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观照,聚焦习作单元读写融合

2021-09-17杜志民

新教师 2021年8期
关键词:例文说明文松鼠

杜志民

统编版教材以单元整组形式编排教学内容,对习作训练要素进行了集中安排,把读写训练有机结合了起来。笔者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带着整体的观念,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在研制单元核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整合单元板块,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一、巧借课后习题精细定位——循序而作,文有法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结合了学段目标及文本内容的各项能力训练点,不仅为文本及单元整体服务,还贴紧了语文要素,或明或暗地提示教师“教什么”。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力求以课后习题为抓手,确定教学的“指南针”,从而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如《太阳》一文的两道课后习题旨在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特点,并让学生学习说明方法,侧重于落实“怎么写”,为后续单元习作搭建支架。课后习题2“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的语文要素应植根于言语情境。在教学时,笔者采用了四步法。(1)出示文中句子“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很远”,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如果仅仅是三个“很远”,你真的相信太阳离我们很远吗?作者是怎样让读者相信的?(2)让学生围绕“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一句展开交流,体会列数字有直观、准确的好处。(3)创造语境:学过数学的你们知道“一亿五千万千米”是很远的距离。如果你们要向爷爷奶奶介绍太阳,你们要如何让他们感觉到“远”?在学生交流后,引出课文中的句子。这样,通过“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这些具体数字,以及鲜明对比、举例说明,“远”的介绍就能既清楚又令人印象深刻了。(4)进行迁移练习:试着用上说明方法,写一写太阳的“大”和“热”。学生练笔后,可引导他们与课文进行比较,看谁的介绍更清楚,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又如,《松鼠》一文课后习题1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句子,将从文本中获得的松鼠的相关信息写下来,这个问题指向写作素材的搜集与罗列,侧重于“写什么”。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边读边批注有关松鼠的信息。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对松鼠的形象有了整体的感知,这时再引导他们对所写的批注进行归类整理,他们就会发现,文章是从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两方面进行介绍的。最后让学生运用提取信息的方法,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松鼠的特点。整个教学引领学生从点到面来习得说明文的学习方法,做到了言意共生。

二、运用课程资源精确施教——多元而作,文见丰

习作单元中的每个部分是相互衔接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助学系统,巧妙地穿插,有效地链接,让学生亲历“感受—归纳—运用”的过程。

1. “交流平台”为引,在整合中夯实。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回顾和梳理了精读课文的写作方法,总结了说明文的特点,这一助学系统,应成为教师备课的得力助手。在教学时,可以将“交流平台”的内容前置,在单元整体备课时,明确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时,将“交流平台”中的说明文特点等知识点落实到每篇课文中,充分发挥助学系统的导学作用。在学习完《太阳》《松鼠》后,还应再及时链接“交流平台”:两篇文章的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太阳》一文中,多处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而《松鼠》一文则是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居多。不管采用何种语言风格,都是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从而达到严谨、科学的目的。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知、思考,有利于学生在习作时做好选择。

2. “初试身手”为练,在迁移中建构。习作单元中设立“初试身手”栏目,侧重书面表达,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阶段的阅读成果向写作迁移,进行片段性的写作尝试,从而实现共享策略知识,为写作提供范例。“初试身手”中要学生试着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一座电视塔的特征。为了帮助学生打通图文之间的通道,使读写更顺利地贯通,教师可以提供教材之外的“阅读小贴士”:①有座电视塔高度为368米。②楼房一层高约3米。③法国埃菲尔铁塔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④电视塔底座主干由3根直径9米空心柱和3根直径7米的斜柱支撑着。⑤塔身球体分顶、上、下,每个球体的半径48米左右。有了这个小贴示,学生进一步明白,在进行说明文习作时,搜集资料可以帮助自己准确、直观地进行事物介绍。

3. 习作例文为范,在自读中借鉴。与精读课文相比,习作例文教学功能和目标更趋向习作,其价值在于给学生的练习提供全方位的示范。习作例文可以在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多个时机使用,实现感悟写法、范文引路、做中借鉴、支架迁移等多种作用。如《鲸》一文从形体、进化、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了鲸这种海洋生物,借助文章边上的批注,学生能准确把握说明方法。而《风向袋的制作》一文则是有条理地向读者介绍风向袋的制作步骤。在教学时,教师要明确习作例文是指向言语形式的表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这几个回合的学习——阅读例文、初悟方法,适当批注、再悟方法,例文对比、深悟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不同,所搭建的言语表达支架也不同。在教学完《风向袋的制作》后,笔者引导学生试着来介绍“崇武鱼卷、涂寨肉粽、泉州面线糊”等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学生借助自己所查阅的资料,不仅分步精准地介绍了制作的流程,还插入了自己所查找到的这些美食的相关传说,使得介绍既有序又生动。

三、针对训练难点精准指导——采点而作,文达标

习作是习作单元中的综合训练,是单元成果的集中展示。习作需要支架,因此,在明确“教什么”后,应尝试利用微课、思维导图、习作范文等形式,提供学习支架,降低学生习作中的难度,突破训练难点。

如结合“介绍一种事物”这个习作话题,可以这样设计读写活动。第一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说明性文章,并在回顾的同时,进行事物的分类。可分为四大类:动物、植物、物品、美食。第二步:引导学生说出各类事物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可借助表格引导学生对每类事物进行总结。第三步:带领学生回顾习作例文《鲸》,并让学生找出鲸的特别之處,进而引出本次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的第一个重点——写清事物的主要特点。第四步:出示范文《湘西辣子鸡》,并分析其说明方法,进而引出本次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的第二个重点——运用恰当说明方法。第五步:趁热打铁进行小练笔,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第六步:再次将学生引回课堂一开头总结的四大类事物中,并进行讨论,确定四大类事物的写作方向。整堂课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并将学生写作的难度一点一点地弱化。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继续介绍生活中的事物,可将学生的作品结集成《大千世界,与你分享》一册,并将习作成果在班级、学校里予以推广。

总之,在进行习作单元教学时,教师只有在单元整体思维下进行教学,同时关注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读写融合,才能有效落实单元目标。

猜你喜欢

例文说明文松鼠
说明文阅读专练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