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髓系肉瘤5例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

2021-09-22黄颖楠丁彩霞陆建荣王晓敏任栋栋孙瑞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髓系肉瘤免疫组化

黄颖楠,丁彩霞,陆建荣,袁 勇,张 娟,王晓敏,任栋栋,孙瑞芳

髓系肉瘤是由成熟或不成熟的髓系原始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可在骨髓及骨髓以外的部位发生[1]。髓系原始细胞浸润并破坏原有的组织结构,并形成肿块,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其本质是骨髓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生。该肿瘤非常少见,易误诊为肉瘤或淋巴瘤[2]。临床可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或发生于白血病的基础上,或者为白血病的首次复发病灶。当发生于髓外组织而临床上尚未出现白血病的症状及体征时,易误诊为各种类型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本文分析5例不同部位髓系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特点,以提高临床与病理医师对其的认识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5例髓系肉瘤标本,有完整的标本档案和临床资料,标本离体后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患者均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截止时间2020年12月31日。

1.2 免疫组化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pan、CD43、CD117、CD45、MPO、CD20、Ki-67、CD68及CD3均为即用型鼠抗人单克隆抗体,购自福州迈新公司。全自动Ventana Bench Mark Ultra检测平台。常规烤片,脱蜡至水,在EDTA+Tris(pH 9.0)修复液中进行抗原修复,通用型二抗室温孵育30 min,DAB显色。

1.3 FISH法MYC(8q24)扩增探针、CBFB(16q22)基因断裂探针(中国广州安必平公司),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玻片预处理后,样品和探针同时变性,杂交后洗涤及复染,避光操作,荧光显微镜下结果分析。判读标准:计数100个肿瘤细胞,计算红绿信号比例,MYC扩增信号≥2为阳性结果,CBFB断裂信号≥15%为阳性结果。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5例患者发病部位分别为睾丸、子宫颈、肺、颌下腺及牙龈,年龄32~68岁,血常规3例出现三系降低,2例正常。1例患者20年前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入院后行骨穿刺示急性髓系白血病m2及急性髓系白血病m5b,1例未见异常,1例未行骨穿刺。

2.2 病理检查

2.2.1眼观 例1为右侧睾丸切除标本:大小6.5 cm×5.5 cm×4.5 cm,切面灰黄、灰绿色,质中(图1),其余病例均为小活检标本。

图1 睾丸肿瘤切面呈灰绿色 图2 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中等大小,圆形或卵圆形,间质主要为血管,可见残存的曲细精管 图3 高倍镜下细胞核不规则,可见分叶核及小核仁,胞质较少,嗜碱性,部分细胞核偏位,可见散在分布的中幼粒细胞或晚幼粒细胞 图4 肿瘤细胞中MPO呈弥漫阳性,EnVision两步法 图5 肿瘤细胞中CD117呈弥漫阳性(与MPO同一区域),EnVision两步法 图6 肿瘤细胞中CD43呈弥漫阳性,EnVision两步法 图7 MYC扩增探针为阴性,FISH法 图8 CBFB分离探针为阴性,FISH法

2.2.2镜检 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条索样排列(图2),瘤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大,圆形或卵圆形,胞质较少,胞核染色质较细腻,可见小核仁,核分裂易见,其中2例可见散在分布的中幼粒细胞或晚幼粒细胞(图3),间质见少量纤维和血管。部分细胞类似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有明显的核仁,部分染色质透亮。

2.2.3免疫表型 5例肿瘤细胞MPO(图4)、CD45、CD117(图5)、CD43(图6)、CD68(PG-M1) 均阳性,CD3、CD20、CKpa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40%~80%。

2.3 FISH检测本组5例MYC扩增探针及CBFB分离探针均阴性(图7、8)。

2.4 治疗与预后发生于睾丸者行手术切除,化疗后存活至今,其余4例行吡柔比星+阿糖胞苷方案化疗,随访10~24个月死亡。

3 讨论

髓系肉瘤是指髓系原始细胞在髓外增殖,可同时发生骨髓疾病的髓系肿瘤,也可单独发生。有些病例提示髓系肉瘤可能有复发,而其他病例可能是发生急性白血病的最初迹象[3]。在成人中约1/3髓系肉瘤与骨髓疾病同时发生,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等,1/3患者有髓细胞肿瘤的病史,本组3例伴急性髓系白血病。

3.1 临床特点髓系肉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4],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颅骨、副鼻窦、胸骨、肋骨、椎骨,本组有1例发生于子宫颈,1例发生于睾丸。

