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辅导联合安宁疗护对晚期肿瘤病人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9-16

全科护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疗护安宁辅导

晚期肿瘤病人因癌性疼痛、长期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等因素影响,常伴有不同程度抑郁、恐惧等消极情绪,多采用屈服、回避等消极应对方式,部分病人还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激行为,不利于疾病治疗,而消极应对会加重病情,影响病人生命质量[1-2]。应对方式是帮助肿瘤病人减轻疾病痛苦、缓解心理压力、树立治疗信心的一种行为策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的《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及管理规范》和《安宁疗护实践指南》明确提出要加强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的建设,指导安宁疗护的开展。基于癌症病人的需求大力开展晚期肿瘤病人的安宁疗护,既是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国之良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4]。基于此,本研究予以晚期肿瘤病人心理辅导联合安宁疗护,旨在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肿瘤晚期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女17例,男20例;年龄45~79(65.84±5.21)岁;癌症类型:乳腺癌5例,鼻咽癌4例,宫颈癌4例,食管癌3例,肺癌6例,胃癌7例,肝癌8例。对照组女18例,男19例;年龄45~80(65.89±5.23)岁;癌症类型:乳腺癌6例,鼻咽癌5例,宫颈癌4例,食管癌4例,肺癌8例,胃癌6例,肝癌4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肿瘤;年龄>40岁;预估生存时间<3个月,卡式功能状态评分≤40分;终末期有固定照护者;病人及家属自愿参加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拒绝接受安宁疗护者;存在智力障碍或痴呆等症状;伴严重躁狂等精神异常者;研究过程中死亡者。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向病人普及癌症相关知识;每日开窗通风30~60 min,保证空气流通;严密监测病人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立即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辅导联合安宁疗护,具体如下。

1.3.1 心理辅导 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对病人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主动与病人交流,详细讲述病情,注意语速放缓,耐心倾听病人内心想法,尊重病人选择权与自主权,给予病人充分支持、信任,抚慰其心理创伤,帮助其寻找生命的意义。

1.3.2 安宁疗护 ①病情告知: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病人病情与治疗方案后,采用通俗易懂、亲切的语言与病人交流,避免话语或某些事情触及病人敏感处。②生死观教育:全面评估病人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生活经历等,依据评估结果分析病人面临死亡的承受情况,借助死亡教育资料及视频等方式进行针对性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以正确态度和思想面对死亡,强调良好心态可延长生存时间,帮助病人建立良好心态。③疼痛护理:采用按摩、针灸等方法缓解病人疼痛,采用看电视节目、聆听冥想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④舒适照顾:依据病人自身口味及喜爱食物类型,选择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瓜果,以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食物为主,保证营养摄入充足,注意少食多餐。⑤家庭及社会支持:向家属讲解病人临终前心理变化的一般过程,指导家属理解病人临终表现,尊重病人饮食、生活习惯和自身意向,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尽量避免在病人面前流露悲伤情绪,满足病人合理需求。⑥灵性照护:通过访谈了解病人对死亡的态度、最后的心愿、选择临终的地点等,了解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及需求,对病人家属进行哀伤辅导,与其共同完成病人的愿望。

1.4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评价两组病人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疼痛情况。①应对方式:采用应对方式问卷[5](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从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评价,共20个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评分越高则越倾向该维度的应对方式。②生命质量:采用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6](Quality of Life Scale of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QLQ-C30)评估,本研究选择的功能量表包括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5个维度,采用1~4分评分法,各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③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7](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重度疼痛,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MCMQ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EORTCQLQ-C30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晚期癌症病人因面临死亡,加之治疗痛苦等因素影响,多伴有一定消极情绪,严重者可产生消极应对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导致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加重病人痛苦和不良情绪[8-9]。以往晚期肿瘤病人的养护模式重点在于治疗,易忽视对病人的死亡教育和灵性照护,导致病人心理障碍加重[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30 d后MCMQ中面对维度评分和EORTC 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回避、屈服维度评分和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理辅导联合安宁疗护能够提高晚期肿瘤病人的积极应对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减轻疼痛。黑维琛等[12]研究表明,晚期肿瘤病人采用安宁疗护后消极情绪明显改善,疼痛有所缓解,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安宁疗护在维护病人临终前尊严的前提下,通过开展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生死观教育,给予病人精神支持,使其从客观角度接受和理解生与死的自然生理现象,提高其对疾病和死亡的适应力,改善应对方式[13-14]。通过心理疏导、营养干预等措施给予病人情感、精神及心理等方面的支持,充分体现安宁疗护中的心理与灵性的照护,保证病人安全,能够最大限度减轻病人不适感,提升生活质量[15-16]。鼓励家属参与安宁疗护中,并对家属进行临终关怀教育,有助于家属充分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家庭支持能够给予病人较大的精神依靠,使病人保持良好心理状况接受疾病和治疗[17-18]。安宁疗护通过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可提高病人睡眠质量,营养支持能够满足晚期肿瘤病人自身代谢需求,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力,减轻病人痛苦及不适[19-20]。安宁疗护通过为病人提供温暖、积极、热心的护理服务,能够满足病人对尊重、理解及关怀的需求,消除其面对疾病和死亡时的恐惧心理,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的人格和尊严,使其平静、勇敢地接受死亡,在生命最后的时光安详、有尊严地度过。

综上所述,晚期肿瘤病人实施心理辅导联合安宁疗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促进病人养成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利于缓解病人生理疼痛和心理压力。但基于我国安宁疗护起步较晚,安宁疗护模式和理论仍需进一步探索,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以推动我国安宁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疗护安宁辅导
国外安宁疗护准入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安宁疗护护士人格特质与安宁疗护胜任力的相关性研究
广西医学院校安宁疗护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祖国和谐 家家安宁
采蜜忙
赢来安宁献给党
安宁的战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