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2021-09-16

全科护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记录表肌力脊髓

脊髓损伤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及排泄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1-2],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表现为程度不等的截瘫[3-4],对病人生活自理与社会活动能力造成直接严重的负面影响[5-6]。我国脊髓损伤病人例数已达200万例之多,且以惊人的速度逐年增长[7],成为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8]。在损及发病者身心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形成不容小觑的社会家庭沉重经济照护负荷[9]。肌力评估在骨科领域中属于最常用的脊髓神经运动功能评估方式[10],在医疗技术先进的英美等国被普遍用于各类损伤的分类与预后评估[11],但我国尚无应用于脊髓损伤病人的肌力评估适用性流程表格与记录工具等方面的研究,难以充分有效地应用肌力评估的优势来完成对脊髓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连续性动态反映[12]。基于此,本研究设计制作了适用于脊髓损伤病人的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并将之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应用前(2019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手术病人设为对照组;选择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应用后(2019年11月—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手术病人设为试验组。纳入标准:外伤致脊髓损伤,需行手术治疗,且符合手术指证;由同一术者执行手术,手术所用器械及内固定用物等均源于同一厂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脑血管严重疾病;患有认知精神障碍;中途退出。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为(45.65±13.18)岁;颈椎损伤病人30例,胸腰椎损伤病人10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为A级11例,B级13例,C级12例,D级4例。试验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为(45.73±13.08)岁;颈椎损伤病人31例,胸腰椎损伤病人9例;ASIA分级为A级12例、B级13例、C级11例、D级4例。两组脊髓损伤病人年龄、性别、损伤位置、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方式对病人行肌力评估,入院当日、术前1 d、术毕返回病室每日评估1次,术后1~3 d每日3次,出院日评估1次,合计评估13次。在护理记录中以文字与数字方式表述病人各组关键肌的动作名称、相应的肌力评估结果。试验组以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为工具对病人进行肌力评估与记录,具体如下。

1.2.1 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的制作 ①简式命名与分级:以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2000年修订)为依据,选定人体两侧10个肌节的关键肌为肌力评估对象,由骨科护士长及骨科副主任医师1人,依据各神经根与各关键肌及动作的支配对应关系进行简式命名,如C5神经根可支配肱二头肌行屈肘动作,故将C5神经根简式命名为“屈肘”,C6神经根可支配人体伸腕肌完成腕背伸动作,故将C6神经根简式命名为“腕背伸”,以此类推,将人体两侧上下肢其余关键肌支配动作分别简式命名为C7神经根-伸肘、C8神经根-中指指屈、T1神经根-小指外展、L2神经根-屈髋、L3神经根-伸膝、L4神经根-踝背伸、L5神经根-背伸、S1神经根-踝跖屈。按徒手肌力检查法将各关键肌肌力分为0~5级,0级指该肌完全麻痹状态,对该肌肉行触诊显示已完全失去收缩力;1级指该肌具备主动收缩力但无法带动关节活动;2级指该肌虽具备关节活动带动力但无法对抗地心引力;3级指该肌虽有能力对抗地心引力、可带动关节活动,但无法对抗阻力;4级指该肌具备较大阻力对抗能力,但仍弱于正常;5级指该肌处于正常肌力状态。上述分级分别于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中以0~5阿拉伯数字表示。②统一评估记录方法:将肌力实时评估结果以“√”标注于对应的区域与对应的数字之上,如与首次肌力评估结果相比肌力有下降则标注为“O”,每例护理对象拥有一张评估记录表,按评估时间顺序纵向标注。③色区设计:两侧肢体的肌力评估区域分别配以不同底色,形成白底色区域(左)与灰底色区域(右)以方便评估标记时快捷辨识使用。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见表1。

1.2.2 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的应用 护理人员于病人入院时取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一张并填写相应眉栏项目,行肌力评估后将相应结果标注于入院当日行内,填写评估日期并签名,置于专用交接本内;后续于术前1 d、术毕返回病室、术后1~3 d、出院日携评估记录表至床旁进行复评并记录,术后3 d内每班次评估记录1次,班班严格交接,连续性动态化对肌力改变与否及改变情况加以严密观察,发现肌力有下降情况时即刻向医生汇报。

1.3 评价方法 ①肌力错评率与漏评率:错评指护理人员评估结果与主治医生不一致或关键肌错误选择,错评率以错评例数占总评估例数之比计算;颈髓损伤病人需评估双侧上下肢20个肌力为1次完整评估,胸腰段脊髓损伤病人需评估双侧下肢10个肌力为1次完整评估[13]。漏评指评估数据低于上述标准,漏评率以漏评次数占应评总次数之比计算。②统计比较两组病人肌力评估记录耗时。③统计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每例病人进行肌力评估时的满意度,包括易于掌握应用方法、读取功能、节省护理时间与便携功能4个维度,不满意至十分满意分别计1~10分,分值越高提示使用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表2 两组病人错评率、漏评率与记录耗时比较

表3 护理人员对两组病人满意度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脊髓损伤虽为常见性损伤类型[14],但其带给伤者的伤害却多为灾难性的后果[15-16],因该类损伤而处于生活自理能力全部/部分丧失状态的病人例数众多[16]。肌力丧失是该类伤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成因[17],对伤者身心与康复的效果影响较大[18-19]。对伤者肌力的全面系统评估与交接,有助于动态化连续性掌握伤者的病情进展与康复效果,可为治疗与康复方案的拟定提供可靠信息[20]。但脊髓损伤病人所涉及肌力评估项目繁多,缺乏统一的评估流程与记录工具,护理人员在评估时常出现错评与漏评问题,不利于相关信息的准确有效采集[21],且评估后需以文字与数字方式对各组关键肌的动作名称及相应的肌力评估结果等信息手工书写于护理记录中,会消耗大量护理时间,故护理人员对脊髓损伤病人的肌力评估记录工作存在畏难情绪。

本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意设计应用了适用于脊髓损伤病人的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评估记录表后试验组病人肌力评估的错评率、漏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记录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记录表上清晰列出了护理人员需评估的全部关键肌动作名称,在各评估节点中,护理人员仅需遵照表上所示逐一完成评估即可,不易漏评或评错关键肌,为了全部纳入评估内容,该表单字样较小较密,故本研究特意为左右肢体设计了不同底色加以区分,进一步降低了错评漏评可能。将评估结果以打“√”方式标注于相应行列数字之上,而无须再行文字与数字记录,可节省大量记录时间,故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的应用实现了较好的评估错漏预防与节时效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后护理人员对肌力评估记录方式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应用前。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以一张表单囊括一个护理对象住院全程所需完成的全部肌力评估项目,各关键肌动作描述简单达意易于理解,色区分布清晰可视,数字标记清楚实用,自左及右按顺序呈现左右上下肢各关键动作,规范评估顺序,标准化关键肌选择,护理人员一经培训即可轻松理解与使用,易于掌握。病人住院各评估节点的肌力评估结果可清晰呈现于一张表单之上,读取结果时十分方便,可快速进行比较判断以掌握肌力变化曲线与趋势,而且可避免护理人员记录时字迹潦草所致的信息读取失误,交接时一目了然,可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调整、治疗效果分析依据。评估后仅需在相应行与列中标记出相应数字即可完成记录,而无须繁琐文字+数字书写记录,具备良好的节时功效。

综述所述,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应用于脊髓损伤病人,可明显减少护理人员肌力评估时的错漏问题,节省记录时间,护理人员高度认可。

猜你喜欢

记录表肌力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2022.04.21~2022.05.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2022.1.21~2022.2.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1.01.21~2021.02.20 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0.7.21~2020.8.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