3.2 组织学特征髓系肉瘤新鲜组织常呈淡绿色,故也称绿色瘤,因为瘤组织内含有过氧化物,暴露于日光后绿色消退,用还原剂(过氧化氢或亚硫酸钠)可使其绿色重现[5]。本组病例中发生于睾丸者切面呈绿色。

镜下瘤细胞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呈弥漫性、腺泡状或列兵样排列,少数病例呈条索状、巢状及片状排列[6]。瘤细胞中等大小,圆形、卵圆形或呈巨核状。细胞质稀少,浅淡,部分细胞裸核状,核质比大,胞质致密均匀,胞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肾形核或分叶状核,核浓染,核膜较薄,部分病例可见核沟,还可见印戒样细胞或浆细胞样细胞。巨核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可见分叶状核。染色质多数呈细颗粒状,少数呈空泡状,一至多个核仁可见,核分裂象及凋亡易见,可见幼稚或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或嗜中性粒细胞。

3.3 免疫表型部分髓系肉瘤单纯依靠组织学形态诊断较困难,免疫组化是重要的检测方法。CD43和Lysozyme(溶菌酶)是最敏感的标志物,在大多数病例中阳性率为100%[7]。本组5例CD43均胞膜弥漫强阳性。

MPO灵敏度和特异度高[8],阳性率为83.6%~100.0%,被认为是诊断髓系肉瘤最有帮助的指标,伴母细胞分化时MPO阳性率降低。CD117在髓系肉瘤中阳性率约87%,可用于髓系肉瘤辅助诊断[9]。Lysozyme及相关髓系标志抗原CD13、CD33、CD34等阳性亦有助于诊断,CD13阳性率可达100%,CD33可表达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故其作用有限[10]。CD34常表达于前驱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其在1/3的髓系肉瘤中表达。当形态学考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而CD3与CD20阴性时,需考虑髓系肉瘤可能[11]。

CD68是原始单核细胞特异性的标志物,可进行粒细胞肉瘤和单核细胞肉瘤的鉴别,其在幼稚的髓系细胞中表达,且更多表达在有单核细胞分化的类型[12]。判断髓系肉瘤的最佳标记组合为MPO、Lysozyme、CD68和CD43[6,13]。约20%的病例表达CD56,提示预后不良[14]。本组病例MPO、CD43、CD117、CD45、CD68阳性。

一些髓系肉瘤可表达TdT,阳性率为10%~15%,CD30在部分髓系肉瘤中也可表达,偶有CD20、CD79a、PAX5及TdT等异常表达,此时需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15]:急性髓系白血病伴t(8;21)(q22;q22);RUNX1-RUNX1T1的可能[7],需进一步行细胞遗传学检测。

3.4 鉴别诊断(1)恶性黑色素瘤:瘤细胞呈弥漫、片状或巢状分布,瘤细胞小,黏附性差,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核深染,可见清晰而突出的核仁,有/无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标记HMB-45、Melan A、S-100及SOX10不同程度阳性。(2)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淋巴窦内或副皮质区浸润肿瘤细胞,细胞大,核高度多形性,CD30胞膜、胞质或胞核阳性,高尔基体区常阳性。(3)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常以皮肤病损为首发表现,可同时累及骨髓及淋巴结,瘤细胞具有淋巴母细胞或髓母细胞特征,免疫组化标记MPO、CD123、CD4及CD56阳性可资鉴别。

3.5 遗传学特征髓系肉瘤与染色体易位有关,特别是t(8;21)(q22;q22)、inv(16)、11q23、4/8/11号染色体三体,大部分病例显示一种以上的易位[16]。MYC基因在体外可诱导小鼠髓系肉瘤,腹部髓系肉瘤可伴CBFB/MYH11融合[17]。本组MYC及CBFB的FISH结果均阴性。

3.6 治疗与预后本组仅1例患者存活,预后不佳。孤立性髓系肉瘤在出现白血病症状前如不及时治疗,大多数会进展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效果优于手术切除及放疗。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髓系肉瘤的最佳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任何部位的一致性小细胞肿瘤,需警惕漏诊髓系肉瘤的可能,仔细寻找未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对该病的诊断有提示作用,免疫组化检测是髓系肉瘤确诊和组织学分型的重要手段,确定髓系肉瘤的诊断后需进一步检查骨髓,必要时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分型。

猜你喜欢

髓系肉瘤免疫组化
伊达比星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价值探究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SOX6是鉴别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标志物
肉瘤和癌
——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基于髓病主于肝胆辨治神经内分泌疾病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