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化教学情境成就低年级数学课堂

2021-09-17林长太

新教师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鸡小鸟生活化

林长太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堂知识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以创设出生动的富有吸引力的数学情境。为了让低年级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直观,培养学生的数学视野,教师应努力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

一、“活化”教材,构建生活化情境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通过生活化、直观化、形象化的数学情境把数学知识展示出来,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距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如何创造性地设计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显得尤其重要。

例如,教学人教版一下“连加连减”的内容时,教材中展示了一群小鸡在吃食的图片,笔者结合学生善于想象、爱讲故事的天性,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请大家认真观察教材中的第一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谁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个故事?(3)通过观察图片,谁能编一道与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数学题?这三个问题,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和静态的情境图变成让学生主动发现、挖掘有用数学信息,再到应用数学、形成数学思维的活动。学生观察与思考后作出回答,生1:“我知道,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饭,第一次跑来了2只,第二次又跑来了1只,它们一起分享美食。”生2:“一天,几只小鸡一起出去找吃的,过了一会儿,5只找到了食物,另外2只看到也跑来了,最后1只可孤独了,也急匆匆地跑来,加入了它们。”生3:“我会出连加的数学题,原来有5只小鸡,第一次跑来了2只,第二次又跑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生4:“我知道怎么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要用5+2+1=8来计算。”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懂得收集一些数学信息,会发现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了连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提问:“大家看看教材中的第二幅图,谁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来编几道数学题?比一比,看谁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数学问题?”过了一会,有个学生提出:“可以反着来看,一共有8只小鸡在吃饭,2只吃饱跑开了,然后又有1只也跟着走了,现在还剩多少只?”可以看出,在趣味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既调动了学生动脑想、动口说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学生既体会了连加的意义,也懂得了应用逆向思维对信息进行提炼,感知了连减的知识。

二、模拟表演,营造生活化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要求师生共同做生活的有心人,懂得把生活中日常事件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以数学的眼光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上面“连加连减”的内容,在学生初步感知了怎么用连加连减的算式解决教材中的问题后,笔者又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买门票参观动物园”的情境:妈妈只给你10元钱,你打算参观动物园中的哪些园区(松鼠园1元、猴子园2元、熊猫园3元、老虎园4元、大象园5元)呢?10元都能参观哪些园区?还有剩余吗?然后让学生独立设计买票方案,生1:“先参观老虎园4元,再参观大象园5元,最后参观松鼠园1元。”生2:“我也用了10元,先参观老虎园用去4元,再参观熊猫园用去3元,还剩下3元。”生3:“先算参观猴子园2元+熊猫园3元+老虎园4元,一共用了9元,再算10-9=1(元)的方案。”最后,笔者让学生同桌模拟售票员和游客买卖门票的场景,让同桌间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练习。这一过程学生根据自己想参观的园区的价钱,运用连加或连减的方法解决“能参观哪些园区”及“还有剩余吗”这两个问题。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买票行为,但一旦成为数学问题,学生立马感受到数学好玩、有趣,同时感受到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课件,再现生活化情境

利用多媒体文字变化多、动画奇妙等特点进行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师要把数字的“静”与教学方法的“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更加直观、更加生活化的动态情境,紧紧抓住小学生的“眼球”,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逻辑、数学思维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如教学人教版一下“找规律”的内容,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有规律性的事物并不陌生,但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希沃的“蒙层”功能,直观展现教材中彩旗的排列规律,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得出彩旗是按照一面黄颜色一面红颜色的规律逐个排列的。而对于教材中的学生围成一圈的情境,笔者利用希沃的“移动”功能,将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的画面转化成一排的画面,这样将复杂的图形简单化,让学生直观地回答出画面中的是以“男女、男女……”的规律排列,也可以是“女男、女男……”的方式进行排列。这样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体会到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也让学生懂得对规律进行简单的表达,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四、学用结合,回归生活化情境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为了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与主动性,除了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构建教学情境的元素外,还应该把数学知识与随堂练习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实用性的、生活性的练习,使学与用互相促进,充分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为了改变计算题纯粹的加与减练习,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接受能力,抓住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这一教学重点,对教科书上的练习适时予以删减,然后通过多媒体把3+4+1、6-2-1等算式设计成“小鸟找家”的游戏。在每只小鸟的身上写一个算式,然后在几只小鸟的家门上写上得数,让学生按照小鸟身上算式的得数找到家。当有的小鸟找不到家时,要帮助它造一座房子,以此渗透分类思想。最后再设置一个门上写着10的房子,提出“里面可以住着哪些小鸟”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并出示10=( )+( )+( ),让学生思考哪三个数相加可以得出10。这样不仅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复习与巩固,还把书本中的“死知识”变成了“活应用”,既让学生学有所得,又能够感受到学有所用,从而愛上数学。

总之,教师要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走入教材,活用教材,不断创造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猜你喜欢

小鸡小鸟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小鸡想飞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