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并气肿性肾盂肾炎25例诊疗分析

2021-09-14刘贵中牛远杰白文俊吴宝军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性积液

刘贵中,牛远杰,白文俊,吴宝军

(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天津 300211;2.天津市津南医院泌尿外科,天津 300350;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44)

气肿性肾盂肾炎(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EPN)是肾实质、肾周围组织和集合系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本病起病急骤,以肾实质弥漫性坏死为主要特征,临床以细菌感染为主,常见大肠埃希菌感染,尿路梗阻和糖尿病是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如延误诊治,可发生肾实质液化坏死而最终行肾切除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总结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25例糖尿病合并E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9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例,天津市津南医院7例;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45~71岁,平均(60.2±9.7)岁。23例EPN患者在发病2周内确诊:腰痛就诊者6例,发热就诊者6例,腰痛伴发热者7例,尿路刺激征4例;其他2例病程超过2周,因肾坏死、感染性休克外院转诊。入院后测血糖(22.4±3.8)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5±4.5)%、血白细胞(17.8±7.5)×109/L、血小板(154.7±55.1)×109/L。25例患者均经泌尿系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确诊EPN(图1),其中右侧肾盂肾炎12例,左侧肾盂肾炎10例,双侧发病者3例;尿培养示大肠埃希菌感染15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4例培养结果阴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降血糖及营养支持治疗,48~72 h后行抗生素评价,抗感染效果不理想者更换厄他培南(1 g,Qd)或亚胺培南(1 g,Q12 h)抗感染治疗。25例糖尿病合并EPN患者中,病肾减压引流23例,术后2~4周复查泌尿系CT(图2),未见肾周积气积液。肾坏死行肾切除6例,其中4例减压引流术后肾坏死行肾切除,2例因肾坏死、因感染性休克由外院转诊而来的患者行肾切除。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应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A:左侧肾周积气积液;B:右肾周积气,右肾实质多发脓肿。

A:左侧肾周积气积液消失;B:右侧肾周积气积液消失。

2 结 果

25例糖尿病合并EPN患者,21例治愈;死亡4例,其中2例因肾坏死、感染性休克转诊而来的患者行肾切除术后死亡,另2例为双侧EPN减压引流术后,单侧肾坏死行肾切除术后死亡。随诊6~59个月,21例患者病情平稳,无EPN复发,未见肾萎缩。

3 讨 论

EPN是一种致死性的肾脏感染性疾病,临床少见,本病以肾实质感染坏死、肾周和集合系统积气积液为特征性表现[2]。EPN起病急骤,病程凶险,致死率可高达20%~40%[3],好发年龄为中老年人,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4]。

EPN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轻微的腰部不适,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出现腰部疼痛、寒战、高热,患者常常合并有尿路刺激征,如尿频、尿急、尿痛,部分伴有血尿、排尿困难、尿量减少或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意识障碍、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5]。尿路梗阻和糖尿病是EPN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报道EPN伴有糖尿病者占比高达96%[6]。糖尿病并EPN多以细菌感染为主,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常见,有报道高达62.5%[7],其次是产气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容易产生耐药菌,对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为主,少见厌氧菌、病毒或真菌感染[8-9]。

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糖尿病控制不佳、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是本病的不利因素[10],免疫功能受损、局部组织高糖水平、产气菌滋生、肾脏集合系统高压和组织灌注受损是EPN的主要发病机制[11]。EPN临床可分为2型,Ⅰ型是肾实质破坏,伴有积气,但无积液;Ⅱ型是肾实质、集合系统和肾周围的积气积液[3]。单纯保守治疗、双侧EPN、I型EPN和血小板减少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12],本组3例双侧发病者,2例单侧肾坏死行肾切除术后死亡,双侧EPN发病者预后不佳。

确诊本病超声并不作为首选,因肾周积气干扰泌尿系超声结果判定;泌尿系CT了解肾盂积水及肾周积气积液,排查有无尿路结石等梗阻因素[13],增强CT有利于早期发现本病,了解肾实质血流情况,明确有无肾脏坏死,如疑似EPN应尽早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鉴别EPN与普通型肾盂肾炎,后者应用广谱敏感抗生素积极干预即可,多不需手术治疗,也不会发生肾脏坏死[14],而糖尿病并EPN延误诊治,易发生不可逆的肾脏坏死。

EPN呈瀑布连锁式进展,肾实质坏死组织堵塞常常导致尿液引流不畅,造成尿路梗阻,肾盂内压力升高,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肾积水早期表现可能并不明显,腰部明显胀痛或高热往往预示着肾盂内高压,早期干预解除梗阻是改善预后关键,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减压引流是EPN患者降低肾切除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5-16]。早期成功置入输尿管双J管能有效引流肾盂内淤滞的尿液和坏死组织,有利于降低肾盂内高压,减少细菌毒素吸收入血,迅速缓解腰部疼痛和发热症状[17];输尿管内置入双J管失败或不宜置入输尿管双J管者,建议早期选择经皮肾穿刺造瘘减压引流控制感染;肾周感染严重或积脓较多及时行肾周穿刺引流,有助于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改善预后。选择针对G-菌为主抗生素治疗,足剂量、足疗程、强效广谱的抗生素覆盖,推荐厄他培南或亚胺培南,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改善营养状况和提高免疫力治疗是保肾成功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并EPN延误诊治致肾实质大片坏死,病灶逐渐融合成脓腔并蔓延至整个肾脏以及周围[18],导致保肾失败,如病灶未祛除,感染继续扩散诱发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败血症,严重危及生命[19-20]。早期肾切除术是糖尿病并EPN处理的积极手段,肾脏坏死早期行肾切除术有效降低本病致死率,有学者报道约1/5 EPN致肾坏死难免行肾切除手术,死亡率达18.8%[8];马军等[7]报道肾结石合并EPN积极外科手术解除尿路梗阻,病死率为12.5%;张鸣等[21]报道17例EPN经外科手术干预率为88.2%,总死亡率17.6%;LU[22]报道抗生素联合经皮肾穿刺引流术治疗51例EPN,死亡率为9.8%。本组25例糖尿病并EPN患者病死率为16.0%,肾切除率为24%,早期(2周内)确诊本病的23例积极行减压引流术后病死率为8.7%,肾切除率为17.4%。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积极外科减压引流解除尿路梗阻是提高保肾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糖尿病并EPN是严重的肾脏感染坏死性疾病,推荐早期泌尿系CT检查明确诊断,积极外科手术解除尿路梗阻,提高保肾成功率,联合胰岛素强化降血糖、敏感广谱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肾坏死者早期积极行肾切除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性积液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7》
上尿路结石微创术后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关节积液要科学适当地抽掉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