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政教育嵌入实训的机理、问题及提升策略

2021-09-22王勇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现代学徒制思政教育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思政、专业、实训三个课堂在需求、标准、过程和评价四维度融合具有内在机理。但是,囿于观念认识、课程衔接、管理逻辑等原因,思政嵌入实训面临课程衔接简单、知识供给匹配不精准、考核评价分割脱节等问题。因此,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政教育嵌入实训亟须改进与优化。文章建议以模式创新、课程重构、双师协同和管理变革来完善“德技并修、育訓结合”的育人机制,使思政教育更好地与实训相结合。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思政教育;实训;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王勇(1983- ),男,辽宁大连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博士。(北京  10017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校合作对北京高职贯通培养的促进机制和提升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CAA17021,项目主持人:王勇)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8-0107-05

自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到2019年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在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整体育人框架下,双环境(学校+企业)、双主体(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双身份(学生+员工)对传统高职思政教育提出了挑战和要求。一方面,思政教育需要向实训延伸,思政社会实践作为提高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和理论教学的有效延伸,需要吸纳专业课实训和企业实践;另一方面,实训课程需要推进“课程思政”,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实训是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思政教育嵌入实训将有效突破思政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并健全实训考核方式,是现代学徒制改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思政教育嵌入实训的内在逻辑:一个结构化框架

1.需求融合:德育资源与实践资源的整合。社会实践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其中占高职课程“半壁江山”的实训实习逐渐成为思政课的重要实践资源。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进,专业课推进课程思政也由校内理论课堂延伸至校内外实训课堂,思政的嵌入为实训课堂提供德育资源。因此,思政课与专业课两者的实践融合是必然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丰富思政课程的社会实践需求。实训课程具有实践性、操作性、情境性的“缄默技术知识”属性,其营造的真实性、复杂性、综合性环境给思政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践资源。究其价值,一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实现“借船出海”,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嵌入专业实训的叠加教学,有利于缓解现有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以及与专业实践脱钩等问题;二是可进一步拓展教学渠道,实现“趁热打铁”。作为传统思政理论教学的新补充和实践教学的新载体,实现思政教育的知行闭环。第二,实现专业的课程思政的需求。思政嵌入专业可填补高职实训实习期间思政教育的缺失,化解实训周、暑期实习、毕业实习等阶段德育断线等问题。

2.目标融合:德育价值与职业价值的衔接。第一,思政教育与实训在目标内容上具有一致性。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多个维度,思政教育既要培育学生(学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顾及职业素养的提升。而实训同其他所有课程一致,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同时侧重于将思政和专业理论知识践行于日常和工作之中。第二,思政教育与实训目标的实现形式上具有互补性。思政嵌入实训是“预则立”的过程,高职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是相匹配的,思政教育精准嵌入实践技能学习过程,实现叠加与共振,从而避免重复实践。不仅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工匠精神及职业素养内化于心,还有助于思政理论知识外化于行。共同目标的达成依赖德育价值与职业价值的衔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3.过程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耦合。实训实习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具体过程可细分为认知实训、专业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定岗实训五个阶段,每个过程既突显不同的德育内涵,也为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提供了实践载体。过程融合的现实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实现理论和实践整合过程的内在需要,现代学徒制下思政教育嵌入校外实践教学场所和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和践行所学的思政理论,做到“干中学”“知行挂钩”,破除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另一方面是实现思政与实训教学效率提升的需要,专业实训和企业实践具有体验性和交互性特征,将思政理论知识具体化、场景化和应用化,不再靠过多背景铺陈和情景营造,以及传统教学空泛描述和抽象举例,两类课程在时间上融通、空间上贯通,实现思政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耦合效应。

4.评价融合:理论学习评价与行为表现评价的结合。思政嵌入实训可实现评价内容一体化和评价过程同步化,其优势涵盖两个层面:一方面,评价融合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包括知识学习和态度学习,态度学习的发生经过价值认知、情感好恶、行动倾向三个阶段。思政嵌入实训的一体化评价可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完整闭环,同时可检验和评价知识、技能以及态度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评价融合是符合思政育人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一是考核主体多元化,高校和企业、思政和专业教师共同评价可以做到全面评价;二是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评价可避免“重知识、轻品行”的书面考试,增加“道德品德、知识技能、行为态度结合”等现场考核,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评价结合,防止知行脱节。

