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医学教师发展模式新思考

2021-09-12杨宏新李晓丹王妍刘秀兰杨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9期
关键词:双一流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杨宏新 李晓丹 王妍 刘秀兰 杨勇

[摘 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恰逢全球疫情大爆发,关系大众卫生健康的医学教育事业放到了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創新发展医学教育思路给地方医学院校提出了新要求,关系医学教育事业成败的教师素质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地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更应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来带领现有教师共同发展医学教育事业,学校应该在岗前培训和制度上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以开放的心怀进行学术间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交流,还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迎接教育形式的不断变革,为医学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准备。

[关键词] “双一流”;医学教育;教师发展模式;地方医科院校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升与途径研究”(NGJGH2019235);2017年度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改课题“内医大医学细胞生物学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和在教学中的应用”(NYJXGG2017112)

[作者简介] 杨宏新(1971—),女,河北唐山人,农学博士,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的发病机制及生物治疗研究;李晓丹(1981—),女,内蒙古乌海人,农学博士,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生殖发育研究;杨 勇(1971—),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医学硕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医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9-0009-04    [收稿日期] 2021-04-06

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提出对中国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标准和严要求,地方医科院校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距离“一流大学”目标甚远,但各自紧锣密鼓地制定政策开始加快“一流学科”的建设步伐[1,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亦影响了世界教育格局,2020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系到人民大众卫生健康事业的医学教育被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不仅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且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在这样背景下地方少数民族医学院校要把“双一流”建设和“国家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有机结合,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发展医学教育[3],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本文以笔者所在院校的基本情况为例,结合多年工作实践,谈谈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背景下,教师发展模式的新思考。

一、坚信“优秀人才培养优秀学生”理念,激励优秀人才模范带动作用

从大学的历史发展看,一所大学只有坚守学者为大、学术为上、学生为本的初心和使命,才是一流大学的本质展示。科研水平、师资力量、学生培养质量始终是世界USNews、QS、TIMEs等综合分析的重要指标,是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标尺[4]。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医学院校一方面做好了疫情阻击战,一方面肩负培育下一代医学人才艰巨任务,疫情的控制也向世人告知杰出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是疫情防控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这给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一所大学能够在国家和民族危急关头担当重任,在民族复兴关键之际贡献卓著,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卓越的大学。疫情的有效控制向世界舞台彰显了中国医学教育的成功,也稳固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中国医学教育在疫情期间始终与国家保持一致,同时发扬了大无畏的精神,这是中国医学教育的成功典范。

为完成国家和历史赋予的使命,努力提高医学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当代医学教育最重要的课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再加上历史的原因,高层次创新人才近乎枯竭,阻碍地区医学院校的正常发展,拖累了国家高等医学教育整体水平的上升,这次疫情,西部医学院校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例如蒙药防治新冠,但在疫苗研制、检测试剂研发等环节捉襟见肘,凸显地方医学院校科研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原有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从整体上看,落后于内地医学院校,尽管也引进一批博士,但科研运行机制不完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缺乏,学校发展受到制约,需要挖掘有潜力的创新人才回到偏远地区服务医学教育[5]。

世界一流大学牢牢把握尊重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规律,西部医学院校要认真秉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管理之道,才会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到偏远地区服务医学教育,否则留不住优秀人才。学校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赴世界一流院所研修也是提高师资能力的有效方法;创造科研良好环境,大力营造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校园文化也很重要。细胞生物学教研室近几年来不仅从海外引进博士,而且把本院校年轻教师送出去攻读博士,不读博士的教师必须去内地一流高校进修学习,2~3年期间学科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了零的突破,国家级教学比赛开始崭露头角,教师自信心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国外引进高层次教师上课,全员教师听课,全科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视野都大大提升,切实贯彻落实“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发展策略,为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6],这是偏远落后地区院校教师发展的好模式。

二、以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为基本准则,构建人格魅力框架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国家的思考,一定要培养创新医学人才,能服务于百姓而且在国家危难之际能挺身而出。在培养本科人才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作用,而教师的正直品行和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周围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崇拜者,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在传授道德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至今都感谢他曾经的老师,是老师的说教影响了他的一生,使他为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正直的教师不仅仅以解读理论知识,而且教给你人生的道理。教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典雅的兴趣、爱好和礼仪,还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直的价值观等,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现代教师要能聆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使学生在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中成长,同时也提升自己,医学院校教学质量应该在这种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得到有效提升[7]。

猜你喜欢

双一流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深入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