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奖惩激励机制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21-09-15农美花

启迪·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农村地区

摘要:在农村地区中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的管理环境之中,能够充分借助奖励与惩罚的延伸形式,以物质以及惩戒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以此驱动学生更为积极地完成奖惩机制框架下的一系列实践,并形成一定的约束作用,促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师应切实做好奖惩激励机制应用方针的制定工作,以此使奖惩激励机制能够更加合理且完善,真正成为教师管理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工具,推动学生实践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班级;奖惩激励机制

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常常会以提供具体奖励或是适当惩罚学生的方式展开教育实践,在无理论支撑的形式下初步构建起了班级管理工作中奖惩激励机制的雏形。虽然这种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更为高效地完成实践,但是因为其本身机制并不完善,所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缺乏可持续的操控性以及灵活性,难以真正成为班级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机制。因此在农村地区中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对奖惩激励机制进行深入地剖析工作,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制定具体的奖惩激励机制应用方针,以此使奖惩激励机制能够在具体理论的支撑之下更加完善,真正成为管理工作中驱动学生实践的体系工具,肩负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义务。

一、坚持民主原则,共商奖惩制度

奖惩机制下的奖励与惩罚是调动学生心理因素的具体来源,同时也是奖惩机制切实确立以及实际运作的实践支撑,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奖惩制度,确定具体的奖惩内容应该是农村地区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的首要问题。这需要教师切实认识到奖惩制度中设计的具体奖励与惩罚内容关乎全班同学的利益,因此为了使奖惩制度真正得到全班成员的认同,教师应始终坚持民主原则,以共商奖惩制度的形式使学生共同参与到奖励与惩罚内容的实际制定环节之中,以此使最终奖惩制度能够真正具有实际效力,切实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促成学生实践效率的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起e班会课的时间,引导中小学班级的学生开展共同协商奖惩制度的活动实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的奖惩制度模板,使对奖惩机制没有清晰认知的农村地区中小学学生能够真正提出具有实际效力的奖惩制度,以此最大化提高活动开展的效率。在这一具有民主性的协商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其身份群體利益的奖励与惩罚内容,并在全班与教师的共同讨论过程中真正形成完整的一套奖惩制度体系,并将其应用在后续实际的班级管理实践之中,成为奖惩机制运作的主要支撑。在民主性原则的作用下,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奖惩激励机制的构建过程之中,以协商的方式最终制定出符合其本身心理因素的奖励与惩罚内容,这使得奖惩机制能够真正符合学生的心理因素,从而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心理积极性的作用,在未来的班级实践活动中真正激励学生更为高效地完成实践,切实助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主张一视同仁,注重奖惩一致

在奖惩机制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教师作为评判以及提供奖励以及实施惩戒的执行角色,还需要始终将一视同仁作为核心主张,在班级奖惩机制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注重对班级全体学生奖惩的一致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公示的奖惩机制执行过程中见证奖惩机制的实际效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尊重奖惩机制这一制度本身,切实实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以此推动其在机制的运作下实现高效发展。

例如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始终遵循与学生共同制定的奖惩制度推动奖惩机制的实际运作,并在执行过程中做到不偏不倚。这要求教师即使在对班级先进学生或是班干部等学生出现错误时也应及时地落实规定中的惩罚制度,而不是以因人而异的形式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差异对待。只有这样,全班同学才能真正奖惩机制的实际意义,并更加认同奖惩机制的运作形式。通过保障奖惩机制公平性的方式,学生的心理因素能够更好地受到奖惩激励机制的调动,最终真正实现各项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动力。

三、明确激励目的,注重适度奖惩

奖惩机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作始终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其本质是管理环节中的辅助机制,是始终服务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因此教师在农村地区中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还应首先明确奖惩激励机制建立的根本目的,注重坚持奖惩激励机制运作的适度性原则,使其在运作过程中更加灵活,以此最大化地提高奖惩激励机制运作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机制的运作过程中得到切实地提高。

例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某个学生做出了违规行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处罚。这时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惩罚机制的运作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通过惩戒教育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刻对错误的认识,产生改正错误的观念,并在惩戒的激励作用下推动学生真正将改正的想法落实在实处,切实推动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实践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明确的激励目的认知之下,教师应在实际的惩戒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改正态度,考察学生的改正观念,当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受到惩戒的原因,并真正在惩戒中树立起改正态度后,教师可以面向全班同学讲述该名同学改正的意识,在取得全体成员同意后解除对学生的惩戒,真正以适度惩戒的灵活形式最大化提高奖惩激励机制的实效性,切实推动学生实践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付发银.小学生本教育教学激励奖惩策略微探[J].好家长,2017(74):43-43.

广西马山县林圩镇伏兴小学 农美花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农村地区
小学班级管理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方法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