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于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2021-09-14凌国钧张倚涓邱慧琳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9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生态文明乡村振兴

凌国钧 张倚涓 邱慧琳

摘 要:“十四五”规划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即当我们面临全球化挑战演化成全球危机的严峻形势,需要以乡村振兴作为应对外部挑战的“压舱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由此在“三新”的指导思想之下,不再沿着原有的产业资本扩张路径,而出现新的调整方向——“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粤北山区”既是地理概念又是发展概念,包含清远、云浮、肇庆、韶关、河源五市,其发展战略定位是:北部生态发展区、区域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因而“清远山区模式”设想是在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短板不足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之后,因地制宜地提出的一种城市远郊的绿色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发展;山区经济发展模式;产业融合

1 研究背景

1.1 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

在外部环境下,危机四伏。中美之间爆发了“贸易战”,美国对中国实行“硬脱钩”,下一步将有可能对中国发起“环境战、生态战”,甚至中断中国的美元国际货币结算体系;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中断、全球需求下降,实体经济进入下行期。在国内,需要在变局中开新局。面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两大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国内外大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得中国政府开始寻求国内发展机会,山区一三产业融合便适时成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探究实施的具体路径之一。

1.2 清远地区背景

清远地区迎来新发展机遇。清远地区在空间地理上带有山区乡镇欠发达地区与毗邻省内发达都市圈的双重经济属性,可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建设,迎合服务业消费升级趋势,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体验型休闲、旅游、养生服务为中心的一系列配套的生活服务业;加上中央、省政府对粤北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形成了巨量的设施性资产,为当地产业融合发展、民间投资等方面创造了条件。

2 基于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清远山区模式”分析

以往的“乡村振兴”被简单地等同于乡村产业的兴旺,把“乡村振兴”解说为就是要补中国现代化的短板。基于这一理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切入,研究影响劳动力流向的引力与拉力因素,将乡村就业增加与劳动力回流当成是实现乡村產业兴旺的主要途径,实际上,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因为中国一直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战略,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产业与劳动力集中于城市群,但“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中国新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文明模式,并将“乡村”这一载体作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压舱石”,这意味着中国的“乡村振兴”不是要单纯地改造乡村,使其成为供应市民口粮的粮食生产基地,不是要沿着西方现代化路径,继而出现西方社会现代化的问题,然后不断地向全球发展中国家转嫁制度成本解决本国现代化问题,中国的现代化是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是以实现乡村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振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式现代化,而“清远山区模式”则是在新发展理念上,以清远山区的广大乡村地区所承载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为基础的具体实践形式之一。

2.1 “清远山区模式”的概念简述

“清远山区模式”根植于其自身的区域特性和区位条件。清远以山地丘陵为主,生态资源丰富,山区县镇零散分布,农村人口较多,以耕作农业为主;与此同时,边远山区与城郊地区区位条件差异大,产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山区乡村衰败与生态资源丰富高度耦合,山区贫困现象也较为普遍,而这些特征也可以扩散到整个粤北山区。

2.2 “清远山区模式”设想提出

利用已有研究及官方信息,对清远地区进行区位优劣势分析,罗列出清远地区现存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的努力,从中发现:清远市三大产业产值增长不稳定,增速起伏较大,山区发展动力不足成为清远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然后归纳出清远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初步提出基于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所打造的“清远山区模式”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的设想。

2.3 “清远山区模式”设想成立前提与实施基础

结论一:“清远山区模式”设想成立的第一个前提是清远地区的区域特性和区位条件决定其第二产业的布局、发展的局限性。收集2020年以前清远市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2008年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时间为界限,整合实地调研数据、相关政府资料,发现清远产业园主要集中在清远城区,或者与广州郊区接壤地带,且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如纺织业、家具制造业以及轻重工业企业工业产值在2008-2011年有上升趋势,随后便在波动中下降。这些产业园的辐射范围有限,当地农村仍有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就业,一三产业之间的联系甚微。

结论二:“清远山区模式”设想成立的第二个前提是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山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工业污染较轻,但是生态环境脆弱,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不可复原的生态破坏,而“清远山区模式”下的生态、康养农业、新型乡村服务业,实现了经济收益与环境恢复的统一,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结论三:“清远山区模式”实施的第一个基础是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供需匹配。清远被称为“珠三角后花园”,加上山区经济落后、清远城区消费市场狭小,所以将珠三角发达地区中高端消费人群作为目标群体,这一人群对产品服务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清远山区一三产业融合所提供的产品、服务要同当地服务业、自然资源、城市人群的服务需求结合起来,实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优质生产要素到农村农业,公司化的资本开发经营特色产业、乡村服务业等举措。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生态文明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旅游经济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