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版广泛性焦虑症病耻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2021-09-16

全科护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病耻中文版效度

众所周知,精神障碍与病耻感态度息息相关[1-3]。有证据表明,疾病病耻感可能给病人造成心理障碍、精神萎靡和孤立于人群以及无法获得有效就业机会[3-4]。疾病病耻感也可能会成为病人去寻找医疗帮助的障碍[5-7]。有研究显示,患有焦虑症的人群可以像其他任何疾病一样感受到疾病带来的病耻感[6,8],而这种病耻感会阻碍焦虑症病人接受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国内常用的病耻感测评工具都是围绕着如何度量社会公众对精神病的消极刻板印象和态度所设置的相关问卷,难以评估特定类型精神疾病病人病耻感的水平[9-10]。焦虑症病人也属于精神疾病病人,对所患病也具有深刻的病耻感,常常在日常工作和交往等方方面面深受人群不公正的对待和歧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有效治疗[11]。2017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告我国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高于中国以往调查结果,其已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12]。测评广泛性焦虑症病人的病耻感,成为国外研究领域的焦点。目前国内广泛性焦虑症病耻感量表的研究尚为空白,给广泛性焦虑症病耻感领域的研究带来困难。本研究引入Griffiths等[7]编制的广泛性焦虑症病耻感量表(Generalised Anxiety Stigma Scale,GASS),通过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并评估其中文版的信效度,为国内焦虑症病人病耻感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从广东省某高校的医学生中共抽取240人填写问卷。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18岁;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③能理解量表的表达内容。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疾病;②近3个月发生过重大生活事件;③无法使用粤语或普通话进行交流或者不配合者。

1.2 研究工具

1.2.1 中文版GASS GASS是由Griffiths等[7]研究编制而来,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两个因子,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1分(非常不同意)到5分(非常同意)。两因子分别是个人病耻感(personal stigma)和感知社会歧视(perceived discrimination)。其中个人病耻感因子为第1个条目~第10个条目,感知社会歧视因子为第11个条目~第20个条目。可用于测评公众对焦虑症病人的歧视态度和焦虑症病人的病耻感水平。量表的翻译:研究者跟原作者取得该量表版权,获得该量表母版,采用Beaton等[13]提出跨文化调适模式对量表进行汉化。首先,由2位专业英语老师将该量表母版翻译为中文,同时由两位心理学教授翻译为中文;然后,另外两位心理学专家对2份翻译稿进行对比并进行语言调适;接着,由尚未接触原量表的两名专业英语老师将中文版GASS翻译为英文,把回译的英文稿与原量表逐项对比,评价两者的一致性,同时结合该领域的专家意见,最终编制为预试验问卷;最后,抽取30名医学相关学生进行预试验,并对量表条目酌情修改,但未增减任何条目。预测试显示,本量表条目清晰易懂,条目数目适当,测评方法简单,费时少。条目得分越高说明态度越消极。

1.2.2 中文版贬低-歧视感知量表 采用Link等编制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erceived Devaluation-Discrimination Scale,PDD),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4]。PPD由12个条目组成,量表中文版内容效度为0.98,内部一致性为0.86,Cronbach′s α系数为0.79[15]。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计1分到“非常同意”计4分,其中有6个条目反向计分,分值越高表明调查对象同意他人贬低/歧视精神疾病病人的态度越强烈。

1.3 资料收集 由研究员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意义、目的以及填写方法,并向其承诺保密。对有疑惑的受试者可提供中性、非提示的言语解答。所有调查对象均在自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问卷填写。研究员当场收回问卷。Comrey等研究者认为预测人数与量表条目数比例适中应在5∶1~10∶1。中文版GASS条目数为20,本研究样本量估计约为200人,考虑到问卷的填写无效或缺失,拟增加20%的样本数,因此计划抽样240人。共发出240份问卷,回收问卷191份,有效问卷为191份,有效回收率为79.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研究全部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191例,男28例,女163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22岁,平均年龄21.78岁;宗教信仰12例,无宗教信仰179例;曾经有重大疾病史者15例,无重大疾病史者176例;汉族186例,其他民族5例。详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n=191)

