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1-09-11路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路璐

内容摘要: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创新教学模式、合理使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营造传统文化环境,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四方面,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 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应当积极承担起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弘扬工作。而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中精选了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和人文精神,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天然土壤。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高贵品格和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当必要的,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1.不够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对大学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很多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都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过分重视专业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公共基础课特别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认为大学语文只是一门辅助性课程,可有可无,大学语文的地位也就逐渐被边缘化。而大学语文课程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课程的边缘化,也导致一些高校师生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融入程度不够。大学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等功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够重视课程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融入的程度不高,相关的资源开发利用也较少,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课程中也出现边缘化现象。

2.教学模式单一。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在教学中可使用的工具也越来越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也不断的被应用到课堂当中,但很多老师在讲授大学语文课时,还是按照中学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解字词,让学生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况中心思想等,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无法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用这种老旧的教学方法,不但无法将传统文化教育很好的融入大学语文课程,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反而会让其固步自封,更难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部2014年3月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到目前为止,一些高校也只是为文学类专业开设了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而非文学类专業仅仅以大学语文课程为替代。但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大学语文仅仅作为考查课开设,导致学生也不重视大学语文的学习,认为它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从开设时间来看,与英语、思政、体育等开设两年的公共基础类课程相比,大学语文往往只开设一个学期,而且一周基本上只有一次课,这样根本无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无法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4.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大学语文”应该是综合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也要求大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综合知识和文化素养,还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但现在,一部分大学语文教师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在授课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讲授也只是照本宣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无法形成体系,无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发挥育人作用。还有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对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不足,课堂缺少趣味性,无法激起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路径

1.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想要深入了解和学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高校的大学语文课时较少,因此要想把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优选教材内容。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既要把握好提升学生人文素质这一大方向,又要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要广为选取中华文化发展五千年来各派各系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深入挖掘每一篇作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与人文精神,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不管是作者还是作品所塑造的主人公,他们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及人文情怀都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屈原的爱国情怀、司马迁的矢志不渝、杜甫的忧国忧民等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这些作家的了解,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在教学中,也不能把重点放在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上,而是要把讲课的重心转移到传统文化的融入上,从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传统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等方面为切入点,以便更好地突出每一篇文章所包含的文化特质。

2.创新教学模式。大部分高校老师在教授大学语文课程时,常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容易引起学生厌烦、抗拒的学习心理,不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创新教学模式,将课堂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自主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大学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先布置小组任务,再进行课堂探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与学习。例如,在教授《蒹葭》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展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自由组合,了解《诗经》,分析《蒹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艺术特色,对比《蒹葭》与诗经中其它爱情诗有何不同,再共同探讨,教师加以补充。这样避免了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能将诗歌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更好的领悟学习内容。二,将课堂教学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如在学习屈原的《国殇》时,可以把古代为国捐躯的将士与现代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相联系,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中国民族自古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三,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在教学中开展紧张刺激的比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还可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力。

3.合理使用信息化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的教学条件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老师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时应该灵活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一,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杜甫的《兵车行》时,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前先通过慕课资源自行学习《十五从军征》,课上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两篇作品的异同,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点评和答疑。结合作品,让学生看到战争的残酷,感悟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同时要向保卫国家的军人献上最崇高的敬意。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视觉和听觉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例如在讲《春江花月夜》等古诗词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古典的意境,给学生呈现一场视觉盛宴,进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诗词的韵味。

4.营造传统文化环境,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因此不仅要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还应该营造传统文化浓厚的校園环境,创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人文滋养和精神力量。例如可以在教室、走廊张贴一些古代名言,或者古代名人画像及简介等;让学生布置传统文化宣传栏;进行班级传统文化黑板报评比,浓厚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另外,校园广播可以多播放一些传统诗词改编的歌曲,或者朗读一些经典美文,让传统文化浸润校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自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举办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比赛,如经典诵读,国学知识竞赛,传统诗词大会等,扩大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节,让学生一起穿着传统服饰来欣赏传统歌舞表演,组织民俗活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节日内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传统文化社团,如诗社、茶社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总之,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推动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弘扬。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命脉。大学语文教学在承担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任务的同时,还承载着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大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性,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中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让学生在课堂和实践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让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为社会培养出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2]务楠,耿红卫.大学语文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J].文学教育(下),2020(02):82-83.

[3]务楠.大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文学教育(上),2020(02):93-95.

[4]仲崇霞.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9(08):84-85.

[5]赵青.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35-36.

[6]张玲.传承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8):14-15.

[7]刘玥.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8(07):68-69.

(作者单位:新疆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