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陪伴,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2021-09-15王俊全

启迪·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界限仪式陪伴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和用心陪伴。聪明的父母懂得,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注意培养安全感、仪式感和界限感,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培养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首先来自于母亲。胎儿从母亲的子宫里剥离的那一刻起,恐惧和不安就开始伴随着他。他用啼哭宣告自己的到来,也传递着需要被保护的信号。这时候,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喂养他,用温暖的双手轻抚他,用慈爱的眼神看着他,这些都能给这个娇嫩的生命带来安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对母亲的依赖也与日俱增,吃饭、穿衣、出门,样样都离不开妈妈的关怀和照顾。俗话说:“小娃见了娘,无事哭三场。” 这种对母亲的依赖和依恋,就是孩子对安全感的渴望。

孩子的安全感也需要父亲的给予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孩子在婴儿时期的安全感主要来自母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体能、认知、心智水平不断发展,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探索不但延伸,遭遇的挑战和挫折也将不期而至。这时候,父亲的主动作为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课文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经历的一件事:小体弱胆小的我,有一次跟随伙伴们出去爬山崖,结果天黑了,伙伴们都顺利的爬上去,又爬下来,只有我在悬崖上急得大哭。后来,父亲打着手电筒,站在山脚下沉稳的告诉我不要怕,按照他指示的方法,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成功脱险。可以说,小莫顿这次遇险脱险的经历,跟父亲的安慰和鼓励分不开,这就是来自于父亲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更需要和睦的家庭关系。家是心灵的港湾,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里,母亲的温柔呵护,父亲的积极指引,就像阳光雨露,滋养着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然而,现实中有很多家庭矛盾重重,自然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孩子。有的母亲总在抱怨,过于焦虑,在频繁的训斥指责声中,孩子不知所措。有的父亲经常酗酒、打牌,甚至家暴,弄得家里雞犬不宁,孩子哪来的安全感?

二.培养界限感.

很多的中国家庭缺少的,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界限感。他们的爱,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可到头来,却只是感动了自己。贝伦·沃尔夫在《如何才能幸福》写道:“我是爱你的,所以请你按照我喜欢的方式做事。”是啊,所有的“为你好”,实际上是“为我好”,本质是界限感的缺失。《无声告白》里,伍绮诗这样写道:“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没有活出自己的父母,总想控制孩子的人生。去年,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开播。看完节目,很多观众感慨,一个母亲竟然能爱儿子爱到如此“疯狂”。在节目中,朱同学的妈妈无不自豪地说:“这么多年来,不管儿子去哪里拍戏,她都要不辞辛苦为儿子做饭;为了儿子不上火,她每天都四点起床,为儿子熬梨汤。”面对镜头,朱妈妈“动情”地说:“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我的儿子的”“我完全没有自我,我在家的位置,就是两个菲佣……”可是这样深情的爱,朱同学真的感到幸福吗?为了不伤妈妈的心,他一次次妥协,可是母亲密不透风的爱,早已变成沉重的枷锁,让他感到压力,感到窒息。如今,40岁的他依然孑然一身,他的姐姐也因为妈妈的影响成了恐婚一族。可见,没有界限感的控制,都成了最深的“诅咒”,渗透到孩子人生的每个角落。

父母之爱子,必将为之计深远。父母退一步,孩子才能迈出一步。既然不可能替代孩子成长,更无法保护孩子一辈子,何不早早放手,让孩子学会长大?

所有没有界限感的爱,都是一种伤害,它把爱当成了恒久的占有,忘我的自私。这样的爱越多,对孩子心理边界的侵犯越强,久而久之,孩子便成为一个无法独立的“巨婴”。所有的爱都需要距离,孩子与你再亲密,也终归是两个独立的生命。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无论多小,都把他当成独立的个体。懂得倾听孩子的声音,我们才能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而不是用我们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

人与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觉得寒冷。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亲密而有间,保持界限感。真正的爱,不是折断孩子的翅膀,让他永远活在父母制作的温室中,而是给孩子插上翅膀,让他迎风飞翔。

三.培养仪式感

培养仪式感就是用心对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比如开学时,新课本发下来,有的同学直接就开始用,有的同学却在家长的指导下细心地给书包上封皮,有些家长还会为孩子设计封皮。包书皮既能防止课本被磨损,也是新学期开始前的小仪式,让孩子意识到,从现在起,要端正态度,好好迎接新学期,之后,孩子每次看到书皮,都会联想到自己开学时的决心。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

1、仪式感为孩子注入安全感。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睡前故事能够有效地解决孩子不按时睡觉的问题。每天晚上睡觉前,大人握住孩子的手,念图画书给他听。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安心,一个有趣的睡前故事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入眠,也会带给孩子安全感,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2、仪式感让孩子拥有清晰目标。在孩子过生日时,为他举办一个仪式。生日前几天,和孩子聊一聊,让孩子意识到,他即将长大一岁,新的一岁,需要有点新变化,设定一个新目标。这样的仪式既能带给孩子目标感,也赋予他们使命感,孩子会认为这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3、仪式感给孩子一份美好回忆。别缺席那些对于孩子来说充满仪式感的日子,家长会、亲子运动会、汇报演出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特别渴望被人重视,家长的出现会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认同感。而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会成为我们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忆。

4、仪式感提升家庭的幸福感。不仅孩子需要仪式感,婚姻生活也需要。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对孩子事事上心,对自己却越来越随意,结婚前的诗和远方被生活的一地鸡毛取代。仪式感使爱情得以保鲜,也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相亲相爱的,我们的家庭很幸福。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高质量的陪伴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自由。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安全感、仪式感和界限感,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湖北省麻城市南湖中心学校 王俊全

猜你喜欢

界限仪式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间隙
过去
“陪伴”等十二则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破次元
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