二、思政教育嵌入实训的现实问题:探索实践的反思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思政教育嵌入实训实习的过程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双环境”“双教学”衔接问题尚需理顺。第一,学段衔接是思政与实训衔接面临的首要问题。教学时间和场地空间等“双场所”产生的现实约束条件是决定高职思政教育嵌入现代学徒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但目前面对双元环境,校企对接尚未形成有效机制。一方面,学时安排“模式化”让思政和实训之间无法实现工学交替或无法共同开展合作教学;传统思政实践教育主要依托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体系开展教学,即使关注实体性体验性实践,也主要是实践基地与课程结合、场馆与课程结合、展园与课程结合,并没有注重与专业实训实习、暑期实习、企业实践、毕业实习有效匹配,从而未形成思政不断线的衔接机制。另一方面,根据校企合作模式的差异,当前现代学徒制形成了六种模式,即外联内训式、整体推进式、联盟组团式、产业园区嵌入式、成人双元制、工作坊式等,考虑不同现代学徒制开设专业间的差异,思政和实训融合,难以套用单一模式。第二,教学衔接是“双教学”环境下德育资源有效整合的关键问题。尽管当前现代学徒制已全面推行,但高职思政教育嵌入实训以及专业课程思政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其联合育人机制涉及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组织形式、考核形式等方面,目前还存在重视不够、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手段单一、组织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2.“双课程”“双课堂”知识模块亟待重构。第一,思政课程同实训课程衔接不紧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明确高职实训所需塑造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也需明确思政教学所蕴含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虽侧重点有所差异,但仍需找到思政课与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交集,进行精准衔接而非宽泛笼统的教学。因此,两类课程亟待从顶层设计以及教学模块重组着手解决以上问题。第二,思政供给同实训实习需求匹配还有欠缺。目前思政介入实训的方式已经形成了辅导式、反应式、观察式三种类型,但尚未形成理论与实践的闭环。思政实践理应具备职业教育所蕴含的训育结合、理实结合等类型教育的特征,当前尚未体现职业教育和普教的特征差别。第三,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实践课程改革滞后。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有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学习过程信息化,尽管国内实践教学涌现了多种在线学习平台以及仿真技术,如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现实)体验实训室,但缺乏校企“双课堂”的组织与流程创新,亟待探索思政嵌入专业实践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和为实践提供沟通和互动的信息服务平台。

3.“双导师”“双身份”教与学的能力有待提升。第一,学校、企业、师生对实训和思政结合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校内外的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更多侧重于技术与技能培养,“三全育人”理念下传统思维惯性依然存在;校企间的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嵌入实训的职责也存在认知不足;思政领域的研究更多关注高职教学层面,而实践育人方面凸显职业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学生也认为实训课程的主要任务为技能提升,忽略了其中的思政喻意。第二,“德育”与“技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思政教师因为“不懂专业”与实践脱节被边缘化,效果评价上往往使得思想道德评价地位弱化。企业导师虽然技能操作水平和動手能力强,但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的能力薄弱,致使思政育人存在缺位或不足的现象。此外,目前思政和实训师资缺少配合和合作机制,急需形成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等多主体相互配合的育人机制。第三,现代学徒制下德育考核机制不完善。现代学徒制评价上既要努力扭转传统教学“笔试多综合评价少”的现状和“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又要摆脱专业实训和企业实践重业务技能、轻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倾向,急需将课程标准融入职业标准,进一步探索如何在实践活动的考核上做到“德”与“技”双维度并重。

三、思政教育嵌入实训的提升策略:校企协同思政育人机制

1.搭建思政实践教学载体,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第一,重视三类课堂教学载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嵌入实训涉及校内外“公共基础课实践活动”“专业课实训”“企业实践课”的三课堂①。“校、企、行、政”四方转变工作思路,需要多个主体转变认识观念和形成大德育观的共识,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体现专业性的同时,重视三类课堂实践的思政内涵。实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平台,可以把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道德行为规范物化为鲜活的教育载体,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新渠道与构建实践教学的新路径。第二,构建思政与实训多元衔接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高职思政教育适应和兼容现代学徒制的工学交替特征,依据理论学习与实操实训之间的互补关系、融入关系、顺序关系,来变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依据对多种情形考察分类,初步提炼出了思政课社会实践嵌入实训的三种模式。其一是预置任务的“飞课堂”模式,实践载体时空分离情况下,以思政教师主导、企业导师参与,形成辅导式教学的“考试+实训报告”双评价机制;其二是思政实训室模式,主要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构建的实训室为载体,理论和实践教学在时空上重叠,思政教师开展场景化教学,并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实践,最终以“考试+实训室表现”作为主要评价考核形式;其三是“双课叠加”模式,以实训室或企业为载体,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企业导师现场共同授业,最终形成“现场表现+书面考核”的观察式双评议。此外,思政嵌入实训教学模式还有其他的相应模式,如双主体同步育人的“双螺旋”模式、工学交替下教学交替的“旋转门”模式等。

