习惯,时刻手捧手机的现象无处不在。教育部门和高效应当采取合理措施,帮助学生客观认知手机功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络。第一,高校应当从健全监管制度入手,以制度为依据严格规范学生使用手机的场合及频次,坚决杜绝不规律、无节制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多数中学不允许学生使用通信工具,步入大学后进入相对宽松的管理体系内,自觉性差的同学易沉迷于社交网络及其他网络娱乐活动中,只有学校加强监管力度,才能防范学生滥用社交网络导致学业荒废的现象出现。第二,高校方面应当重视网络舆论的力量,通过学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推送蕴含先进思想和价值理念的作品。利用社交网络诈骗等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交网络,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规范化落实。

三、结语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因势利导发挥社交网络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形成对国家、对人民的强烈使命感,从而构建更为高效的思政教育课堂,促进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的规范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钊.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0,(02),34-35.

[2]谢礼炮.社交网络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3(01),116-118.

[3]何蕾,陈玉莹.“互联网+思政”视域下加强高校商科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20,42(03),125-128.

猜你喜欢

社交网络思想教育应对策略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