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优秀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2021-09-17黄明全

新教师 2021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文本素养

黄明全

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全球化、标新立异化的发展背景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的学习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明确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固本培元的基础上,科学融合其他各种文化元素,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植根文本,在识字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植根于文本,将识字教学中对于字义的理解融入文本内容的学习中,避免识字教学主体的孤立化、单一化和片面化。在融字于文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深入认知、理解和记忆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在生字音形义的整合化练习中,沉淀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实现文本化、课堂化、生活化的自然统一。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中,文本将一些生字的读音进行了明确标示。这样做,一方面方便学生阅读,另一方面也准确定位了生字的位置,便于学生在学习时能融字于文,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不仅要学习古诗词字面上的意思,还要结合古诗词的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言简意赅,情感的丰厚真挚,语义的深厚自然。尤其是在学习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中的“亡赖”一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古诗词的同化手法中认识到,这里的“亡赖”同“无赖”的意思,但古诗词“无赖”的意思和当前的含义不同。在本首词中,“无赖”是“顽皮、淘气”的意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儿顽皮、淘气的性格特点。另外,还要特别引导学生对“卧”字进行体会。一个“卧”字,既表达了小儿追求舒适的情感,又将小儿调皮机灵的样子活灵活现地呈现。通过对这两个字词的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植根于文本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和体会文本内容,让学生品悟到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妙绝伦。

二、植根生活,在阅读教学中传承经典文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植根于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感悟。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学语文,跳出课堂学语文,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融入经典文化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拓展化、延伸化地深入学习。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乡下人家》一文,描绘了乡下人家自然、舒适、祥和、温馨的生活情境,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进行品析。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先把握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和重点语句,感受文本所展示出来的宁静、祥和的乡村田园风光。《乡下人家》在语言风格上并没有浓墨重彩的华丽词汇,而是用简单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一幅乡村生活的风景图。然后结合其他古诗中“日长篱落”“儿童追蝶”“茅檐低小”的乡村风景,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接着再结合当前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现状,引导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中,深入体会《乡下人家》一文所呈现的纯朴乡情、独特风景以及和谐朴实的生活,让学生感悟到经典文学作品下的乡村风光和民俗生活独具特色的美好。

三、科学整合,在口语教学中整合优秀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世界经典文化进行科学整合,既让学生学习、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经典文化的科学整合中,可以通过口语练习推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和艺术张力。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转述的内容,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生活中的事情的准确而清晰的表达层面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立足于教材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转述传统文化内容和世界经典文学作品,并适当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將传统文化与世界经典文学作品有机整合。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转述传统文化内容,可以从本单元《古诗词三首》入手。先让学生在对古诗词内容的转述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对每首古诗词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对每首古诗词写作特色的了解;然后再从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中找出和古诗词同一描写的事物,引导学生对比体会在不同作者的视角下、在不同文化创作背景下,同一事物的不同特色。如同样是写小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溪上青青草”,描绘了溪畔青草的勃勃生机,而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小草的敬重和赞美。小草虽小但不卑微,它自立自强,拥有属于它的土地和精彩的人生。在科学整合优秀文学作品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四、撷取精华,在写作教学中提升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撷取精华,并将其融入到写作练习中,在读写结合中提升文化素养。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的写作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文题,把握其中的两个关键信息:一个是“我的”,另一个是“乐园”。从写作内容上分析,要写曾经留给自己最多快乐的地方,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乐园”;从写作视角上分析,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参与和体验,将自己的快乐写清楚,将乐园的与众不同写明白。然后引导学生再次通读本单元的文本内容,学习这些文本的写作手法,撷取其文化精华。如:落脚某一个地方,把地方的位置和特点写清楚;抓住几个关键性的事物,把事物写活。最后指导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学习和借鉴本单元文本的语言特色。如古诗词中的字词运用,白话文本中细腻生动的语言表达,等等,让学生的习作既富有传统文化的诗词底蕴,又蕴涵着真实自然的生活气息。

总之,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植根文本、植根生活。在识字和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撷取优秀文化的精华;在口语和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和发展优秀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古诗词文本素养
踏青古诗词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