2.重构思政课教学内容,突出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性。思政教育嵌入实训是一种教育目标优化和教学内容清晰化的过程。以学校为阵地的思想道德、法律观念、价值品行等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学徒制区别传统学徒制的重要方面。思政将理论教学同实践应用衔接,既要认清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中的缺失部分和薄弱环节,又要避免重叠内容的重复教学。一是应建立现有课程体系的目标关联。课程体系是思政教育的基础,明确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实训所需塑造的价值定位,为校企协同育人构造底层知识框架和把好育人的根本方向。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筛选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思政课的关联知识,注重挖掘和整理专业课、实训课和企业实践课与思政关联的理论和主题。二是将思政理论教学的知识模块化。现代学徒制要求技能培养的顶层设计以及教学模块重组,可采取逆向循环式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以任职要求为起点,逆向倒推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态度和情感,形成思政应传授知识和塑造的价值。例如,某类企业实训,其职业素养可评价内容包括态度、行为表现、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由此建立思政基础课程模块、理想教育模块、职业教育模块、创新教育模块、社交教育模块等,通过企业案例提升思政课程的前沿性。三是突显实训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思政嵌入实训需要区别不同行业和专业、不同课程和岗位的学科属性和差异,从学科专业课角度构建的课程思政目标将是思政嵌入实训的衔接点和枢纽。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划分②,包括文史哲类、经管法类、教育学类、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艺术类七大门类和高职专业分类和课程。应针对不同专业实训的特点提炼不同的思政元素,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劳动、心理健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类别。

3.协同双师主体,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依托融合型师资队伍,思政教师同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联手,校企共同组建“德技双馨”师资团队,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各自为政”的缺陷,实现校内与校外思政工作的互补。第一,注重教师队伍课堂教学的协同合作。在校企合作早期开展几轮磨合,如“同上一堂课”等,增加了解和统一认识、共同制定课程方案和学习任务等。不要求思政教师钻研专业技术,也不要求“师傅”擅长理论教学,双师配合做到扬长避短。第二,建立沟通机制和双向互促的培训制度。企业导师、校内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面向思政同社会和企业实践结合的现实困境和教学特征进行深入沟通,围绕实践课堂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等主题定期交流和培训。第三,双师协同探索“教、学、做一体化”,“育训结合”实现品德素养和技术能力同步。不同学段衔接的各类模式旨在理论同实践同步,工作与学习结合,实现“课岗融合”。既要将理论知识延伸到课堂实训和企业实践,也要让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承载理论指引。传授技能和价值引领不脱节,双师队伍探索培育技能训练与思想素质、纪律意识、协作能力等素养协同的思政育人路径。坚持将内化于心的理论知识,如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法制精神,和外化于行的纪律考勤、工作态度、为人处世、职业操守等渗透进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体系中,打造思政理论知识从消化、吸收、转化到显化的一体化链条。

4.变革教学体系,实现“知行合一”目标。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政教育嵌入实训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教与学双方组织形式、课程考核形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教学目标的整体谋划。立足行业和岗位特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用人规划,修订和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个层次的身份转变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在实训實习环节科学合理设定德育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增加思政教师参与实训的环节。同时确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实训课程相关主题,在课程体系中实现思政与实训的一体化融入,在教学内容上保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管理与教学队伍的有效衔接。思政嵌入实训的教学双方应纳入校企合作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之中,在思政部、企业导师之外,还需教务处、学工部、就业处、校企合作办公室、企业人力资源部等多方通力合作。注重建设骨干互兼、动态组合的师资队伍,如聘请技术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劳模、企业家、社会名人等担任企业导师。第三,共同制定科学的实训评价体系,兼顾学校考核和企业考核,制定“学业标准”和“学徒标准”。设置柔性教学管理,实训管理制度中增加德育规范,考核结果采取多样形式,如“双课堂”模式可将企业师傅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报告和学生撰写实训的心得报告设定比例为15%—30%分值,计入思政课或实训课两门成绩;“飞课堂”可建立企业学分认定标准以及学分互换等机制。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构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结合的评价,引导学生(学徒)成长为“知行合一”和“内外兼修”的高质量人才。

[注释]

①平静,徐飞跃,王钢.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9(6):88.

②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1-06-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参考文献]

[1]李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13) :46-48.

[2]连志霞.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厦门华天学院荣航邮轮订单班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29):148-149.

[3]王丽霞.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7): 316-317.

[4]王勇,任皞.高校思政社会实践嵌入实训的三种模式创新研究[J].成才之路,2020(7): 6-7.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现代学徒制思政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