2.2 中文版GASS信效度检验

2.2.1 中文版GASS的信度检验 中文版GASS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3。个人病耻感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377;感知社会歧视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6。

2.2.2 中文版GASS的效度检验

2.2.2.1 内容效度 量表整体与各个条目呈现显著相关关系,显示量表的内容效度较好。个人病耻感因子除与条目3的相关系数为0.047(P>0.05)外,其他条目相关系数在0.251~0.640(P<0.001)。感知社会歧视因子与条目11~20的相关系数为0.318~0.786(P<0.001),条目与所属维度呈现强相关关系。各个条目与所属维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与其他维度间的相关系数,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详见表2。

表2 量表总得分、维度与条目得分的相关系数(r值,n=191)

2.2.2.2 效标关联效度 本研究以感知歧视-贬低量表为效标。结果显示,中文版GASS与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earson相关系数为0.271(P<0.001),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详见表3。

表3 广泛性焦虑症病耻感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r值,n=191)

2.2.2.3 区分效度 区分效度是量表能区分已知不同人群的特征。本研究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16]测量研究对象,把其分为正常组与焦虑组,这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4,P>0.05),得分分别为正常组(16.5±3.51)分,焦虑组(17.85±6.29)分。

3 讨论

3.1 量表的信度评价 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内部信度反映问卷中条目之间的相关程度,又称为内部一致性[17]。一般认为α>0.8为极好,在0.6~0.8之间为较好,α<0.6为较差。而量表的折半信度系数应>0.7,分量表的α系数最好在0.6以上。中文版GASS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3。个人病耻感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377;感知社会歧视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6。研究显示中文版GASS有很好的信效度。国外相关研究显示,感知社会歧视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0.91,个人病耻感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7],与本课题研究结果相一致。

3.2 量表的效度评价 效标效度是检验评估工具与效标变量间的相关程度[12,18]。本研究采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作为校标,结果显示,GASS中文版总分及感知社会歧视因子与感知歧视-贬低量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原版GASS量表的研究结果一致[7],说明中文版GASS效标效度良好。但个人病耻感与感知歧视-贬低量表关联性较弱,此外区分效度结果显示,GAS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正常人和焦虑症病人间相关性很低且未达到显著水平,这些差距可能与文化背景差异或量表的中文版语句翻译有关[19-20]。综上所述,中文版GASS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及效标关联效度,能有效测量个体的焦虑症病耻感。

3.3 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是个人病耻感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377,这说明对个人病耻感的自我报告测量可能会低估了个人病耻感的水平,并且GASS个人病耻感与感知社会歧视之间的差异是地区社会期望因素偏差所造成。Link等[21]研究表明,这种社会期望因素偏差可能对精神疾病病人病耻感态度的自我报告中起作用。对于GASS中的自我报告中的个人病耻感可能不起作用。但是,可以确信,当该量表用于代表性样本中时,它将提供一个可靠的指标。由于焦虑症病人的病耻感和公众对焦虑症病人的态度是复杂的变量,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中文版GASS应根据我国地方性文化进行修订。同时,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仅抽取广东省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因对部分受试者的治疗、临床表现及预后不清楚,难免产生一定选择性偏倚。以后可针对不同领域人群,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抽样调查,以便深入研究广泛性焦虑病人的病耻感现况和大众对广泛性焦虑症病人的歧视程度及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病耻中文版效度
乳腺癌患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国际眼科杂志中文版(IES)近5年影响因子趋势图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国际眼科杂志中文版(IES)近5年影响因子趋势图
国际眼科杂志中文版(IES)近5年影响因子趋势图
国际眼科杂志中文版(IES)近5年影响因子趋势图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Beep test评估11~15岁少年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效度研究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